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00年前外國攝影師最常去的北京美景(二)

100年前外國攝影師最常去的北京美景(二)

煤山

煤山是一座人工堆砌的假山, 高150英尺(45.72米),東西走向。煤山位於內城中心,皇宮北面。從風水上來講,這樣的布局有利於提升皇宮的運勢。此山由5座山峰組成,每座山峰上均有一座亭子。照片上的這座亭子便是其中之一。五亭內各設佛像一尊,供世人景仰,因此煤山又被稱為景山。至於煤山這一名稱的由來,據說是因為這座山由煤炭堆積而成,以防城市被圍時陷入燃料短缺的困境,山底煤炭儲量頗豐。但是,經多次打井探明,此山地下並無煤炭。有人認為這座山就是馬可·波羅在遊記中提到的「青山」,但直到16世紀末中國的文獻里才出現有關煤山的記載。兩者時間先後不同,顯然不是同一座山。根據記載,煤山是由附近開鑿湖泊挖出的泥土堆積而成的。值得一提的是,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斷送江山之後正是在煤山自縊。

國子監

照片攝於國子監,這是舊時王公貴族子弟上學的地方。照片中的建築叫作辟雍,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建築風格仿照前朝舊制。這是一座方形重檐攢尖頂殿宇,上覆黃色琉璃瓦片。每位皇帝在位期間都要來此做一次講學,在國子監一眾學者面前宣讀自己寫的一篇文章。國子監內有300塊刻有經書的石碑,均存於辟雍兩側的房屋中,以免受風吹雨淋。辟雍南面是孔廟牌樓。

大成殿——孔廟

2500多年來,一位知識分子始終影響著這個人口佔世界三分之一的國家。他的思想影響著中國這個「天朝上國」的各個歷史時期與百姓生活的各個方面,遍及各個城市和村莊。學校詳細闡述他的思想,家庭以他的孝行為範本,店鋪和工廠也把他的話當成生產的指導原則。這位「無冕之王」就是孔子。從古至今,他都在中國人的生活中佔據獨一無二的地位。今天,幾乎中國每個城鎮里都有孔廟,「每年春天的第二個月和秋天的第二個月都有祭拜孔子的活動,以示對聖賢的崇敬」。這種祭祀都是緬懷性質的。

北京的孔廟如大成殿,都保存得相當完好。通往廟宇的走廊與古希臘和古羅馬的神廟很相像,兩邊都是肅穆的柏樹。主殿大成殿闊大寬敞,立於石刻台基上,據說可以與日本京都最漂亮的廟宇相媲美。大殿寬84英尺(25.60米),40餘英尺(12.19米)高的巨大木柱支撐著寬大的重檐廡殿式屋檐。「正如千百年來孔子的學說在儒家經典中歷久彌新,大殿的屋頂也明亮如新,靜靜地沐浴著陽光。」從裝飾台基的光滑漢白玉雕花欄杆,到絢麗多彩的屋頂,以及巨大的大成門上的金匾,一切都沉浸在完美和諧以及「斯文在茲」(原文不可考)的氛圍中。

孔廟內部非常簡樸雅緻,沒有任何裝飾,也沒什麼象徵性物件,只有朱漆的牌位上寫著「大成至聖先師孔子文宣王之神位」。此外還有孔子四大弟子的四個較小的牌位。後面背景的陰影中,還有八個更小的牌位。

孔廟北牆邊較為寬敞的院落是一座寺廟,那裡有一片灰白的千年古柏林。在廟宇台階左側,「一棵碩大粗壯的古柏把我們帶回到那些遙遠的過去」,可能宋朝時期或更早就種在這裡,歷經千載冬夏。第一座寺廟大概建於元朝時期,從那以後,幾經改建和重修,現在我們看到的建築大約建於明朝時期(1368—1644)。這座寺廟連同它寬敞的庭院、氣派的大門以及精美的樓閣一起,被廣大中國學者評為「全北京最具中國古典韻味的建築」。

