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想淘一把紫砂好壺?這位資深壺商,把他30年的經驗都教給你!

想淘一把紫砂好壺?這位資深壺商,把他30年的經驗都教給你!

「這是清水,但都是拼,底槽青和清水拼……廠壺,典型的97~98。」

沒有任何拖泥帶水

一句話帶出泥料、出處和年份

說上面這番話的人名叫徐俊

很多朋友管他叫大俊

一位在北京經營紫砂的壺商

有人說紫砂壺還有什麼可聊的

現在誰朋友圈沒有個賣紫砂的微商啊

但商跟商真的不一樣

有的商,讓你很受傷

還有一類像徐俊這樣的

在低調和執拗中

能真正給你提供一個欣賞器物

欣賞紫砂的全新視界

「鐵是骨,泥是肉,沒有骨了,可不就是臭皮囊了嗎?!」


認識廠壺

這世界上

總有一些你即使想繞也繞不開的東西

就像你來北京旅遊

一定會去天壇、頤和園走一走

而那個時間跨度超40年

凝結一大批老手藝人心血

和集體智慧結晶的老廠壺

就是在紫砂這個圈子內

你怎麼繞也無法繞開的地標

「老廠壺的特點明顯,不同於現代紫砂壺的分門立派。在那個計劃經濟時代,泥料國家集體采,泥料的純粹性,包括粉碎、開採各流程絕不含糊,每個人分工明確,沒有花把式。」

在有些人的印象里

日用品、粗糙、不嚴謹、太土

經常被拿來作為廠壺的標籤

於徐俊看來

首先從它的形制角度

符合那個時代的審美

「那個時代的紫砂壺,還沒到達一個欣賞,精神層面,是以民用、日用為主。所以它的做工,是符合當時節奏的。」

其次集體智慧的結晶

讓廠壺呈現出一種藝術大融合的狀態

從韻味、氣度來看

它不輸給任何的現代作品

「廠壺,說誇張一點,在紫砂範圍內,這個就是『官窯』,它是集體智慧的結晶。而傳統手工藝的秘不示人,每家雖各具特色,但很難融合。紫砂一廠的出現,從技術、工藝、審美,是質的飛躍。集各家之所長,做一個範本,後邊繼續流行。從藝術角度講,那是個藝術大融合的時代。」

總說要回歸初心、找回原點

從採訪徐俊前翻了他三年的朋友圈

到坐下來跟他面對面的聊廠壺、聊工藝

你能明顯地感受到這位低調壺商

對於原點持續不斷地探尋


一位壺商的努力

做經銷商容易嗎?容易

用徐俊的話講

有人能用1000塊錢開個店

而有人拿50萬買東西卻填不滿一個格子

「1000塊錢不算房租就可以開店,有個地兒,800、600買二十個禮盒這個屋滿了,這個店原則上你就可以開了。但是你拿個50萬想買些好點的東西,一鋪發現一個格子沒鋪滿,這東西,可深可淺,永無止境。」

徐俊對紫砂壺的關注已近30年

1992年上學那會兒就開始玩壺的徐俊是個「器迷」

最初,他的關注點只在器物上

甚至達到了「寧玩壺,不喝茶」的狀態

2006、2007年,不是宜興本地

也不是什麼「X門世家」的他遇到了瓶頸

是繼續這麼一路玩著向「玄學名家」之路邁進?

還是說能真正從泥、燒、作、形等深入到紫砂的本源

徐俊選擇了後者

拜師去學做壺

拍泥、做壺、明針……

「有些東西不會做,你真入不進去,跟你說的明白,但悟不透。等你做壺,原來泥門介面在這兒,這個時間介面往前開,那個時間往後開,就全明白了。想進入這個東西,不深入不上一層,就看不明白。」

一般收藏愛好者的

多看資料、多上手、多逛博物館拍賣會即可

但徐俊認為

如果再想進一層

就必須專業,要知道怎麼做壺

「知道怎樣做壺,才能了解不同時期做壺的手法,你才能有概念。像民國的手法,圍身筒手法;到了文革期間、八九十年代,以至於到現在,看有什麼改變。你通過這個就可以鑒定,不管是從年代,從是不是手工,從各個角度鑒別,每個時代都有各自的製作特色。」


消失的沖角,傳承與追古

完美、相對完美、製作討巧、拿眼睛

這是徐俊給出的今天很多人喜歡玩新工藝師、新堂口的核心關鍵詞

壺蓋嚴絲合縫的現代新堂口壺

就一定比「粗糙」、壺蓋咣當的很多老壺好嗎?

