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23年半軍齡,10年特戰,自主了!

23年半軍齡,10年特戰,自主了!

原標題:23年半軍齡,10年特戰,自主了!



初夏的福州,雷電轟鳴。


整理完密件,交接好工作,向辦公樓前的哨兵回了最後一個標準的軍禮,正式走出了我的軍旅生涯,走進我的另一個人生。


在這個雨水充沛的季節,我脫下了穿了23年零6個月的軍裝,離開了我深愛著的軍隊,自主了。

這是絕大部分軍人都會遇見的路,我不例外。


沒有鮮花,沒有掌聲,只有戰友們的祝福,和妻女的歡笑。


處長說,既然你去意已決,好吧,地方也是一塊好天地。


同事說,你當先驅,我步後塵。


父母說,回來也好,想回來,就回來吧。


妻子說,無論你做什麼選擇,我都支持。


就這樣,我離開了,自主了。


有處長的祝福,有同事的玩笑,有父母的應承,有妻子的支持,夠了!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汪國真的詩句,直白,深刻。


當兵時,我就選擇遠方。如今,再次選擇遠方。

只是,彼此不同,方向不同,距離,一樣的遙遠!


23年半的軍旅生涯,5次三等功,2次優秀共產黨員,5次優秀機關幹部(參謀),夠了。


23年半的軍旅生涯,2年半的戰士,3年的軍校學員,10年的特種部隊經歷,8年的戰役機關參謀,夠了。


「轉業軍人不都是能人」,也許吧,反正我自己覺得不是能人,要是能人,過幾年可不得當將軍?


但是,我盼不到那一天,年紀大了,能力小了,私心重了。


前半生的青春留給軍隊、留給念想;後半生的奮鬥留給家庭、留給未來吧。


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家庭很小,我得去照顧。


這是我在轉業申請里寫的第一句話。



我的軍旅生涯

1994年,我19歲。


那年12月的10日晚上,1000多名新兵被集中在城郊的一個火車站。全市首批新兵入伍歡送儀式在這裡舉行。我作為該批次入伍新兵中唯一一名事業編製人員(小學教師)參軍入伍的典型,代表所有新兵向父老鄉親作出承諾:


投筆從戎,建功立業!


火車啟動的一刻起,我流淚了。


流淚是對故鄉的不舍,流淚是對未來的憧憬,流淚是對過去一段道路的道別。


從此,我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從新兵,到教導隊文書,到老兵,機關兵,再到軍校學員,順利,和諧。


2000年,從解放軍理工大學畢業後,由機關兵、技術專業的學員,直接進入號稱最可能打仗的地方-福建東南沿海,直接進入號稱最不要命的兵種-特種部隊。



作者的雲霄師範同學會


作者入伍時,與同學、同事合影(右)



作者當排長時,與班長們在一起(左一)



作者野營留念


下到連隊,是個「紅牌」。


班長說,新來的,你,住我上鋪。


這是每一位「紅牌」,到東南沿海野戰部隊的最高禮遇。


爾後,部隊考核時,我們在靶壕里檢靶。部隊海訓時,我們負責扛衝鋒舟。

參謀長說,「紅牌」,先練如何保障特種兵訓練,再練如何組織特種兵訓練。


然後,我開始接觸了射擊一、二、三練習,開始學習了捕俘拳、捕俘刀,開始體驗了單杠五到八練習,開始展開人生中首次10000米游泳……


再後來,我參加了跳傘、潛水,


再後來,我參加了全軍特種作戰骨幹集訓…


再後來,我開始由「紅牌」,加了一顆豆、兩顆豆、三顆豆…


再後來,進入作訓,開始籌劃和組織各類訓練、考核、演習…


再後來,進入戰役機關,開始更高的飛翔…


由一名不懂軍事的士兵,到一名籌劃軍事活動的軍官,


由一名不懂特戰的「紅牌」,到一名精通特戰的戰鬥員,


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故事。


作者新兵班留影(前排中)


在此,我要感謝我人生道路上的幾名重要的貴人:


第一位是原軍區某辦公室的王賀文主任。


他讓我從一名團級部隊的上等兵,「晉陞」為軍區機關的保障兵。


第二位是原軍區黨委的孫進秘書。


他讓我在上萬軍校招生考試中,順利進入了我所心儀的院校-南京通信工程學院(後合併為解放軍理工大學)。


第三位是原特種大隊的曹參謀長。


他讓我了解了特戰、學懂了特戰、領悟了特戰。


第四位是原特種大隊的田大隊長。

他讓我成長為一名精通特戰的首長機關核心人員。


第五位是原軍區某部王部長。


他讓我從一個團級機關進入戰役機關,站到了更高的舞台。


第六位是原軍區某部張部長。


他讓我立起了一名戰役機關指揮軍官的新標準。


第七位是原軍區某處張處長。


他讓我在改革期間重新選擇了新的道路。


我要感謝他們,感謝他們在我23年半的軍旅生涯中,給了我階梯、給了我舞台、給了我方向!


