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女真族的一支後裔—仝姓》前言

《女真族的一支後裔—仝姓》前言

《女真族的一支後裔—仝姓》前言

主編:仝道榮

內容簡介

本書分九個部分,彙集了有關仝姓族源及現狀的研究考證和歷史資料。本書的面世添補了華夏仝姓發展史的空白,是一件具有歷史意義的大事。

仝道榮主編編委會主編仝道榮(河海大學)

成員仝兆岐(中國石油大學)仝志敏(中國人民大學)

仝允栩(蘭州大學)仝立功(山西水利勘測設計院)

仝葆銀(河南平頂山)仝國嶺(河南平頂山)

仝昭明(河南唐河)仝昭鵬(河南唐河)

仝坤生(河南新安)仝先雋(河南台前)

仝運科(河南南召)仝運獻(河南南召)

仝長海(河南宜陽)仝進卿(河南偃師)

仝文定(河南登封)仝金明(河南太康)

仝獻甫(河南嵩縣)仝振才(河南杞縣)

仝德甫(江蘇睢寧)仝德田(江蘇睢寧)

仝道林(江蘇睢寧)仝俊泰(江蘇睢寧)

仝國平(河北正定)仝貴(內蒙古)

仝朝魁(山東寧津)仝臣榮(山東鄆城)

仝祥雪(山東棗莊)仝好義(山西運城)

仝創社(山西平陸)仝仲品(山西廣靈)

仝繼榮(山西懷仁)

本書出版提供贊助名單

仝允栩(5000元)仝兆岐(3600元)

仝道榮(3000元)仝志敏(2200元)

仝運科(2600元)仝立功(1000元)

閔錫慶(300美元)

前 言

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2008年8月北京奧運會的舉辦,標誌著一個大國的崛起,中國將由一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跨入發達國家的行列;北京奧運也拉近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距離,中國人民更深地融入了世界各族人民的大家庭。中華民族本身也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民族大家庭。民族的概念,是一個有共同地域、共同語言、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於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的人們共同體。民族是在人類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而出現,並隨著歷史發展而演變,到一定歷史階段又必將消亡。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各民族發展、演變、相互融合的歷史過程。本書將敘述一個少數民族的一支如何融入漢族,並在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中紮根生長、頑強拼搏,共同為國家作出奉獻的歷史。本書的目的在於呼籲加強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以前所未有的民族凝聚力振興中華。

全國有一個「仝」姓,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統計的全國前五百個姓氏中的排序為第478位,人口約百萬。「仝」字為多數人不識,作者自離開祖籍仝氏聚居地去外地學習、工作五十多年中,凡在郵局、銀行、學校申報姓名時,總有八成人要問我此姓如何讀,作者在讀書的學校、工作的單位也從未有過一個同姓的同學或同事。我對自己姓氏的族源長期迷惑不解,退休後有時間對此作些探索研究,查找歷史文獻,搜集網上信息,走訪全國仝氏聚居地。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年的考證,終於得知:仝姓是女真族夾谷氏十二世紀初隨金朝進入中原融入漢族後的後裔。為了驗證這一結論,需要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確認。現今盛世,政通人和,各地仝氏都在尋根問祖、續修家譜。他們的祖輩是誰?其始祖何時何地遷徙到現在的聚居地?《金史》中有名有姓的104位夾谷氏文臣武將,他們的後人今在何方?這些也需要通過一次全國性的會議進行交流研討,才能辨清來龍去脈,澄清八百年前的歷史本來面目,這也是對中華民族史探討的冰山一角,意義非同小可。

江蘇省睢寧縣和山東省鄆城縣有十五萬仝姓人口,他們的始祖是元末兵部尚書仝文瑞(仝福國)及其兄長仝福新,兩地的族譜比較完整。2007年初睢寧族人開展的第八次續修族譜工作順利完成,但三位二世祖六百多年前分散他地至今杳無音信,一直是睢寧十萬仝氏族人的莫大遺憾。為了交流信息,探討歷史淵源,弘揚族譜文化,經多方協商籌備,於2007年5月3-4日在睢寧縣召開了全國首屆仝氏族譜研討聯誼會。原預計將有四、五十人參加會議,但出乎意料的是,全國各仝氏聚居地竟派出了256名代表參加了會議,可見全國仝氏族人尋根問祖熱情之高。這次會議的最大收穫是,通過交流家譜信息,綜合各類文獻資料及民間傳說,經認真考證後大家一致認為:全國仝氏是東北女真族夾谷氏十二世紀初進入中原漢化後的後裔,而女真族夾谷氏留在東北遼東一帶的後裔即現今的滿族佟氏。這就徹底解開了全國仝氏族源之謎,解決了困擾仝氏族人數百年的族源歸屬問題。這次會議是仝氏族人八百年來的第一次大聚會,參會的族人無不為之激動興奮,大家共敘血肉情,共商仝家事,共議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仝姓氏族的力量。會後我們將搜集到的有關歷史資料彙編成冊,獻給全國仝氏族人及有興趣的讀者。

