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戛納,藝術於此並不獨舞

戛納,藝術於此並不獨舞

柳鶯

北京時間5月20日凌晨,第71屆戛納電影節落下帷幕,是枝裕和新片《小偷家族》爆冷獲得最佳影片,成為繼衣笠貞之助、黑澤明、今村昌平之後第四位將金棕櫚收入囊中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登頂也贏得了粉絲們的陣陣歡呼,在《第三度嫌疑人》轉型懸疑片的失敗後,他重新回歸家庭題材的溫暖懷抱中,繼承《如父如子》中對於血緣親疏的探討。問鼎金棕櫚,也可算是對他數十年連貫性創作的一種褒獎。評委會大獎則被斯派克·李的《黑色黨徒》斬獲,這是一部充滿著爆炸感的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20世紀70年代科羅拉多州黑人警察羅納德·斯塔沃思卧底潛入3K黨後發生的一系列悲劇。在電影中復現的特朗普時代令人畏懼的新聞畫面,時刻提醒著觀眾這個不安的時代遠沒有結束,相反,它正在緩緩拉開序幕。對於戛納來說,表彰如斯派克·李這樣在電影中融入極為濃郁政治色彩的導演,同樣彰顯了電影節本身的態度。

也許有人會問,電影中過分強調政治立場是否是一種健康的創作方式?被政治裹挾的戛納究竟還剩下什麼魅力?然而在筆者看來,將政治與藝術對立起來,本身就是一種不成熟的想法,甚至戛納選片本身就是政治與藝術彼此糾纏博弈的結果。今年主競賽單元中,在選片最後一刻「空降」的神秘埃及影片《審判日》,被證明是一部如同流水賬作文般寡淡的勵志電影,這也讓人不得不懷疑藝術總監福茂將這部片子引入最高單元的動機。主競賽中另外幾部影片,尤其是獲得最佳導演獎的《冷戰》和並列最佳編劇獎的《幸福的拉扎羅》、《三張面孔》則展現了另一種「政治電影」的可能性。

《冷戰》是保羅·帕夫利科夫斯基獻給自己父母的作品,黑白影像追溯一對文藝工作者相識、相愛、相離,再度重逢的過程,展現了政治動蕩下,個體顛沛流離的往事,甚至有中國影評人將此片比喻為「波蘭版《芳華》」。出自義大利女導演愛麗絲·洛爾瓦徹的《幸福的拉扎羅》用出人意料的詩意與魔幻,展現城市與農村的對立。伊朗人賈法·帕納西則開著SUV,深入國家農村腹地,通過刻意對精緻化影像的迴避,將慘淡現實下女性的命運拋上銀幕。這三部影片,一部是對歷史凝重的影像反思,一部是對現實輕柔的視覺批判,另一部則是導演繼續用生命捍衛創作自由。即便在被政府明令禁止拍片的情況下,賈法·帕納西仍舊頑強地進行著他奇蹟般的拍攝,並且通過國際電影節的舞台,用作品向世界觀眾宣告自己的平安,這一舉動,本來就足以令人動容。

當然對於國內影迷來說,最值得振奮的當屬亞洲電影的強強聯手——來自中、日、韓的導演紛紛祭出最新作品,為世界觀眾貢獻出口碑佳作。主競賽單元中,除了是枝裕和的身影外,還有韓國電影大師李滄東八年磨一劍的《燃燒》及賈樟柯備受期待的《江湖兒女》。作為三大電影節常客,賈樟柯的作品早已被觀眾所熟悉,而在《江湖兒女》中,他試圖對自己的導演生涯進行一次回顧。他將影片的視點集中在一個女人身上,透過她的立場,將中國二十年間發生的變遷一一呈現。

今年是亞洲電影熠熠生輝的一屆戛納,華語片更活躍在各個大小單元中——畢贛《地球最後的夜晚》終於在「一種關注」單元揭開神秘的面紗;中國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章明帶著《冥王星時刻》在十字大道另一側的導演雙周登場;王兵長達8小時的紀錄片《死靈魂》打破戛納放映記錄。如果說早些年歐洲三大電影節上的華語片多以「悲慘」、「晦澀」的現實主義風格示人,那麼《地球最後的夜晚》對時空概念雄心勃勃的突破、賈樟柯在《江湖兒女》中的風格化嘗試、章明高度自覺的創作,都彰顯了他們試圖創造更多元電影主題與風格的努力,也為今年戛納聯手貢獻了一道豐盛的華語電影大餐。(編輯 董明潔 許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21世紀經濟報道 的精彩文章:

美國半導體產業長盛不衰的三大密碼
董明珠再談與雷軍10億賭局:這個決策不可能做錯,預備了50個億

TAG:21世紀經濟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