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藝術商業》6月刊

《藝術商業》6月刊

這兩年拍賣場上億元拍品不斷出現,德勤2017年藝術市場報告也指出藝術市場的情況挺樂觀,至少比起2016年是這樣。藝術誕生至今,已經不再局限於純粹的審美,即便流通性差,依然被無所不能的人類變成了一種金融資產,成為熱火朝天的金融體系里的一分子。《藝術商業》6月刊帶您「解讀藝術品金融」。

《藝術商業》6月刊封面

重磅

解讀藝術品金融

投資藝術:穿越時間長河的芬芳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時間的沉澱賦予陳釀醉人的芬芳一作為一個擁有深厚美食藝術的民族,中國人很容易理解50年茅台陳釀的價值,對美食和美酒從來不吝等待,對待藝術品卻轉而一副野蠻生長、謀求暴利的資本市場嘴臉。

2008 年,J.P 摩根大通銀行ArtProgram 在總監 Lisa Erf 的帶領下來到迪拜的國際金融中心,舉辦了「收藏的視覺:摩根大通收藏現當代藝術」展,將 70 多件國際性的當代藝術作品帶入中東,也讓迪拜從新的角度了解了一家銀行

儘管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的大數據研究表明,隨著時間的流逝,買賣藝術品的風險將會降低,收藏藝術品達到25~50年的買家賺錢最多。然而,「世人聞此皆掉頭」,中國的藝術品基金普遍為迎合投資人快進快出的心態將運營期限降至兩年,很多人恨不得年初投入、年終收益,最終遭遇的是高達90%的兌付危機,其間贗品買賣、價格操縱、資金挪用現象更是不一而足。

紐約的摩根大通全球總部

觀 察

中國藝術品基金:十年浮沉記

「當藝術基金行業正在向著可預見的未來轉變之時,藝術品投資已成為一種新的理念和商業實踐……它所體現的是現代的全球金融趨勢。」《交易的藝術:全球金融市場中的當代藝術品交易》作者諾亞·霍洛維茨(Noah Horowitz)的這一觀點透徹地道出藝術基金在全球藝術品市場扮演的角色。尤其是在藝術品交易的新興市場—中國,藝術品投資引發了藝術市場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引發中國藝術品市場巨變的資本力量中,首當其衝的非藝術品基金莫屬。

2017 年嘉德春拍中潘天壽的《耕罷》以1.5893億元的天價成交

2014年,在香港蘇富比以9420萬港元成交的張曉剛1995年的作品《血緣:大家庭3號》,2008年在香港蘇富比的成交價僅為4736.75 萬港元

中國家族藝術財富管理新變化

近40年來,中國誕生了為數不少的富裕階層,雖然在人口中佔比小,但鑒於基數的龐大,絕對數量便很可觀。家族財富、企業的傳承成為這些富一代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國外的家族信託和家族辦公室歷史由來已久,於是成為一種中國新富階層可以借鑒的家族財富管理模式。

家族信託模式結構

藝術品自由港與保稅區

藝術品自由港(free port)是指藝術品可以免稅進出的港口,這個區域劃在一國的關稅國境以外。保稅區與自由港有很多相似之處,大多數藝術品保稅區和自由港免徵關稅和增值稅,藝術品保稅區和自由港安保及硬體配置水準較高。在遵守所在國的相關政策和法規的前提下,藝術品持有者還可以得到收藏、鑒定、保管、展陳、諮詢、物流、流通、金融、保險、稅收等產業鏈的綜合服務。藝術品保稅倉庫最大的優勢是「保稅」,幫助客戶節約資金。藝術品保稅區和自由港對於競爭全球文化藝術品展覽展示和交易中心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2013年9月29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開張。截至目前上海自貿區範圍涵蓋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金橋出口加工區、張江高科技園區和陸家嘴金融貿易區7個區域,面積達120.72平方公里