本書的主要內容是對仝氏族源的考證及仝氏有關歷史資料,共分九章。一、二章簡要介紹了女真族及夾谷氏的歷史概況;第三章全面考證了仝氏族源及仝氏現狀;四 — 九章收集了全國仝氏珍貴的歷史資料,包括各地地方志仝氏人物介紹、各地仝氏族譜序言、清朝廷對仝氏的褒獎、各地仝氏墓碑墓志銘、仝氏歷史名人傳記及仝氏家規族訓等。

本書的出版是對研究家族歷史的一個探索,其主題、體裁及風格均有待改進提高,更由於作者水平有限、時間倉促,錯誤及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歡迎廣大讀者批評指正。由於歷史資料年代久遠,個別字跡不清的均以「」代之,有待後人考證補充。本書編委會基本上由各地仝氏族譜編撰領頭人及有關資料作者等組成,如有遺漏敬請指出。中國石油大學原校長仝兆岐、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仝志敏、蘭州大學教授仝允栩、山西水利勘測設計院原院長仝立功、河南南陽中心醫院副院長仝運科等仝氏族人積极參与了編輯工作,並給予了各方面的支持,特此感謝。感謝鳳凰出版傳媒集團的大力支持,特別是該集團下屬原江蘇古籍出版社卞岐主任的熱情關注及幫助。

仝道榮 2008年6月於南京

附錄:禹州這個地方的居民,他們原來是女真族的後裔!更奇怪的是房屋格局居然佛道並存?

話說公元1232年,在鈞州(今禹州市)縣城南面十里的三峰山麓發生一場慘烈的戰鬥,這場戰鬥的戰場雖然在大漢民族活動的中心腹地,卻是兩個北方少數民族大元蒙古族和金國女真族之間的奪權之戰。蒙古族彪悍驍勇,女真族能征善戰,兩個馬背民族之戰可謂驚天泣地,受難的當然是漢族農耕百姓。此役金國女真慘敗,丟掉了百年大金基業,退回黃河以北。

但是,金國佔領黃淮已久,很多金國百姓已經習慣了大漢民族安居樂業的農耕生活,再也不願遷徙游弋、無以為家。一部分金國百姓冒險重渡黃河潛入漢族居住中心,想為自己尋找一個穩定的家園,然而,江淮大地已經改朝易主,蒙古悍勇成為良田美景的生死主宰。再者,以漢族為主體的大宋主動與蒙古結盟聯合剿金,金國女真成為大漢和蒙古的共同敵人。所以,無論漢族還是蒙古族都以剿滅金人為榮。一些女真另類想在漢族居住地、在蒙古統治下尋找安身之所難如登天。而故事也就從這裡開始了。

且說有一家金人在中原生存日久,由於金元大戰金國敗北而遷往北方。但,他們已經習慣了男耕女織的田園生活,再也不想回到風沙氈房的游牧狀態,便牽著一頭小毛驢南渡黃河欲尋一處風景秀美、土地肥沃之地為安身之所。

原本,經過殘酷的金元大戰,廣袤的中原已是滿目瘡痍、地廣人稀,尋一處良田安居並非難事。但,蒙古悍將下達了見金人就殺的命令。廣大漢民自炎黃以來第一次被嗤之以鼻的夷族征服,無奈屈膝百年,莊嚴的自尊被摧殘成一地雞毛,漢人也是對金人恨之入骨,凡是金人無論士兵百姓一律戕之。所以,這一家金國女真人雖然在面貌上和漢人一般無二,且精通漢語,溝通無礙,但是在漢族居住區遊走依然是步步驚心。因為與漢人溝通他們不敢暴露自己的姓名,而自報姓名又是取得信任的前提,所以必須隱姓埋名。但,女真也是個自尊心很強的民族,他們懷念曾經輝煌百年又剛剛落敗的大金國,所以要在「金」字上做文章。

