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熊」不是孩子的天性,而父母教養出來的

「熊」不是孩子的天性,而父母教養出來的

有家長問:父母應該在保護孩子天性與管教熊孩子之間如何平衡?

回答之前先釋疑,什麼是保護孩子的天性?天性是什麼?

從心理學角度,所謂孩子的天性,那就是與生俱來的發展的可能性。那麼什麼又是熊孩子呢?所謂熊孩子,直白地說就是缺乏教養,自我中心,行為令人憎惡的孩子。這二者根本就不是同一個範疇的事情,何來平衡一說?

嬰幼兒發展到18個月左右,開始具有清晰的自我意識,這個時候的幼兒就有強烈的行為學習和模仿的動機,這是天性。父母如何引導、塑造、示範,幼兒就怎樣學習、模仿、養成。換言之,幼兒行為塑造和養成的可塑性相當強,沒有任何一個孩子是天生熊孩子,熊孩子是父母教養出來的,不是與生俱來的。

一般來說,如果父母自身三觀不正,行為不端,或者在幼兒期對孩子的行為塑造和引導不良,那麼孩子有樣學樣,就很容易成為第一類熊孩子,父母熊,孩子也熊。這一類熊孩子固然行為令人憎惡,其背後往往有一對更加面目可憎的跋扈的父母。這一類熊孩子可以被稱為Ⅰ型熊孩子,攤了對無良父母,與孩子與生俱來的天性沒有任何關係。

另一類熊孩子則是父母錯誤或不恰當管教的結果。這一類熊孩子的父母可能沒有什麼不良的示範,也一樣希望孩子養成舉止得當的良好行為習慣。但是,父母在幼兒期不恰當地濫用體罰,特別是在脾氣暴躁的時候體罰孩子,那麼類似不恰當的管教方式高概率會帶來兩個後果,一是孩子在父母面前的退縮,二是學習和模仿父母暴躁和暴力的行為模式。久而久之,這樣的幼兒就可能發展為Ⅱ型熊孩子,在父母面前安靜,甚至乖巧,但背著父母就可能胡來。

所以,熊孩子都是父母不良示範塑造出來的,或者在父母不恰當的錯誤管教行為中適應發展形成的。與孩子的天性無關。

那些錯把孩子沒禮貌,缺乏教養的惡劣行為當作是孩子天性的父母,根本就是糊塗爹娘,是在勤勤懇懇地自己的孩子而不自知,以溺愛的方式摧毀孩子未來積極發展的可能性。

(唐映紅:善思親職教育機構創辦人,教育總監,首席心理學家,悟空問答簽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思親職教育 的精彩文章:

爸爸媽媽應該知道:孩子為什麼會學習困難

TAG:善思親職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