藝術 IP 投資與版權資產化

近段時間,藝術品版權、藝術IP成為藝術行業投資的熱點。尤其是近期美國對中國提出知識產權保護的調查以及由此引發的諸多影響,使得大家對知識產權的認知再一次提升。同時,文化產業仍然是宏觀上的持續風口,文化產業由原來的注重基建、實物等向著成熟的虛擬經濟模式發展。

故宮博物院的衍生品「故宮貓」

漫威公司旗下的超級英雄

案 例

一位基金操盤手的心路歷程

博雅藝術財富管理(以下簡稱「博雅」)創始人、博雅藝術基金管理人李樂高調出現在各大媒體是源於其設立的「博雅藝術獎」。實際上,早在2006年,李樂以投資人身份進入藝術品基金領域,入行10多年,有太多親歷事件和感概,在他看來,藝術品基金的市場規模無法限量,但卻面臨漫長的黑夜和荊棘的道路。

著名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是國際一線藝術家之一,「草間彌生·藝術資產配置」在半年期間達到83%的年華收益率

璽鑒的藝術金融嘗試

在制度相對完善的歐美藝術品市場,藝術品質押貸款很平常,美國銀行業很早就開辦了「藝術品質押融資」業務,一些客戶對用藝術品獲得貸款的需求十分強烈。2010年,藝術品質押貸款進入中國的公眾視野。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制度不完善且缺乏監管,但民間資本都在做一些嘗試。璽鑒是一個有趣的案例,藝術品質押貸款是它的核心業務之一,除此之外,它還在嘗試金融新模式,力圖拓寬一些邊界。但成功與否,只能讓時間去驗證。

南宋高僧偃溪廣聞

行書詩偈四首

65×29cm

成交價

RMB 2,645,000

西泠印社 2017.7.15

函是天然禪師

行書五言詩

立軸、紙本

184×33cm

成交價 RMB 2,070,000

西泠印社 2017.7.15

藝術份額化的可能性

17世紀初在里昂、安特衛普等地出現證券交易場所,份額化商業的出現將人類帶入了全新的歷史,公司通過發行股票的方式獲得更大的資金支持以拓展業務。最開放和最先鋒的藝術界不會拒絕任何領域的跨界—既然藝術品的價值隨著時間的推移會不斷提升,頂尖藝術品的稀缺性導致其「天價」紀錄頻頻被打破,那麼,我們為什麼不集資買一件很貴的好作品?10年前,隨著金融市場想像力的擴張,「文化交易所」模式在中國受到青睞。「文化交易所」與證券交易所相當,是根據作品估值發行股票,投資者通過購買相應的股份而獲得收益。

「LMSTX」的完整形態是一張比利時安特衛普古老建築的巨幅照片。這座被大火焚毀,又被當地政府斥巨資復原的哥特式建築正是世界上第一座證券交易所 "HANDELSBEURS"

全球藝術品指數

區塊鏈

區塊鏈在藝術行業有何應用前景?

最近,不少金融投資人士熱衷於談Blockchain(區塊鏈),談數字貨幣,談行業顛覆,不論公共場合還是私下飯局,彷彿不談就有落伍之勢,彷彿任何一個項目只要跟「區塊鏈」掛上鉤,都能搖身一變成為指日可期的金饃饃。

身邊一些文交所、藝術品電商和拍賣行老闆,對區塊鏈的態度也頗為曖昧,既躍躍欲試,又瞻前顧後。而極個別已經打出區塊鏈招牌準備引資擴張的藝術機構,背後又無實質性項目支撐,難免有瞞騙之嫌。鑒於此,有關區塊鏈在藝術行業的應用前景,我打算談幾點不太成熟的看法。

視 界

規模最大的一屆「藝術北京」:全民藝術消費時代到來了嗎?