當然,在我的軍旅生涯中,還有很多關心我、支持我、指導我前進的領導和戰友,在此一併感謝,感謝這青春熱血的歲月里,有您!


同時,我還將感謝陪伴我一路走來的妻子,隨我輾轉泉州、南京、福州三地,並因此丟了本來十分體面、榮耀且有保障的工作(人民教師、事業編),謝謝一路有你,我的妻子。


作者一家三口



作者全家福(翻拍)


23年,不是很長,也不是很短。


23年,無怨,無悔。


23年,堅定了初心,確定了未來。


23年,青春,無價。


我的部分人生觀


拼搏,人生才有機會。

其實,貴人一直都在,遇見你,賞識你,提拔你,改變你,是因為你自己的努力與付出。


當排長的第二年,連隊推薦我參加全軍特種作戰骨幹集訓。時長3個月,輾轉寧波、泉州兩地。


初選時,大隊的副參謀長看了我一眼,說,戴眼鏡,你能行嗎?


我沒正眼瞧他,說,試試看吧。


3個月的集訓,我瘦了20幾斤。5公里武裝,由24分鐘躍進到18分鐘以內;10米抓繩,13秒;1000米武裝泅渡19分鐘…


(值得欣慰的是,15年後的機關3公里考核,還能吃那時候的老底!)


我知道,我的成績不算什麼,離頂尖的特種兵,還差得很遠。但是,對於一個接觸特戰僅一年的排長,這樣的成績,我滿意了。


參謀長查了查我的成績,看了看我以前寫過的關於特種作戰的文章說,到作訓,怎麼樣?


我說,隨便!


呵呵,因為這句「隨便」,連隊的指導員罵了我:參謀長要調你到機關,你就這樣回答?隨便?你這傻逼!


其實,我更喜歡基層,我更喜歡和戰士們在一起,我也不懂,作訓對於我的軍旅人生,有啥好處!


最後,我還是進了作訓。副參謀長說,這個人,可以培養。


現在回想起來,年少無知,帶著點輕狂。


這樣的青春,值得回味。



作者參加全軍特種作戰骨幹集訓的結業證書


功名,不過是人生的腳印。


4月份,部隊開始整理檔案。


幹部部門的戰友告訴我,你選擇自主,1個三等功就夠了。


1個三等功,退役工資增加5%。5個三等功,依然是5%。相當於,4個三等功是作廢的。


我對著幹部部門的戰友笑笑,說,夠了,吹牛有點資本就行。


說實話,這5個三等功,都是組織和上級領導的信任與關愛。功多了,已經對功無感。


那不過是你在某個崗位上,做得比他人出色,付出比別人多,幹得比別人好,在一年一度的總結評獎中,自己所應得的。


在我當作訓股長的三年里,支委會研究立功受獎,我提出,作訓立功,是練為戰的導向,我表個態,立功,我個人不要,但要給作訓的兄弟,他們比我辛苦,必須立功。


報到大隊黨委,黨委會研究決定,尊重司令部的意見,作訓股長在大隊這個層面可以不立功,但可以報集團軍!讓集團軍來立!


集團軍年度總結與表彰大會之後,政委叫過我說:「十佳」優秀參謀,再加三等功,給大隊爭光了。


「感謝首長關心!」我的肺腑之言!


5個功,代表著5個堅實的腳印。


5個功,代表著5個成就的步伐。


不為立功而立功,才是人生奮鬥的應有境界。


走過路過不錯過,是自己對自己的最好褒獎。



作者的部分獎狀



作者的部分獎章


軍官,不是官。


在我18年的軍官生涯里,我從來不認為自己是個官。


在我40多年生命里,我也從來不認為軍官是個官。


多少人為了軍官的官鋌而走險,最後走上不歸路,都是在官字上出了毛病。


調正團的時候,親戚們不斷祝賀:正處了,恭喜呀。


我冷冷地說,一個兵而已。


官,意味著權力與利益。軍官,意味著使命與責任。


本質不同,結局不同。


排長,指揮幾個班,和你一起玩命的,不過是幾十號人馬。連長,指揮幾個排,跟你上戰場的,足有百十號人。等當了營長、旅長,那就有數百、數千個家庭的命根子,拴在你的指揮刀之上。


你有權力和利益嗎?沒有!有的是你部屬的生命!


