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明清朝考個狀元到底有多難?難到讓你懷疑人生!

在明清朝考個狀元到底有多難?難到讓你懷疑人生!

國人有著濃濃的「狀元」情節,每年高考過後,各省、市、縣的文理狀元分數也在萬眾期待中張榜公示。其實,高考只是人生的一個歷程,大張旗鼓宣傳狀元,不該成為媒體之風,對於考上的學子們,應多一分理解與支持。

高考並非今天才有的名詞,實際上它有著悠久的歷史。科舉制度在一定形式上,就是中國古代的高考,但古代高考狀元的含金量也絕非現在的省市高考狀元可比的。

今天我們就以科舉最為完善發達的明清兩朝為例來聊聊,古代人是怎麼考狀元的。

明清朝的學子考狀元,首先得先有個舉人身份。成為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經歷縣試、府試、院試考中秀才,秀才也絕非多麼容易考,有人考了幾十年還是一個童生身份。

有了秀才身份之後,才能參加鄉試考舉人。鄉試是一個省的讀書人在競爭,考中第一名稱作解元。清代著名小說《儒林外史》中范進考中的就是舉人,考上了舉人才有機會做官。像聞名天下的唐伯虎,29歲參加應天府鄉試,得中第一名「解元」,所以又有唐解元之稱。

有了舉人身份後就可以去京城參加會試了,考中者被稱為貢士。貢士的第一名是會元,會元是狀元嗎?這個還真不是,距離狀元還差最後臨門一腳---殿試。

能參加殿試的貢士,基本上不會再落榜了,就看能考個什麼名次。殿試一般由皇帝主持和出題,亦由皇帝欽定前十名的次序。

殿試題目基本上只出一題,考完之後先由考官閱卷,考官看完試卷後會在上面寫上自己的形式,同時標上優劣符號,標示符號分為五等,即「圈」、「尖」、「點」、「直」、「叉」,分別畫作「」、「」、「、」、「‖」、「×」。

前三名(一甲)的試卷必須是8個「」,稍遜者為二甲,再次為三甲。所有的閱卷工作必須在兩天之內完成。待評定審核、檢查完畢之後,主考官將前十名的試卷呈給皇上,由皇上御筆欽定名次。

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然後放榜公示,至此考狀元之路才算結束。可見在古代考狀元真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比遊戲中的打怪升級還難,多少人皓首窮經,一生功名不就。一旦考中那真是春風得意馬蹄疾!

古代科舉既給了寒門子弟一條向上的道路,選拔了人才,又因難考而「悔人不倦」,真是一把雙刃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天下 的精彩文章:

這支軍團稱霸歐洲千年,建立了大帝國,卻被漢朝的手下敗將匈奴給滅了
古代殺傷力最大的黑科技武器,堪比大炮,敵方看了扭頭就跑!

TAG:文史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