2018年4月29日至5月2日,「第十三屆藝術北京博覽會」在農展館舉辦,同時這也是目前規模最大的一屆「藝術北京」,展覽面積擴容到近3萬平方米,共有20個國家和地區參展。除此之外,「藝術北京」與京東藝術、Hi藝術等品牌首次合作。從整個布局來看,顯示了「藝術北京」推廣、擴大藝術品消費市場的決心。那麼,公眾日到底表現如何?大眾消費藝術的熱潮真的到來了嗎?

「影像北京」現場

京東藝術

hi21展覽現場

「素人藝術」在藝術北京

作為「藝術北京」的常客,2018 年,《藝術商業》雜誌在「藝術北京」當代館聯合素人藝術節(Almost Art Project)特別推出「進擊中的素人藝術」,呈現多位素人藝術家的作品。

「設計互動」:持續探索設計的可能

2018年4月29日至5月2日,「設計北京」在全國農業展覽館舉辦。此次「設計北京」推出了10項特別策劃,共有20個不同國家和地區、60多個優秀設計品牌、百名優秀青年設計師匯聚於此。

在「設計北京」遇見文人書房

在「設計互動」主題下,「設計北京」本次攜手《藝術商業》雜誌在展會期間特別策劃「文人書房:日常之上」。《藝術商業》聯合夢邊文化,邀請詩人、作家馮唐的書法作品參與文人書房策劃展覽,與中式原創家居品牌「平仄」一同探索傳統文人精神在當下現代生活中東方意蘊的現代詮釋。

李東妊:希望「設計北京」能成為中國文化的發聲

出生於韓國的李東妊,因為對工筆畫的興趣而與中國結緣,後來逐步在中國定居,開畫廊,這一待就是 20多年。4 年前,因為受到「藝術北京」總監董夢陽的邀請,她開始擔任「設計北京」的總監。雖然之前文化領域的工作為李東妊積攢了豐厚的經驗,但是設計對她來說畢竟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李東妊認為,設計縱然品類豐富,但是也很「挑剔」,並不是所有的產品都可以稱得上「設計」二字,或許也正是因為她在藝術行業積累的經驗,可以讓她以一種藝術的眼光來窺視設計,將設計與藝術更好地結合。從開始的摸索,到現在基本成型,「設計北京」已經逐步成為人們了解本土設計的風向標。對於一個博覽會來說,4 年並不算長,李東妊說,未來的目標就是不斷打磨「設計北京」這個品牌,從而找到最適合中國設計與文化的發聲方式。

雛菊匯:當藝術融於生活

2018 年 4 月 29 日,雛菊匯帶來了旗下所代理的葡萄牙手工傢具品牌 「delightful」 和 「koket」 在 「設計北京」 博覽會中亮相。其中華彩奕奕的「百萬富翁」珠寶櫃先聲奪人,吸引了眾人的目光。作為一家專門代理歐洲奢品傢具品牌的機構,雛菊匯目前已經代理了8家品牌,並且致力於填補市場上大型住宅的傢具品牌缺口。在雛菊金融集團高級合伙人、雛菊匯董事長周捷三看來,中國所興起的新富階層對於品位和審美已經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未來雛菊匯就是要引進更多在設計和審美內涵上都出眾的品牌。

「2018設計北京」雛菊匯展位現場

BOCA DO LOBO 品牌像素櫃

成都:新一線城市的藝術消費潛力

4 月底,藝術圈的目光聚焦成都——這座西南的藝術重鎮。首屆「藝術成都」(Art Chengdu)於 4 月 25 ~ 27 日在成都最繁華的商業街區春熙路舉辦。此次博覽會採取邀請制,共聚集了31 家來自海內外的優質畫廊。與此同時,知美術館開幕、麓湖·A4 美術館 2018 年春季大展舉辦……種種跡象似乎表明,昔日「當代藝術第三城」的強勢回歸。