當初完顏阿骨打之所以以「金」為國號是因為「遼以鑌鐵為號,取其堅也。鑌鐵雖堅,終亦變壞,唯金不變不壞。」誰知大金國沒有像金子一樣不腐不銹、明亮千年,倒是和生鏽糟朽的「鑌鐵遼國」命運一樣。「金」字在外觀上就像一副五官齊全的人臉,如今金國戰敗,無顏為「金」,也不敢為姓「金」。這家人經過機敏巧思,就去掉「金」字代表眼睛和嘴巴的一橫兩點,成為「仝」字。「仝」和「同」是一個字,從「人」從「工」,意為共同幹活的人。既然這家金國人混跡與漢民之中,就要和漢民同吃同喝同勞動。「仝」既紀念了金國,又和漢人打成一片,其意甚妙,就「仝」吧,於是這家人就姓「仝」了。

仝姓一家畢竟是金人身份,唯恐日久泄露,不敢混跡於漢民之間,就在景色秀美、流水潺潺的鈞州西部山區掘土為洞隱匿起來,過起了砍柴耕田的農耕小生活,真是怡然自得。但,土洞畢竟經不起風雨,還有坍塌的危險,不是久居之所。臨近漢人土牆瓦屋的小日子太滋潤了,仝姓家人紅眼病發作,也要蓋房修屋。可是,有一句話說得好「沒錢萬萬不能」,蓋房得有錢呀,山水再美也不能當錢花,咋能有錢呢,「錢」真是個棘手的小問題。

好在,他們南渡黃河來中原時帶來一些芝麻,還牽來唯一的財產——一頭驢。芝麻原產於西亞,後來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在漢代流傳到西域各國、華北各地。女真人雖然是北方游牧民族,但是對香甜味美的芝麻卻情有獨鍾。因為芝麻可生吃、耐保存、熱量高,抵饑饉抗風寒,可以作為馬背上的零食乾糧。所以仝家人難渡黃河最忘不了的是帶上芝麻。如今,有了可耕作的山間土地,有了可澆灌的山間流水,還有既可作腳力又能作畜力的毛驢,種植芝麻可謂萬事具備。轉眼間,春去秋來,芝麻成熟,仝姓家人就牽著在馱著芝麻的毛驢走出大山到縣城叫賣。此時的鈞州縣城雖已安定,但經過大戰百廢待興,芝麻是細軟作物,更是貴如金銀,仝姓家人好不歡喜。年復一年,靠著種植芝麻仝姓人家收穫頗豐。

有了錢蓋房就不是問題了,仝家人蓋了氣派的一進三的青磚綠瓦大宅院,一時成為方圓有名的富裕之家。俊美少女爭相為妻,少年力壯競相為工,仝姓人家繁衍子孫,人丁興旺,成為一方大戶。其他姓氏也逐漸遷入,與仝姓一起聚居成村,此村便毫無懸念地稱作「仝村」。

清代修建的仝家樓房的二樓小窗周圍有八卦裝飾,而在一樓的窗戶卻是用整塊石板雕刻的「卍」字窗。用八卦圖裝飾民居本來就極少,用「卍」字元作民間窗欞更是罕見。

我們知道,八卦是道教符號,「卍」字元是佛家標誌,佛道兩家自古以來相互詬病,互不相容。而仝家作為普通百姓,更是女真後裔,其老宅竟然將兩家合二為一,刻在同一座建築上,到底是尊佛還是信道,難道裡面有什麼玄妙?如果您有興趣,請去鳩山鄉仝村一觀,若能解開此迷倒是奇功一件。

如今,仝村所有村民無疑都是漢族。中國仝姓來源便是金元時期女真族的漢化。同時,女真族又演化成童、王、汪、白、萬等等近百個姓氏。我們可以想像,女真尚且如此,那麼匈奴、契丹、沙陀、鮮卑等等無數消失的民族,他們都去哪了?他們就是你和我!

歷史上無數次的東征西伐、北進南遷早已使我們和各個民族融為一體,我們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流淌著各個民族的血,漢族是由各個歷史時期各個民族共同構成,中華民族56個民族大家庭更是血脈相通,原本一家。華夏五千年的文明是由各個民族共同創造的,仝村的歷史、仝姓的來源就是有力的證明

華夏文明之所以博大精深是由於其寬闊的胸懷和無私的包容。正因如此,才使其具有無限的感染力和攝人心魄的魅力;正因如此,才使祖國雖然歷盡滄桑仍然鐵拳一個、大國一統。

作者:韓永奇 來源:禹州市三都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老北京的清明節,不止有「寒食十三絕」,還有……
穿清朝服裝的爛片請適可而止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