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叔同:名如何愛如何生命該如何》

《李叔同:名如何愛如何生命該如何》

記心上

一切有情

他曾有著對紅塵深厚的愛,卻在絢爛至極的時候,突然斬斷世情俗怨,拋妻別子,遁入空門,「索性做了和尚」。也許,這就是弘一大師李叔同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生。

作為一代高僧,弘一大師其人如大海,寬容、超然別有極致;其言如詩文,才骨、風骨、傲骨盡顯其中。

今天,讓我們跟隨最美領讀人——馮雷,走進弘一大師的世界,品讀《李叔同:名如何愛如何生命該如何》。

本書文筆鮮活,以翔實的歷史資料,娓娓道來的敘述,將主人公的生平、才藝、情誼、遊學、困惑、佛學等予以多角度呈現,既嚴謹,又通俗,從而讓讀者深入了解和領略一代大師的傳奇人生歷程和感受大師認真與超然的智慧。

走進弘一法師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別號漱筒。

《送別》是李叔同在1914年創作,在中國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李叔同的大名,但是這首歌卻大都聽過,唱過。

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1913年受聘為浙江兩級師範學校(後改為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音樂、圖畫教師。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音樂、圖畫教師,並譜曲南京大學歷史上第一首校歌。

大師故居在津門

李叔同故居原位於河北區糧店街60號,是一座清朝年間建造的一套由四個四合院組成的大宅院,平面呈田字形,有房60餘間,佔地1400平方米。院內建有游廊和小花園,室內陳設精緻,環境幽雅。在宅院里有一西式書房,取名「意園」,是李叔同1910年從日本學成重返故里時修建的,以示一展宏圖的意願。

院內花園游廊環繞,雕梁畫柱交輝,室內陳設精緻,環境幽雅宜人。為津門名人故居建築中的一支奇葩。後來,由於住戶繁雜,年久失修,糧店后街60號逐漸失去了本來面貌。

2007年12月31日天津市政府在老糧店后街的原址上開工重建李叔同故居,之後又對故居內部進行了裝飾和布置,建立了「弘一法師——李叔同故居紀念館」,2011年12月30日正式向公眾開放參觀。重建完成的李叔同故居紀念館位於天津市河北區海河東路與濱海道交口處,總佔地面積4000平方米,分為園林景觀和故居兩部分。

作者:馬文戈

馬文戈,歷史學碩士,畢業於曲阜師範大學孔子文化學院,文化學者,文化部鄉土藝術中心文學顧問。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獨到的研究,擅長於歷史人物的寫作,文筆優美清新,描寫細膩深情,能於寧靜美麗的文字之中盡顯人生情懷和生命感悟。

發表文章著述數百萬字。已出版作品:《一切有情,都無掛礙:六位風流才子的悲喜人生》《桃李春風總關情:詩經里的古老愛情》《誰的紅顏,誰的江山》《天下美文修心卷:世上最美的風景,不如回家的路》等。《李叔同:名如何愛如何生命該如何》深受讀者歡迎。

01

大師名句

春風吹面薄於紗,春人妝束淡於畫。游春人在畫中行,萬花飛舞春人下。梨花淡白菜花黃。柳花委地芥花香。鶯啼陌上人歸去,花外疏鍾送夕陽。

以冰霜之操自勵,則品日清高;以穹窿之量容人,則德日廣大;以切磋之誼取友,則學問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則道風日遠。

我不知何為君子,但每件事肯吃虧的便是;我不知何為小人,但每件事好佔便宜的便是。

世界是個迴音谷,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你大聲喊唱,山谷雷鳴,音傳千里,一疊一疊,一浪一浪,彼岸世界都收到了。凡事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因它在傳遞你心間的聲音,綿綿不絕,遂相印於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北辰 的精彩文章:

驕傲,北辰這位農民走向了世界!
權威!北辰區幼兒園招生開始啦!

TAG:微北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