伍拾伍號院子展位

常青畫廊展位

經典

「世紀拍賣」背後的第一家族收藏故事

「佩吉及大衛·洛克菲勒夫婦系列珍藏」被佳士得譽為前所未有的「世紀拍賣」,系列拍品源自於傳奇世家、石油大亨傳人大衛·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 1915-2017)和他的妻子珍藏半個多世紀的拍品。所有拍賣收益都將捐贈給指定慈善機構,因此這場拍賣又被稱為「史上最大規模的慈善拍賣」。此次拍賣所有的拍品100% 成交,共刷新 22 項世界紀錄,總成交額逾 8.3 億美元,成為有史以來成交總額最高的單一珍藏拍賣。在華麗的拍賣數字背後,不僅是對世界第一大家族藝術品收藏的回饋,也包含著對藝術的尊重和家族教養的體現。

佩吉、大衛·洛克菲勒夫婦

哈德遜松林大宅起居室所懸掛的馬蒂斯作品

《側卧的宮娥女與玉蘭花》

油彩、畫布

60.5×81.1cm

1923年作

成交價USD 80,750,000

紐約佳士得 2018.5.8

人物

別太認真,人生就是一個爽

馮唐去測過人格,有高度精神分裂傾向,高於常人155倍。所以他能做前麥肯錫董事合伙人、前華潤集團高管和現中信投資高管張海鵬,每周工作七八十小時,凡事謙恭周全;同時又能做會寫暢銷書、上娛樂節目、罵社會精英的藝人馮唐,熱愛婦女,張狂不羈。馮唐總結世間兩件事:關你屁事和關我屁事。這彷彿成為他的護甲,據說能解決80%的人生煩惱,在非議中毫髮無傷。你並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是脆弱的—至少你表面上看不出來。現實中的張海鵬和馮唐都符合普世意義上的成功,但張海鵬的謙和並不能抵過馮唐的張狂,於是他具備了一種本事:令很多人期望看到他的失敗。

「書道不二」的開幕式現場

馮唐在東京拜會荒木經惟時,荒木經惟忍不住拿出相機拍攝馮唐

視角

購物中心為何要打造藝術 IP

2018年5月1日下午,由藝術介入與《藝 術商業》雜誌合作的ARTPARK公共藝術論壇「模糊地帶—新商業時代的藝術場景應用」在藝術北京當代館的VIP論壇室舉行。在此次論壇中,賈浩儒詳細分析了凱德MALL在新商業時代如何打造出藝術IP,讓商業空間變得有血有肉。

崔如琢:買房產還是買藝術品?

2018年4月15日,「太璞如琢—崔如琢藝術上海大展暨所藏《石濤羅漢百開冊頁》展」在上海劉海粟美術館開幕。崔如琢先生自幼鑽研中國畫,這對於他建構收藏體系也有著深厚的影響。除了藝術創作與收藏,崔如琢先生也熟知地產市場,據稱,他所收藏的《石濤羅漢百開冊頁》是1999年賣了一套房子,以高價購於日本。問起他是如何來看地產與藝術市場的不同,他講到藏家辛冠潔的一個故事。

通過區塊鏈重塑藝術品行業信任機制

我從事過互聯網、零售、投資、文化等多個行業,跨界的經歷讓我有更廣的視野審視藝術品這個行業。我發現與歐美成熟市場相比,中國的藝術品市場缺少鑒定估值的第三方權威機構,現在故宮的專家出來鑒定都不能讓老百姓相信,不能讓金融體系認可,還有誰能讓這個市場相信呢?然而區塊鏈的出現,我認為是解決這個行業最大痛點的唯一可行方案。

我們為什麼提倡社會性別視角?

「制性造別」是一場關於性別的展覽,我們共邀請11位/組藝術家和團體為展覽委託創作。這次我們不想從女權主義或女性主義的角度出發,而是從社會性的角度來談,也不再提供基於身份的定義。

趨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商業 的精彩文章:

「它」——新的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
規模最大的一屆藝術北京,全民藝術消費時代到來了嗎?

TAG:藝術商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