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看爆文《凌晨3點不回家》如何窺視「鏡中我」?

看爆文《凌晨3點不回家》如何窺視「鏡中我」?

5月28日,微信自媒體公號@視覺志 所發布的推文《凌晨3點不回家:成年人的世界是你想不到的心酸》再次強勢刷屏。

該文通過溫情解說一則5分鐘的職場雞湯催淚短片,在不到1天時間,便斬獲800W+的閱讀量和4.5W+的點贊,併火速上榜微博熱搜,成為了笑到五月底的又一篇爆款文章。

這則職場雞湯催淚短片講述了各司其職的上班族於凌晨加班的三則故事。如實習生於深夜趕製PPT卻突遭電腦藍屏;客戶經理為協調工作而冷落男友;身為護士長卻因待命工作而無暇顧及家中高燒不退的幼女。

然而,眾人拾柴之中,為此推文奔走刷屏的網友並非是意見的絕對趨同,隨著話題的發酵,輿論呈現出兩邊倒的態勢。

部分認同的聲音表示心疼著故事中出現的每張面孔,並現身說法講述自身北漂、深漂、滬漂的絕處逢生,藉此慰藉和鼓勵著仍在砥礪前行的自己。其中,針對對立聲音「矯情說」的指責,部分網友認為這種冷嘲熱諷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並回懟到:「父母的醫藥費你掏?兒女的學雜費你付?房子的貸款你還?」

微博輿論場中,還有不少媒體發文力挺職場中披星戴月的人們,例如《中國青年報》評論部官方微信@中青評論 發文《凌晨3點不回家,請給辛苦者以溫柔的掌聲》,文中表示,「總有一些目標,需要創業者快馬加鞭;總有一些競爭,需要參賽者拿出追逐的決心與毅力。」

文章肯定了加班族及「加班文化」所投射出的付出及堅韌,認為每一個在崗位上紮實奮鬥的勞動者,都有資格獲得溫柔的掌聲鼓勵。

反觀質疑的聲音則表示這篇推文不過是販賣焦慮的又一碗「毒雞湯」,他們認為在這個「勝者為王」的社會裡,為了生活而拼盡全力是人生常態,既然選擇了眼前的生活方式,就應該坦然地付出相應的成本。甚至有網友不以為然,認為那些為此文大呼感動的人,不過是身陷囹圄還自覺悲壯。

《人民日報》的官方微信公號也轉載了澎湃新聞的評論《「凌晨三點不回家」刷屏,別矯情了!》,示意這篇爆文實際上誇大了人們在奮鬥過程中的焦慮感。

「並不是非要帶著『苦情戲』的姿態才能步入成功,即使要在泥濘的沼澤里跋涉,剋制的情緒而非自我煽情才是更合理的方式。否則,你可能只是『看上去很努力』,也很難實現夢想、收穫成功。」

評論主張人們應遵循作息規律,反對逐夢路上自顧「加戲」的藝術行為,並告誡大眾切勿沉浸在盲目的自我感動之中,將努力加班和奮鬥成功進行簡單對等。

「幸福的家庭都相似」,為選題打造充滿爭議的話題性並直擊痛點是爆款熱文的看家本領。還記得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里瑪蒂爾達眼噙淚水,抬頭向萊昂問道:「人生總是這麼痛苦嗎?還是只有小時候是這樣?」萊昂看著瑪蒂爾達的雙眼,從嘴裡緩緩吐出四個字:「總是如此。」果斷而決絕的回答猶如當頭棒喝。

電影台詞之所以成為經典,在於寥寥數語便抓住了人們面對生而為人的艱難困苦所懷揣的共情心理,同樣,《凌晨3點不回家》火爆刷屏也是由於觸發到了目標受眾的典型痛點所引起的情感共振。

故事的共同之處在於:他們總有一個理由,讓其為之堅持。工作加班到深夜,也許是為了一個來之不易的機會,或許是為了完成職責的使命,又或許是為了獲得沒有捷徑的成就感。通感性極強的職場日常和能嘮上三天三夜的話題設定,讓大眾在這場媒介悉心營造的擬態環境之中,彷彿看到了鏡子中疲憊的自己。

「三人成虎」,輿論共鳴投射出快節奏生活里的情感積壓,爆文及其轉發評論則扮演了供受眾情緒泄洪的解壓閥角色。對於一件極易牽動大眾神經的事情,說的人多了,久之也就貌似有理有據讓人信服了。在一系列網民轉評之中,分享自己的加班經歷成為輿論主流,由此也真實地速寫了飽受「加班文化」所熏陶的職場百態。

「累」、「加班」、「不容易」、「為了生活」、「理想」等一系列的符號化言論揮之不去,個人共鳴感愈演愈烈。在快節奏的生活之中,爆文里的人設軌跡如同直擊痛點後的對症下藥,鞏固了受眾對自身經歷的認同感,培養了集體情感的歸屬感,並且無形地成為了供受眾情緒釋放的發泄池。

正如網易雲音樂里的歌曲評論區一般,基於對同一首歌的感受,用戶以點評的形式與他人共享了自己的回憶與思考。在閱讀相關評論的同時,可以尋求並滿足心理共鳴,而在撰寫評論之時,則成為了釋放負面情緒的綠色通道。

與以往單純販賣焦慮的熱文不同,該篇爆文以溫情結局收尾,為平行世界所對應的真實生活燃起星星之火。回首此前熱衷販賣焦慮,並以此為噱頭的文章來看,他們無一例外地掐中了受眾為生活奔波的緊繃神經。

從《職場不相信眼淚,要哭回家哭》的咪蒙勸退,到《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背後,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中別人家的孩子,再到《北京有2000萬人在假裝生活》強行為北漂代言,放大生活中的殘酷還不給顆糖吃似乎成為了熱文刷屏的一貫套路。

「世界很殘酷,你不得不逼自己變強大,但還是希望你能注意身體,照顧好自己,你的夢想,必須以健康為前提;也希望你能有個港灣可以停靠,偶爾卸下鎧甲。」《凌晨3點不回家》在提示加班無奈的同時,卻討巧地以喜大普奔式結局為故事收尾,迎合了大眾對媒介產品的使用與滿足心理。

你方唱罷我登場,似乎每隔幾個月都會有若干「逃離北上廣」的「知音文」席捲社交網路,「壓力」、「就業」、「房價」、「催婚」、「月光族」、「拖延症」、「看病難」、「貧富差距」等刷屏爆文中似乎總有一款關鍵詞適合你,而這,或許正是部分爆款熱文對大多數煩惱者的精準推送。

— [ THE END ]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媒體指數 的精彩文章:

站立潮頭、無問西東 第二屆「大數據在清華」高峰論壇成功舉辦
「使用與滿足理論」是什麼?

TAG:新媒體指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