孔子紀念坊——國子監琉璃牌坊

北京城內中式建築的典範之作,要數那些精美的紀念性質的拱門或者刻有銘文的塔樓,一般來說統稱為牌坊。中文中「坊」指塔一類的建築,「牌」指石碑或者刻印,所以「牌坊」就是刻有銘文的塔樓。中國皇帝建造了很多牌坊,現在仍聳立在城內的院落或街道上,非常漂亮。

照片中的孔子紀念坊色彩鮮艷,精美雅緻,矗立在著名的國子監大門兩側。為鼓勵世人向學,乾隆帝下令修建了這座牌坊,並親自題寫了牌坊兩側的匾額。由此,有人說「孔子紀念坊」這個名字是不準確的,但這絲毫沒有減損牌坊的精美華麗。綠、金、藍相間的屋頂釉色鮮艷,華美非常。我們可以從照片中清楚地看到,這座牌坊一部分是漢白玉結構,刻有飾紋;一部分是磚結構,表面鋪有閃亮的琉璃瓦;還有一部分是朱紅灰泥結構。三重屋檐用的是皇室的金色,和我們在其他皇室出資建造的宮殿廟宇屋頂上看到的一樣。這座牌坊通體裝飾著光滑的花色琉璃貼面,因此中國人稱之為琉璃牌坊。這座精美的紀念牌坊現在依然光亮如新,只有輕微的損壞,屋頂的神獸略有缺失。

我們在西山上還發現了兩座類似的紀念牌坊,也很漂亮。一處在皇家御苑裡,另一處在著名的卧佛寺入口。北海公園內也有一兩處這種華美的皇家銘文牌坊。這些牌坊大約都是乾隆年間建造的。國子監內部及其附近的寺院中還有其他很多有趣的遺迹。其中最重要的是十個石鼓,都放置在孔廟巨大的內門——大成門前廊,且都罩有玻璃罩子。這些石鼓的年代非常久遠,約是從周朝流傳下來的。一位著名的中國史學家寫道:「長久以來考古學家們便對這些石頭上的符號抱有濃厚的興趣。這些文字元號非常原始,有學者認為它們可能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書寫遺迹,極有可能是從更古老的青銅器上抄下來的象形文字。這組銘文共有十句詩,一面鼓上一句,長短不一,描寫了約公元前1000年一位封建王子狩獵的冒險旅途。那時正是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時期,也是大衛統治以色列的年代,那時的荷馬也正在希臘吟唱他的史詩。」

雍和宮院落

雍和宮位於崇文門大街北端,靠近內城北垣,是一座喇嘛教(傳入蒙古地區的佛教分支)寺廟。

雍和宮是雍正皇帝登基繼位之前的王府。172年,雍正皇帝登基之後,此處改為行宮,後又於乾隆九年(1744年)改為喇嘛廟。清朝時,此處受皇室財政支持,擁有極高的政治影響力。現在,由於「中華民國」政府極少撥款,此處日漸凋敝。這裡曾經是某位活佛的住所,不過現在這位活佛已經移居嵩祝寺。雍和宮共計約有1500名僧人常住或暫住,他們大多來自蒙古地區。

雍和宮佔地面積十分廣闊,這張照片以及本書第209頁的照片展現的都僅僅是雍和宮的局部。這張照片中央的銅獅子造型生動,栩栩如生。

雍和宮

正如本書第146頁的圖注所言,雍和宮規模宏大,絕非一張照片可以窮盡。這張照片上的建築是萬福閣,閣內供奉著一尊高75英尺(22.86米)的木雕彌勒佛像。據說這座佛像是由整棵白檀香木雕刻而成。

喇嘛寺誦經——喇嘛教的上師

雍和宮喇嘛寺里每天都會舉行誦經儀式。這個儀式非常奇特,可謂整個北京城五大宗教里最有意思的儀式了。晨禱儀式在早上10點鐘舉行,中國人和外國遊客都可以觀看。誦經的主殿非常大,大概可容納600到1000名喇嘛。