徐俊認為可以用「蒸米飯」來理解

「早期壺都是一次燒成,所以蓋很咣當,現在壺可以燒三遍。如果你覺得咣是不完美的話,再用泥料補一圈再燒。補一條,蓋不進去,我拿金剛砂撒在上面,咔咔一轉……你要想一點縫都沒有,現在的技術這都不是事,但這就代表好嗎?蒸飯,還沒拔插銷呢,咱開一下鍋,再關上,再燒,你還能達到第一次的口感嗎?你是一次燒透了,還是三次燒熟了好呢?」

今天很多壺看著「漂亮」

但用的時候卻非常彆扭

而那些老壺的製作

首先是建立在「壺是用的」本源上

「傳統的壺型,最簡單的,把兒為什麼這麼拐?為什麼不往上拐?老的器物會關注拿著舒服不舒服,現在的壺追求漂亮、造型。」

老廠壺「很糙」?

有些細節真的被包括藏家和製作者在內的很多人忽略了

壺口沿、蓋上的角度,沒有一個直角

用牛角,把稜角刮一下,變成兩個45度

很多細節都修過,不讓它呈90度

………

徐俊拿著一把老廠壺比劃道

這一個需要用微距鏡頭才能大體表現出來的細節

卻包含了中國人在造物中融入的傳統道法精神

而這些,卻被現在很多人省略掉了

「中國的傳統,90度叫沖,對於壺來說不能有沖角,就需要把90度變成兩個45度,必須找這麼一下,現在的壺有這講究嗎?你覺得好看,你看細部,一下就看出不一樣來了,現在壺大多數都是沖角——90度,尤其是這個小地方,刮一遍幹嘛啊?其實這就是傳承。你說老壺粗糙嗎?從這個角度來看一點也不粗。」

其實玩壺也好,玩器物也罷

玩的到底是什麼?

一個傳承,一個追古


被泥料掩蓋的窯溫燒制

龍血砂,天青泥,芝麻緞……

如果不玩紫砂

你可能很難知曉這些在各種拼法下

產生的不同泥料名稱

某些商家拿著諸如「礦脈臨危」

來凸顯價值的「材質論」

於徐俊看來,除那些頂級泥料外

遠未到「沒有料」這麼嚴重

「泥料不缺,但到頂端的製作來說,或者老一輩推崇的頂級泥料,屈指可數,貴如黃金。而真正入門級礦脈的,山還在,你能說料沒有嗎?即便國家目前不讓開採的礦料,光從業人員的庫房和存料來講,也絕對夠用。」

泥料對於壺真的重要嗎?

也重要,也不重要

徐俊認為當玩到一定級別作者的情況下

你大可不必再追求是不是好料

「我玩到一個作者了,或工藝師,或者我知道這些徐門、王氏,這些有傳承的。你泥料零基礎沒問題,知道人就可以了,人家辛辛苦苦一把壺四天、五天做出來,你覺得他會用次料嗎?或者說做一把壺,人家始終懷著一顆「不能給家族、師門抹黑」的心去做,你零基礎照樣能買到好壺。泥料對於這個壺來講就是零。」

泥料再好

也離不開燒制、窯溫、氧化還原

然而這些在今天

卻常常被商家一筆帶過

或根本不提

而事實上

如果你真正想了解紫砂

或對其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需要你了解的遠不止泥料有多好、製作者是什麼級

天地人、金木水火土,缺一不可

「如果一個玩壺的,能玩到燒制,他玩的年份,對紫砂的理解,則到了另外一個境界。大多數人,包括我碰到玩10年20年的,不聊窯溫,大多數還是圍著泥料,各種拼法,各種泥料加一塊兒,弄個二十把沒問題。弄完泥料談作者,又二十把,然後有可能把你帶到窯溫,也有可能把你帶到別的地方去。」

從以前的龍窯柴燒

再到後來的重油隧道

以及今天常見的推板窯、電窯

能升到多高的溫度

並不是評判一個窯能否燒出佳品的絕對標準

徐俊認為

能夠達成緩慢降溫,產生良好還原氣氛的大窯

是產生今天很多人追求老壺表面那種

很潤的七彩光(蛤蜊光)的直接原因


考級市場下的紫砂眾生相

從早期的舉國體制的國營生產

到今天純粹市場化的經營模式

與紫砂行業相關人群所關注的

東西也在悄悄發生改變

以往名家產生和作品受市場推崇

離不開家族或師徒世代相承的傳統

而在今天傳承逐漸被考級制度所取代

徐俊看來

考級制度對於紫砂行業的影響

有利有弊,但目前弊端暴露得很多

「名家和高手還是有差別,看似很小的差距,但實際差得很遠。現在所謂的名家,和原來標準的名家是不一樣的:現在的名家是通過考級,級別來決定的。早期的名家靠傳承。有句話講,全世界只有中國的名家考級是很扭曲的。」