生命不可兒戲,戰場不是官場。


把軍官不當官,你才能用畢生的心血,去回報這支軍隊,去回報生死兄弟!


真的,別把軍官當成官。


否則,你將偏離了你當兵的初心!


慾望,是前進的動力。


人,都有慾望。


無論是生理的,還是心理的。


有人說,慾望是骯髒的,是可恥的。我不這麼認為,我認為慾望是高貴的,是純潔的。


野外生存,吃的慾望會讓你拚命地尋找食物,也讓你學會了辨識可食用動植物的本領。


打仗,活著回來的慾望會讓你無懼無畏地與敵鬥智斗勇,盡最大可能地消滅敵人、保存自己,這也讓你在和平年代,練成了能打勝仗的本事。


生活,有了性的慾望你才會愛你的妻子、愛你的家庭,用最爺們的姿勢,保護著軍婚的純粹。


退役了,有了掙錢的慾望你才會在商業領域越戰越勇,成為他人羨慕的對象。


如果一個人連慾望都沒有,和屍體有什麼區別?


如果一個人連慾望都沒有,活著還有什麼意義?


見紅旗就扛、見第一就爭,這就是慾望,勝利的慾望。


流血流汗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這就是慾望,渴望強大的慾望。


所以,請正視慾望,正確對待慾望,讓慾望開啟人生最強大的引擎!



作者的軍校同學,地道的「紅牌」


我的部分軍事觀


戰勝敵人的最高境界,是敬畏敵人。


「上級可以欺騙,部屬可以欺騙,百姓可以欺騙,只有敵人欺騙不了」!


可是,我們常常欺騙自己,以為敵人是死的,以為敵人是慫的,以為敵人是迫於強大就會投降的。


參加過維和的懂得,敵人,比你想像的要強悍得多。


參加過亞丁灣護航的懂得,敵人,比你想像的要狡滑得多。


參加過釣魚島巡航的懂得,敵人,比你想像的要厲害得多。


參加過越戰的懂得,敵人,絕不是吃素的!


一切不以研究敵情為起點的練兵備戰,都是在耍流氓。


我們的多少敵情學習,把敵人看成了死人?


我們的多少練兵演習,把敵人當成了死人?


我們的多少幹部戰士,把敵人當成木偶在耍?


很多人給官兵們灌輸什麼思想?台軍不堪一擊,美軍不過是紙老虎,日軍不過是武士。真是這樣的嗎?


真的上了戰場,哪一個國家、哪一支軍隊的戰士不是為了活命而與你拚命?


對於戰爭,千萬不要自欺欺人,世界上,只有敵人欺騙不了(當然,兵不厭詐)!


每一次訓練,都把對手當成活生生的和你玩命的亡命徒,戰鬥力提升才可能指日可待!


聯合的最高境界,是標準化。


一台計算機,是一個龐大的聯合體。


DIY都懂,配一台計算機,用於做什麼,就選什麼樣性能的板卡。


機箱、CPU、主板、內存、顯卡、顯示器,等等,不同的廠商,不同的性能,全世界的板卡和晶元,無論英特爾的、華碩的、七彩虹的、聯想的,拿來插上就可以用,即插即用。


而組裝起來的任何一台計算機,插上網線,就可以與世界上的任何一台聯網的計算機進行網上通聯,不受國別、地域限制。


為什麼?因為標準化了!


每個板卡和晶元,幾隻腳,幾伏電,什麼通信協議,早已制定了標準。按這個標準去生產,任何廠商的產品,都能參與這個聯合體。


我們的軍隊,何嘗不是一部機器?


軍委指揮中心,不就是一個CPU?軍委15個部局,不就是一個主板?陸、海、空、火箭軍,不就是內存、顯卡、音效卡、顯示器?


美軍的聯合程序為什麼如此之高?因為他標準化了。


特種部隊一個引導指令,優先順序達到一定級別,在空的空軍戰機就得無條件執行。不執行,軍法處置。


戰場情報評估,任何單兵、分隊,都可以往情報池裡輸入信息,標準化介面、標準化處置,過濾、篩選,有用的被智能化推送到用戶群體,無需人工操作。


這樣的聯合,才是最高效的聯合。


而我們的研究聯合,研究什麼?全在研究人!研究人在聯合作戰流程中做什麼、怎麼做!