從菱格門進去,會發現最中間的佛像並不大,而是很小。裴麗珠女士這樣評價這尊佛像:「身著黃色綢緞袈裟,戴有黃色兜帽,不像常見的大型雕像那樣震撼。」她還說:「但這尊小佛像非常神聖,是寺內最神聖的佛像。」

我們幾乎沒有時間環顧這座巨大的殿堂,很快,塔樓中「咚」的一聲鼓聲,宣布誦經儀式正式開始。不一會兒,喇嘛三三兩兩魚貫而入,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定。這個場景很壯觀,在世界其他地方難以見到。喇嘛們都穿著褐紅色袍子,戴著黃色僧帽(帽子的樣式大概是模仿亞洲中部的一座聖山),這畫面同樣讓人十分難忘。堪布(喇嘛寺的住持)坐在眾喇嘛中間,從身旁的花瓶中拿出孔雀尾羽。突然間響起奇怪的音樂,樂曲中有鐃鈸的撞擊聲、鑼鼓的敲打聲,還有吹奏海螺和喇叭的聲音。堪布開始吟誦類似格里高利聖詠那樣的經文,其他的喇嘛則面對面背誦冗長的禱詞,像唱聖歌一樣。同時,他們還用自己的手掌和手指擺出神秘的動作。這些不斷重複的禱詞本意是讓人擺脫世俗凡念,實際上卻使人變得麻木,昏昏欲睡。喇嘛們跪在墊子上,隨著音樂的節奏左右搖擺,顯然門口的遊人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而不是這個虔誠的誦經儀式。不過如果忽略他們的漫不經心,我們則必須承認,誦經儀式令人印象非常深刻。尤其是在重要節慶的時候,喇嘛們適時地唱起重要的禱詞,聲音低沉而富有感染力,剎那戛然而止,令聽眾內心甚是震動。現如今,即使在最重要的節日里,僅有一百多名喇嘛聚在這座金碧輝煌的院子里誦經禱告,這番情景已經非常令人震撼。然而在一百多年前,甚至就在幾十年前,實力雄厚的皇室還曾資助這裡,那時每次禱告都有上千名喇嘛參加。他們在這裡舉行這種奇特而神聖的儀式,最終的目標就是抵禦邪魔,維護信仰!

照片中喇嘛寺的住持穿著華麗的僧袍,正站在舉行誦經儀式的大殿旁台階邊。

天 壇

這張照片攝於圜丘最底層平台,遠處三層屋檐的建築物便是天壇(參見本書第227 頁照片)。

正如照片所示,由於無人照料,大理石地面都已經開裂,隙縫間灌木叢生。

天壇祭壇——天壇的圍牆

天壇最獨特的一點就是它的圍牆。其建造者永樂皇帝不僅相信圍牆的守護能力,還極其喜歡它們。天壇外牆約有3英里(4.83千米)長,內牆也有1200多英尺(365.76米)長。「祭壇外圍有方形牆壁,皇乾殿外圍有圓形牆壁,神庫外面有牆,宰牲亭外也有牆」,齋宮外面自然也有牆。「永樂皇帝特別相信牆的力量,不過他也相信寬闊雄偉的門的力量。」天壇外牆有兩道門,都在西側。內牆有四道門:東為泰元門,南為昭亨門,西為廣利門,北為成貞門。

這些門都非常堅固,形如城堡,立於大理石基座之上。每扇朱漆門扉上都鑲嵌有縱橫九行金色銅製門釘,門檐鎏金異彩,閃閃發光。永樂皇帝特別喜歡「金光閃閃的琉璃瓦」。整座巨大的圓形牆壁頂部都「覆蓋著琉璃瓦」,「所有建築的屋頂也都鎏金閃亮」。

