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樂山有位紅色「收荒匠」,背後的故事連起來是一部奮鬥史

樂山有位紅色「收荒匠」,背後的故事連起來是一部奮鬥史

羅婉英:撿拾紅色歲月的「收荒匠」

在樂山有這樣一位老人,她的初心源自家風,她的情懷根系家國,她的收藏銘刻歲月。

紅色收藏家羅婉英講述門券背後的故事

「我收藏整理的上千張紅色門券背後所講述的故事,連起來就是一部完整的中國共產黨奮鬥史!」一個陽光和煦的春日午後,筆者走進樂山城區一棟樸素陳舊的居民樓,與樂山紅色門券收藏的代表性人物羅婉英面對面,傾聽她講述自己的紅色收藏故事。

在羅婉英眼中,情懷是用時間堆砌的信念。從1988年開始,羅婉英陸續收集、整理、製作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東方紅》《光輝的經歷——一代偉人毛澤東》等20部門券專題,每部專題從構思、收集、整理、寫文案到製作都耗時漫長,情懷是支撐她堅持下去的唯一動力,這一堅持就是30年。期間,她精益求精,豐富專題內容,深挖文化含金量,如《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專題,囊括了中共一大至新中國成立這一時間段的領袖人物、重大會議、重大戰役以及博物館、紀念館等所有參觀門券155枚,先後三次整理組券,才讓這段紅色史詩得以完整生動地呈現,這個時間跨度是13年。而羅婉英作為紅色文化傳播使者的時間跨度是30年。

「我從小隨姐姐、姐夫長大,對我成長影響最大的是姐夫,他在抗戰時期從軍,四川解放後,50年代隨軍入藏,又參與了西藏和平解放。」「我搞紅色收藏,是自然而然就想要去做的事情,既不為盈利也不為名譽,就是單純地想要通過收集這些物件,重溫長輩走過的路、做過的事,等於是撿拾起了一段歷史。」說起如何走上紅色門券收藏之路,羅婉英一語道出「初心」,正是這樣的初心,在紅色家風的吹拂下,發芽開花。

退休前,羅婉英是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她在教學實踐中發現,門券可以作為生動直觀的教具融入到授課當中。在講授《誰是最可愛的人》這篇課文時,通過展示「鴨綠江斷橋遺址」「抗美援朝紀念館」「邱少雲烈士紀念館」「黃繼光紀念館」等門券讓學生們有了更具象的理解;在講授《小蘿蔔頭》時,「重慶渣滓洞監獄舊址」門券深深牽動了學生們的思緒。

「《毛澤東一家》這個專題的組集過程中,我了解到在毛主席的引導下,家人一個個走上了革命道路,毛主席家庭的感情操守讓我感動。在我的生活和工作中,把這種寶貴的精神灌輸到孩子們心中成了一種使命。」羅婉英看到了榜樣的力量。

隨著藏品的豐富,參加「紅色收藏展」成為羅婉英傳播紅色文化的另一種方式。每次受邀參展她不僅不收費,有時還要自掏腰包付路費、買工作餐。就是這樣,她依然樂此不疲,長年利用周末義務參加由樂山市中區收藏家協會組織的愛國主義教育紅色收藏「五進」巡展,與其他收藏家一道走進學校、企業、鄉鎮、社區和部隊弘揚紅色文化、傳播紅色基因,足跡幾乎走遍大半個樂山,成為了樂山紅色展覽的一張名片。

「能用自己的藏品引導廣大群眾更好地認識歷史,產生思想共鳴,積極改造三觀,與黨和國家相向而行,就是我最大的價值體現!」說這話時,羅婉英的臉上帶著一種發自心靈深處的榮光。

對於未來,對於紅色收藏和傳播,羅婉英引用了一句流行語:「永遠在路上!」她相信,在一個個紅色收藏家的堅持下,一顆顆「初心」種子會撒播到社會各行各業豐沃的土壤中,在擁有高尚情操的人們心中生長出蓬勃向上的姿態。

(樂山市中區紀委常委林春梅供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嘉廉話 的精彩文章:

TAG:嘉廉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