人本來就是一個不確定的活體,都有利益私心,今天高興的處置快一點,明天不高興了聯合得慢一點,報到指揮員那邊,指揮員正吃飯,不敢打擾,流程就走慢一點。


陸軍需要空軍支援了,已經短兵相接,還得走多少流程?


以人為核心的聯合,永遠是貌合神離!


沒有標準化的聯合,永遠在推諉扯皮!


實戰化訓練的最高境界,是最大限度地還原戰場。


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


可是仗怎麼打?誰知道?誰能說說?誰敢說未來仗就這麼打?恐怕沒幾個人敢說,敢說的大部分也是猜的、是吹的。


但是無論仗怎麼打,其打仗的基本條件是一致的、本質是一樣的。用這些基本條件來練兵,至少能練出能打仗的兵。


基本條件是什麼?


第一,敵人是活的。(靶子是死的?)


第二,環境是不確定的。(場地是固定的?)


第三,武器裝備是現有的、手中的。(參演的先進武器是預想的?)


第四,行動是隨機的。(戰術是計劃的?)


第五,指揮是藝術的。(還有人念稿子走流程?)


第六,作戰是對抗的。(演習是單方的?)


沒有把戰場的本質還原出來,拿已知的訓練條件去「欺騙」部隊,如何讓部隊在未知的戰場上打贏對手?


科技發展到如此程度,為什麼我們不能用虛擬的、智能的科技,來最大限度地還原戰場?


我以為,這是大趨勢,也是必然趨勢。


訓練就像打仗,打仗就像訓練。


其實,打仗與訓練,沒有根本區別。要說有,那就是訓練死的人少、打仗死的人多。


怎麼消除官兵們心裡固有的「反正訓練我不會真死」的慣性思維?那就是獎懲。


在沒有淘汰制的軍隊,獎懲或許是最好的手段。


我的部分特戰觀


從體系的角度看特種作戰。


前些日子和一名領導聊天,談到特種作戰。


我就說過,特種作戰看似是戰術的,但實質是戰略的;看似是班組的,但其實是體系的。


特種作戰的目標至少是戰役的,甚至是戰略的,沒有戰略的、體系的眼光,怎麼賦予特種作戰任務。


與特種作戰部隊聯合行動的部隊是誰?至少是遠程的、精確的、空海一體的,沒有戰略的、體系的眼光,怎麼組織聯合?


特種作戰行動至少是未來一種解決低裂度武裝衝突的絕佳手段,沒有戰略的、體系的眼光,如何去推動特種部隊發展?


特種作戰的武器裝備,還將與各軍種通聯,其所獲得情報,還將傳遞至軍委和各戰區指揮機關,沒有戰略的、體系的眼光,如何推動特種作戰武器裝備的建設?


小個體,大動作。


這就是特種作戰的特色。


要賦予特種作戰任務,首先看看作戰體系能不能支撐?不能支撐,還是算逑。


要建設發展特種作戰,首先要想想最終如何融入作戰體系?不能融入,註定失敗!


世上沒有哪一個特種部隊是單打獨鬥的,即使他看起來像單打獨鬥。當然,電影里有。


從個性的角度看特種兵。


特種兵一定是個性的,有能力、能打仗的士兵都是個性的。


不要企圖把特種兵培養成千人一面。


在訓練特種兵的過程中,要努力地培養他們發展個性,允許他們個性化發展,而不是以強壓的態勢,讓他們「齊壓壓」地成長。


要允許他們對勝戰有不同的觀點,對打贏有不同的方案,對幹掉敵人有不同的見解。


擊斃本拉登,就一種方法、一種方案嗎?絕不是,美軍肯定至少準備了三種以上預案。只不過,他呈現給世人的只有一種。


作為班長級的戰爭,一定要允許班長能夠「將在外、軍命有所不受!」


在指揮和管理上不要總是一竿子插到底,親身感受戰場的不是躲在坑道里的指揮員,而是面對敵人槍口的戰鬥員。


美國總統指揮特種作戰?那是屁話!美國總統絕不會指揮一場戰爭,不管大小,他只是觀戰!美軍的特種作戰司令部司令也不會在特種作戰行動實施過程中直接指揮控制特戰行動,他也只是觀戰。


只有允許特種兵個性化發展,才能讓士兵們在高危的戰場上靈活處置各類突發情況,才能讓他不再對毫無用處的後方產生依賴思想。


生與死,由前方的士兵來決定。


我看過一名士兵演習後的日記,他這樣寫道:將軍,你在坑道里,可以不怕死,而我在戰場上,難道不想活嗎?


