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菏澤清浪集考!村民死後草埋堌堆4年後遷墳容貌如鮮!

菏澤清浪集考!村民死後草埋堌堆4年後遷墳容貌如鮮!

戊戌年的菏澤夏日並不像往年那麼熱,沃野萬里之下麥田金黃,點綴出魯西南平原朗闊的大美景緻,處處洋溢著豐收和即將麥收的喜悅!我們要了解的這片古老土地沙土集就在這片蒼穹之下,而今時代變遷,今天的牡丹區沙土集已經發展為一個面積達160公里,轄40個行政村,擁有10.3萬人口的魅力小鎮。我們最想了解的不是今天的經濟盛況,而是沿著歷史的記憶和脈搏,揭開它千年的滄桑變化和神秘面紗,沙土集為什麼要叫這個名字?在歷史的長河中它又經歷了哪些波詭雲譎?帶著這一疑問,我們敲開了沙土集來歷它最初的門——清浪寺遺址!

清浪寺遺址

清浪寺遺址位於沙土鎮的東北行政村與朱坊行政村交界處的馬庄、朱坊、曾庄、曾樓等自然村原林場的集體耕地大田裡。踏著鄉間小道,在村民馬福多等人的帶領下,走近一片麥田深處,遠遠的能看到一片地勢較高的地方有一間小屋,這裡就是清浪寺遺址!

房屋雖顯簡陋和滄桑,在一棵生長多年茂密的泡桐樹遮掩下,顯得一片生機,人們不知道這片高於四周的土堆下掩藏著悠久的歲月變化,這裡曾經出現過盜墓賊並被村民抓住,其中就有被盜出的漢代陶俑。在現場,我們依然可以看到遺留的荒蕪的盜洞痕迹!古人墓葬向來講求風水,平原高一寸乃為龍,除了可以躲避雨水,適宜生活,這是魯西南堌堆多有墓葬和人類居住生活過的主要原因。作為清浪寺附近土生土長的村民,69歲的馬福多見證了很多發生在這裡的故事,其中一件特別稀奇,10多年前一位村民用編製的高粱桿席子裹著葬在這裡,4年後遷墳挖出屍體後讓人目瞠口呆的是屍體和下葬的時候面色一樣如鮮,出現屍體不腐的咄咄怪事。那時由於窮才草草埋葬,連棺材都沒有,是不可能用防腐技術的,這難道與這裡的土壤或風水氣候有關嗎?這或許只有考古和中國風水學才能給出答案。

清浪遺址多年前遺留盜坑人被抓

據牡丹區政協編《村莊概覽》沙土集村莊簡史記載:宋朝此地置清浪集,是歷史上八百里梁山泊最西邊的一個「水浦」。縣級《菏澤市地名志》沙土集《邱氏家譜》載,明建文年間(1399-1402年),邱氏自兗州遷居此地,時村名清浪集,因村東北角有清浪寺而得名。清順治年間,因村周圍「沙土環繞」,改為沙土集至今。清浪寺出土龍頭殘碑記載:「在曹地(即曹州)滿家莊西崗河堤上有寺,曰『清浪寺』。蓋自有曹,即有寺,第是東爾,遠遠風雨催剝,金乃重修大殿六楹,大門四楹,詹森拱珥,廟宇莊嚴」。菏澤歷史上有記載的有十三條河流,四大湖澤,這也是菏澤的來歷。清浪因水地得名也是中國地名的主要依據。據菏澤市歷史與考古研究所、菏澤市博物館探測以及對清浪寺遺址出土文物的鑒定所證實,清浪寺原座落在距今至少4300年西周龍山文化村落和漢代百畝古墓群的遺址之上,是宋代創建的一座古剎名寺。現有大清雍正六年(1728)十月所立「七聖祠碑記」和明代萬曆十八年、三十年兩次重修清浪寺殘碑以及尚存甘泉古井、寺廟明柱石質蓮花墩即為佐證。兼有菏澤方誌所記載的清浪寺,由此可知,清浪寺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歷史上的清浪寺,在宋、金、元、明、清各朝,曾有過鼎盛的輝煌。

明顯高於周邊的清浪寺遺址

相傳,乾隆下江南時曾路過此寺,為寺院題匾額「清浪寺」三個大字,令地方官府撥銀修茸。之後,曹州官府縣衙的官員、鄉賢、名流也都在春秋兩季前來祭奠,從此逐漸成為曹州地域的名寺古剎。民國初年,清浪寺內有常住僧尼20餘名,在妙一大師的主持下,整日「晨鐘暮鼓」誦經禮佛,晨鐘響過,聲震田野。據解放前寺廟僧人曾本義,孫爪爪記憶:每年農曆2月25日,寺院都舉行香火廟會,十里八鄉的善男信女前來上香拜佛者絡繹不絕,人山人海,車水馬龍,香火旺盛,熱鬧非凡。到民末至建國初,由於朝代更替,戰火、黃泛、人為等原因,寺院廟宇由大變小,僧尼還俗,香客愈少,寺院狀況逐漸走向衰落。到了20世紀60年代「文革」初期,清浪寺被視為「四舊」遭橫掃,廟院被拆除夷為平地,後來建成了幾個村莊共有的林場。至此,清浪寺已無蹤跡,至今即剩眼下情景。並且該遺址已經被列入菏澤考古研究和保護的日程!在鄉村民俗保護和振興的今日,每一處歷史文化遺址都是當地的一筆珍貴的遺產和資源!也是我們鄉愁和記憶得以安放的地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鄉土記事 的精彩文章:

山東菏澤:大家閨秀看牡丹,小家碧玉油菜黃!
菏澤牡丹快開了!人手一冊牡丹譜花名冊!

TAG:鄉土記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