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末之際,其他諸侯王室都能復國,為何燕國卻是例外

秦末之際,其他諸侯王室都能復國,為何燕國卻是例外

文|小河對岸

秦末之際,陳勝、吳廣等振臂一呼,起義便如烈火烹油般在全國範圍內蔓延起來。而作為有數百上千年根基的山東六國諸侯,其強大的政治號召力更是抗秦力量的不竭源泉。張耳、陳餘就曾勸陳勝:..原(願)將軍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國後,自為樹黨,為秦益敵也。敵多則力分,與眾則兵彊(強)。如此野無交兵,縣無守城,誅暴秦,據咸陽以令諸侯。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則帝業成矣。今獨王陳,恐天下解也。

而范增也曾對項梁說道: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蜂午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立楚之後也。

可見當時的有見識之士,皆意識到六國王室之後,是抗秦大業的金字招牌。故而,六國故地的各王室之後,或自立或被擁立為王。楚地先後有襄彊(楚襄王旁支)、景駒(楚平王之旁支)、熊心(楚懷王之孫)被擁立為楚王。齊地先後有田儋、田假、田市、田安、田都、田榮、田廣、田橫等為王。魏有魏王咎、魏王豹。趙有趙王歇。韓有韓王成、韓王信等等。

那為何作為戰國七雄之一的燕國,卻不見燕國的王室之後有所作為?燕國王室之後,之所以很難有所作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首先,燕地已有抗秦義軍將領搶先為王。陳勝在陳(楚國故都之一)稱王之後,派武臣、張耳、陳餘等人北上經略趙地,而武臣在趙地穩住根基之後,便在趙地稱王。其後,趙王武臣又派部將韓廣向北經略燕地。而燕地豪傑勸韓廣道:楚(陳勝)已立王,趙(武臣)又已立王。燕雖小,亦萬乘之國也,原將軍立為燕王。

最終,韓廣在燕地豪傑的勸說與支持之下,自立為燕王。而趙王武臣雖對韓廣有所不滿,但由於武臣也系背叛陳勝而自立,自身政權也不夠穩固。故而,武臣也不敢冒然與韓廣交惡相攻,而默認了韓廣的自立。

趙王歇能夠被擁立為趙王,也是因趙王武臣被趙將李良(原為秦將)所殺。趙地大亂、局勢不明,張耳、陳餘在門客的勸說之下,擁立趙國王室之後趙歇為王。才得以擊敗了李良,暫時穩住了趙地的局面。而燕王韓廣的政權,卻較為穩定,故而,燕國王室之後也就沒了用武之地。

再則,燕國在戰國七雄中最為弱小,故而,燕國的宗室力量也相對較弱。燕國位於邊疆苦寒之地,適合耕種的面積很狹小,故而,燕國在人口、經濟、軍力等各方面也都遠不如其他諸侯。司馬遷便對燕國評論道:..燕迫蠻貉,內措齊、晉,崎嶇彊(通「強」)國之間,最為弱小,幾滅者數矣。

正因為燕國固弱,才使得燕國容易被他國勢力支配。而使燕國的王室之後,在秦末大起義中沒有顯著的作為。

參考史籍:《史記》等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聞知社 的精彩文章:

皇太極屢屢欲與大明議和,而此人提倡議和卻遭凌遲
此人比孔子早150年左右,為何將孔子罵得體無完膚?

TAG:歷史聞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