從適用的角度看特戰裝備。


有人說我軍特種部隊的裝備都是步兵裝備,都是體育器材,打不了仗。這話說對了一半。


步兵裝備和體育器材不一定打不了仗,而是打不了大部分的仗。


不同的戰爭,會使用不同的裝備,不是一種武器包打天下。


譬如,核,是用來威懾的。炮,是用來攻擊中近距離目標的。槍,是用來打眼前敵人的。


只要適用,沒有什麼打不了仗的武器裝備。


只是,由於特種作戰任務千變萬化,既有可能在島嶼,也有可能在內陸,還有可能在高原,或者是在水下。


所以,特種作戰的武器裝備,肯定不只是一個系列、一個型號、一種類別。


它必須形成系列化、型譜化、個性化。


美歐軍隊,通常允許每個單兵對手中武器進行個性化更改,為什麼?因為每個人的使用習慣不一樣,改了之後用起來更順手,為什麼不改呢?


適用、實用,才是硬道理。


比如瞄準裝置,有的喜歡用機械,有的喜歡用全息,有的喜歡用瞄準鏡,只要能幹掉對手,何必管他用什麼呢?


讓士兵自己去選,選擇合適自己崗位職能和個性習慣的武器裝備,這才最有效。


當然,適用的角度,不只是適用個人,更重要的是適用於戰場,適用於這個時代的科技發展態勢。


不然,人家拿一槍,你拿一棍,怎麼打?不打心理上就輸了!


從「壞人」的角度看特戰戰術。


特種作戰的戰術,一定是非常規的。


常規是好人戰術,非常規就是壞人戰術。


特種作戰的戰術,絕大部分是偷雞摸狗式的,是偷盜搶燒殺掠式的。


你一槍、我一炮,你攻、我守,你左進、我右出,這種戰術,肯定不是特種作戰戰術。


特種作戰戰術,一定是對方想不到,實施後又讓人眼睛一亮的戰術。


所以,要用「壞人」的思維,來思考和運用特種作戰戰術。


社會上,詐騙的手段,我們能想到的,他們已經不用了,突然出現的,我們再去防,已經來不及!偷盜的手段,我們能想到的,他們也已經不用了,突然出現的,我們再去偵破,費時又費力。


特種作戰戰術,就得有這樣的能力。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做不到。


能用好的特種作戰戰術的人,一定是「壞人」!


偷襲、竊聽、獵殺、斬首,都帶著「壞」字。


爐火純青的特種作戰戰術,就是壞到極致。


偷偷地來,偷偷地干,偷偷地走。


所以要學特種作戰戰術,先學「壞」,夠「壞」,才能成就特種作戰。


我的未來


自主了,走出了軍營,我有沒有未來?


一個兩鬢髮白的大叔,還有未來嗎?


不知道。未來從來就是未知的。


和打仗一樣,敵人、勝負,都是未知數。


但是,穿過23年軍裝的男人,會怕嗎?


如果怕,我就不自主了。我怕的是,進入體制,一眼望去,就是20年後退休的自己。


怕的是已知,不怕的是未知。這是一個男人應有的情懷。


自主了,做什麼?


這是我一年前就開始思考的問題。


發揮優勢、主動攻擊,這是作戰的基本原則之一。


我想,做事,也定當如此吧。


那麼,我的優勢何在?往哪個方向攻擊?


我以為,我所熟悉的,依然是軍事領域。


我所想做的、更願意做的,是服務于軍隊建設與發展。


23年半,誰沒有一點軍事情懷?23年半,所有的青春都在!


於是,決定,投身於:


一,研發新型、智能型訓練器材和建設智能型訓練場地,致力於服務提升部隊戰鬥力。


二,推動軍旅文化尤其是特種兵文化向全民滲透,致力於提升國民的軍事素養和國防意識。


三,構建訓練裝備器材的交易平台,致力於服務部隊練兵備戰所需。



自此,全面接手廈門利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刺頭兵(廈門)傳媒科技有限公司,也全面接手「愛特種部隊」「特戰圈」兩個公眾號的運營,以此為平台,拼一拼,搏一搏,做點有意義的事。


其中,利刃重在研發智能化裝備器材,刺頭兵重在推廣特種兵文化,並集結形成「特戰圈」。


屆時,我們將推動以智能科技為重點的訓練場地建設和武器裝備、訓練器材研發,推動以特種兵主題為核心的軍旅文化傳播。


我期盼:


所有致力於特種作戰事業的有志之士,加入我們的陣營,共同為我們所關心的、喜愛的、挂念的事業而奮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特E空間 的精彩文章:

軍屬優待證,會在全國推開嗎?
俄羅斯特種兵的「新寵」,普京都把玩三分!

TAG:艾特E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