「但有一個地方是例外,那就是圜丘。圜丘是祭祀皇天上帝的地方,儘管所有的琉璃瓦、石塊和磚塊都是為了修建圜丘而使用,但你在這裡卻找不到琉璃瓦、屋頂以及門窗,只能看到幾道台階,從底部最寬廣的平台延伸至中間以及高處的平台。」這個漢白玉聖壇「由中心向四周輻射」,「對著天空敞開,就像龐貝古城的廣場一樣。四周環繞著紅色的圍牆,牆上建有漢白玉大門」。圜丘周圍種滿了蒼松古柏,幾個世紀以來,這裡一直都是「中國最神聖的祭天場所」。這座神聖的祭壇「藏身於光潔的漢白玉與蒼翠的松柏之間,處在兩重圍牆之內」,「遠離塵世的喧囂,傾聽上天的微渺之音,沐浴夜空遼遠的星光」。

在中國人眼裡,皇帝不僅僅是一國之父,是唯一的權力至尊,還應該是全民罪過的承擔者。公元前1766年,商湯曾說過:「萬夫有罪,在餘一人。」饑荒之時,有人提議以人祭慰上天,商湯答:「餘一人有罪,無及萬夫。」

每年的祭天儀式——祈年殿

每年的夏至和冬至,皇帝都要在天壇舉行隆重的祭天儀式。裴麗珠女士寫道:「祭天儀式的前一天,皇帝就要離開紫禁城,從午門出發,乘坐十六抬明黃御輦前往天壇。皇帝祭天的隊伍色彩眾多:騎馬的宦官衣著華麗,攜帶祭祀用的器具;整列隊伍由八旗禁軍護衛陪同;轎夫們都身著紅褐色的皇家綢緞制服;旗手舉著三角形的龍旗,服飾有絲絨滾邊;馬夫們攜帶著古色古香的弓箭袋,牽著佩戴黃色馬鞍的小馬前行。」

在一眾隨行人員的陪同下,皇駕行進得十分緩慢。整個隊列莊嚴肅穆,鴉雀無聲。中國的老百姓等閑雜人等不得觀看。皇駕行過之處,街邊所有的門窗緊閉,掛上藍色的門帘和窗帘,並禁止人們外出。

走過天壇西側廣利門的中間拱門之後,威武氣派的隊列便停了下來。天子走下御輦,獨自走進齋宮。他要在這座宮殿裡面自省。

「齋宮四周環繞著三重回廊」,屋頂覆蓋著藍色琉璃瓦,無人打破裡面的寧靜,只有松柏的低聲細語。「松柏紮根地下,直指天空」,皇帝在這片靜寂中等待「神秘的日暮時分到來,那時先祖的訓示便能傳到他的耳中」。

「這是一種多麼富有神力的傳達方式!」格蘭瑟姆先生說道,「這些牆就是這種傳遞的見證者。當國家的締造者永樂皇帝、康熙皇帝或者乾隆皇帝獨自站在這裡沉思冥想、徘徊祈禱的時候,並沒有任何的指引,只有他們自己的意識在這寂靜寒冷的長夜中回蕩!他們需要在這裡齋戒兩天,把精神從外物收歸內心,凝神凈化內心的一切惡念和脆弱,讓心靈保持純凈和堅強,以面對皇天上帝。這樣上天的旨意便能毫無保留地傳達到天子心中。」

照片中是色彩斑斕的祈年殿近景。

頤和園

這是頤和園中一景。看了這張照片之後,可能很多人都會發現中西方建築之間的差異。西方的寺廟或宮殿通常是單體建築,在中國則往往以建築群的形式出現。

頤和園的前身為清漪園,與圓明園相隔僅半英里(0.80千米)。清漪園是一座皇家園林,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毀。後來,慈禧太后挪用海軍軍費重建清漪園,並改稱其為頤和園。直到1894年,慈禧太后60大壽之際,頤和園才得以建成。當時正逢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海軍由於軍費不足,在海戰中遭到日軍重創。

整座園林巧用地形,山水相映。園內建築造型多樣,皆以彩色琉璃瓦蓋頂。此間園林風光遠甚於一般宮殿,恍若誤入仙境。

照片前景左側的亭子名為銅亭。本書第193頁照片拍攝於該亭的另一側。第155、221、235、243頁的照片均攝於頤和園。

皇家的別業——頤和園

一個令人愉悅的東方世界的初春早晨,我們告別古老的西直門巨大的灰色城牆,來到一條垂柳依依、漫長曲折的大路,前往20華里外的頤和園。四月的暖陽從柔軟的雲層中鑽出來,越升越高。遠遠地,我們看到了反射著陽光的琉璃屋頂。轉過最後一個急彎,穿過一座寬敞的木質拱門,我們便來到了一座寬闊的露天庭院,兩尊巨大的銅獅子守衛在大門口,迎接前來的客人。