家族和師徒間的世代傳承

讓很多制器的精華得以流傳和保留

有些「不變」恰恰成為今天這個充滿各種變化時代下

最為寶貴的財富

「以徐門為例,不管是工具,還是拿捏的角度,它是有過實踐及眾多實物為基礎的。或從顧老傳過來的,都是有他獨特的東西。其實有的一個很小的角度,大多數人都忽略了。但人家傳承的,規定這個角度該怎樣就是怎樣。有可能很簡單的事,有些做壺的永遠也拿捏不了這個感覺。」

現代人追求完美,追求巧,節奏快

像以往國營廠內的三年學徒、轉正評級模式

於今天也再難被複制

有的人還在堅持做自己的壺

有的人則拿出一半精力去考級

徐俊說,做壺的和買壺的人出發點都是各有不同

有的是真要搏出一片天地

有的則為多掙點銀子

徐俊和很多從廠里出來的師傅打過交道

廠子改制,他們出來後也分成了兩派

實力派、考級派

出發點同樣大不相同

「從廠子改制後,人群分兩種:兢兢業業做壺派,實力派;另一種級別很高;但這兩種是混合的。級別高做壺好的,很多;做壺好的不考級的,也大有人在。但兩撥人出發點是不同的。」


執拗且低調

一把貼塑「春」字

帶有濃濃計劃經濟時代氣息的老廠壺

擺在徐俊的茶桌前

在很多人看來

它「太土、太LOW」了

徐俊說像做這樣題材的壺

不要說你給普通工藝師錢讓他做,他不做

就是有些當年在廠內做這些壺的大手

都對這些壺持有異議

「有一小部分做壺的,他們很不認可二十年前在廠里做的這些壺。雖然打他的名字,但那個是大批量做的,他們是很不屑於這個的。甚至當時是他做的,現在都不承認,我只能說這是很少一部分,但大多數是非常認可的。」

老廠壺真的不行?

徐俊接觸80%以上做過老廠壺的名家

還是非常認可自己早期作品的

形制、泥料、窯溫都是不可再生的

題材更是時代與歷史的見證

老廠壺在徐俊眼中

則更像是一種藝術最純粹直接的表達

「真正的藝術是執拗的,『愣』的,表現是炙熱的,很直接,很真摯。東西到你眼前是很猛烈,充滿撞擊力的。」

一件誕生自這個時代的器物

人們評說它的好壞不能只站在今人的視角來看待

徐俊覺得評判及審視

要放到十年二十年後

甚至是更高的歷史長河角度來審視

是糟粕?還是精華?

會有歷史來給你評判

「從我經營的角度來講,要把自己拔高,從一個歷史的長河審視自己做壺的脈絡,要儘可能客觀,把這條路走正確了,不能一味追求當下流行的趨勢。所以要掌握整體的大趨勢,不能把路走得很歪,我相信經過時間的洗禮,年輕人包括做壺的年輕人,他自己也會有一些審視,突破自己的極限、審美、學歷,一定會追到傳統、慕古,也一定會回到原點,重新再來過。」

徐俊經營的紫砂主要是傳統題材

從清末民國、傳統壺型、老廠壺到國營改制結束

還兼顧經營著一些龍窯建盞和鐵壺、銀壺

線索很清晰

即使像小學僧一樣

來之前只是帶著「紫砂」這個名詞進門

跟他聊完

入不了門,起碼你也會看到門

「愛好是不用展示給別人的,我希望我這個低調,告訴世人,警醒自己也好,你所愛的東西,就是自己所愛,千萬不要自以為是,不要弄的那麼趨勢、那麼急,還是要追逐本真、自我、給朋友、夥伴、師友,所有身邊人,帶來真正的玩了幾十年真正的經驗。」

低調茶社的徐俊

真正能放低自己,時刻仰望高山

這是一個執拗且低調的壺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邊求 的精彩文章:

總估價達數百萬英鎊!2018倫敦春拍高古瓷器匯總
一件青釉瓶680萬,五大名窯卻流拍,倫敦蘇富比春拍顛覆了收藏圈!

TAG:茶邊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