在並不遙遠的帝制時期,除了慈禧太后和她寵幸的少數幾位朝廷重臣,幾乎沒有什麼人可以踏足這片迷人的園林。現在則不同,緊閉的大門已經面向公眾敞開。

第一進院落里樹木繁茂,還有成排的精美的雕塑,這裡便是慈禧太后以前接待賓客的排雲殿。她在這裡接見大臣、接受外賓朝拜。我們無法知曉裡面具體是什麼樣子,因為這間屋子和這裡的很多宮殿房屋一樣,大門都被封上,只能從各處的花格窗的窗縫裡瞥一眼。過了排雲殿向左轉,沿著一條彎曲的小道前行,道旁都是鮮花點綴的灌木樹林,可以直通美麗的湖邊。

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迷人的圖景,大自然慷慨的美景與巧奪天工的人造景緻結合得天衣無縫,使這裡越發美妙宜人。嬌艷鮮花,青蔥綠樹,山河湖泊,島嶼橫橋,寺院寶塔,皆集自然美感和人工藝術於一體。附近的亭軒優雅靜謐,院落闊大空曠,這就是皇家的別業。

昆明湖周長約4英里(6.44千米),湖北側有一排精雕玉琢的大理石欄杆。從大理石台階向上望去,能看到整座萬壽山的極致美景。照片中的頤和園景色,包括巨大的佛塔和其他美麗的廟宇樓閣都是在大理石台階的一角拍攝的。

圖書信息

書 名:《西洋鏡:一個英國風光攝影大師鏡頭下的中國》

作 者:[英]唐納德·曼尼著 趙省偉編,彭金枝、欒曉敏譯

出版社:南方出版傳媒廣東人民出版社

書 號:978-7-218-12473-5

定 價:168.00元

出版時間:2018年4月

中國攝影史上最優秀的風光攝影大師出品

188張塵封百年的民國風光攝影精品首次四色印刷

找尋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之《西洋鏡》系列第十二輯

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提名作品、中國國家圖書館與大英圖書館圖片展壓軸之作

內容簡介

2008 年9 月,中國國家圖書館和大英圖書館聯合主辦了「1860—1930:英國藏中國歷史照片」圖片展,出自《北京美觀》攝影集的30 張民國北京風情照片作為展覽的壓軸作品最後登場。這些作品「記錄了風雲變幻時期北京最後的輝煌」(著名作家毛姆語)。然而,其拍攝者卻一度淹沒在歷史塵埃中,不為世人所知。他就是英國風光攝影大家唐納德·曼尼。

作為20 世紀上半葉的攝影家,曼尼攝影技術精湛,堅守著傳統的濕版攝影工藝,他的作品是20 世紀初極具個人風格的畫意攝影佳作。他不拘於某些特定的拍攝對象,但十分注重拍攝角度和畫面效果。他的鏡頭下,既有晨霧、湖泊、江河、風光,也有橋樑、街市、衚衕,甚至是灰塵漫天的篷車隊。拍攝時,他十分注意光影、陰影的質感與層次,喜好側逆光。他的作品呈現出朦朧而細膩的獨特美感,有些照片還蘊含著國畫特有的情趣,可以作為中國文人畫意攝影的參照物,進而幫助我們去感受東西方攝影文化的差異,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全書共分五部分:《揚子風景》(1926 年)、《北京美觀》(1920 年)、《中國風景畫》(20 世紀20 年代)、《中國南與北》(1922 年),以及《中國庭院中的女人》(1914 年)一書的插圖。在國內均為首次出版,十分珍貴。

作者/譯者簡介

唐納德?曼尼(Donald Mennie,1876—1944):著名風光攝影大師,1920—1940 年間中國沿海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外國商人之一。1876年出生於蘇格蘭,1891 年開始在藥店做學徒。19 世紀末來到北京工作,後前往上海,任上海屈臣氏大藥房董事經理。義和團運動期間,他加入了公共租界的准軍事組織——上海義勇隊。從1903年起,他多次在上海業餘攝影協會舉辦的活動中分享自己的攝影經驗,先後出版了《北京美觀》(1920)、《揚子風景》(1926)等攝影集。1943 年3 月,被日軍關入上海龍華集中營。集中營內惡劣的條件導致他的健康狀況極度惡化,不幸於1944 年1 月病逝。

趙省偉:《西洋鏡》《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系列叢書主編。廈門大學歷史系畢業,自2011 年起專註於中國歷史影像的收藏和出版,藏有海量中國主題的法國、德國報紙和書籍。

彭金枝:北京外國語大學翻譯學碩士,國際勞工組織外聘譯員。

欒曉敏:北京外國語大學語言學碩士,中外影視譯制與傳播國際合作倡議論壇譯員,翻譯有央視系列紀錄片《鑄夢》等影視作品。

書 名:《西洋鏡:燕京勝跡》

作 者:[美]懷特兄弟著 趙省偉編,趙陽、于洋洋譯

出版社:南方出版傳媒廣東人民出版社

書 號:978-7-218-12474-2

定 價:128.00元

出版時間:2018年4月

影像中的近代中國,照片里的老北京

找尋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之《西洋鏡》系列第十三輯

胡適先生作序、德齡公主參與撰文的近代中國攝影代表作

內容簡介

收錄在《燕京勝跡》和《美哉中國》中的每張照片都堪稱藝術品,不管你是否了解北京的歷史,是否對這段歷史感到驚心動魄,為這泛黃的影像拍案叫絕,懷特兄弟存留下來的這些喚起美感的影像,已將我們帶入了一個壯美而寧靜的「自由境地」。正如胡適先生在《燕京勝跡》的序中所說:「我相信,本書中這些北京風景照不僅能夠將北京介紹給西方友人,使他們更加珍愛北京,同時還有助於我們中國人擱置傳統偏見,學習欣賞和領會北京的歷史遺迹,它們是中國文化遺產中最有價值的一部分。」

全書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燕京勝跡》(初版於1927 年),第二部分是《美哉中國》(初版於1930 年),附錄部分為《天壇》以及《常見之華人容貌》兩本相冊。

作者/譯者簡介

赫伯特·克萊倫斯·懷特(Herbert Clarence White,1896—1962):1896年出生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4歲時跟隨父母回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生活。祖父母是著名的時兆出版集團的創始人,受他們的影響,很早就接觸到了出版和攝影。1922年秋,他來到中國,與孿生弟弟詹姆斯·亨利·懷特一起在北京一所語言學校學習,被民國總統引為座上賓。後至上海,在家族企業——時兆出版社任藝術總監,並成立懷特兄弟藝術公司,指導和培訓中國的藝術家。在華期間,他與弟弟一起,拍攝了4000餘張展現中國建築與風景的照片,先後出版了《燕京勝跡》(1927年)、《美哉中國》(1930年)兩本攝影集。

詹姆斯·亨利·懷特(James Henry White,1896—1954):早期經歷同哥哥一樣。他於1921年來到中國,離開北京後,成為一名專業攝影師,同樣任職於上海時兆出版社。他和妻子一起在北京、上海生活了8年。

趙省偉:《西洋鏡》《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系列叢書主編。廈門大學歷史系畢業,自2011 年起專註於中國歷史影像的收藏和出版,藏有海量中國主題的法國、德國報紙和書籍。

趙陽: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主要從事英漢翻譯工作。

于洋洋:吉林大學歷史系畢業,現就職於瀋陽音樂學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客兒 的精彩文章:

一代將星僧格林沁:中國反侵略的大勝仗與大敗仗
報界有個「龔大炮」

TAG:史客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