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弦輪復啟,重識廣鍾

弦輪復啟,重識廣鍾

原標題:弦輪復啟,重識廣鍾


明朝萬曆年間,作為進獻皇帝的貴重禮物,自鳴鐘隨利瑪竇等西方教士傳人中國。康熙中期開海禁,作為海上「絲綢之路」 發祥地和「一口通商」大港的廣州,成為中西方貿易的中心。由外國進口的西洋鍾大量在廣州集散,並受到宮廷、官員及富人的廣泛喜愛。當時,每到重大節日或帝後的壽辰,廣東官員多向皇帝進貢自鳴鐘以示祝賀。中國逐漸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自鳴鐘進口國,引發西方自鳴鐘商人的廣泛重視。為獲取更大利潤、避免長途海運損壞、方便及時改裝和維修,他們從歐洲運來設備,派遣匠師,在廣州開設自鳴鐘工場,其後本土作坊隨之出現。本地學徒和工匠成為第一代接觸和掌握高超制鐘技術的廣造自鳴鐘匠人。廣鍾由此興起。並逐步從初期的改制走上獨立製造的道路。博採眾長的廣鐘匠人更在動偶、水法、轉花等活動機關上大做文章。獨樹一幟、自成一派的廣鍾風格與技藝逐漸成熟,在乾隆年間達到高峰,清末傳入民間,艱難維續至今。


康熙帝曾作詩《戲題自鳴鐘》:「晝夜循環勝刻漏,綢繆宛轉報時全。陰陽不改衷腸性,萬里遙來二百年」。清朝諸帝留下了眾多詠自鳴鐘的詩作。帝王對自鳴鐘的酷愛,推動了廣鍾製作技藝不斷走向極致。因廣州所造的自鳴鐘主要是作為進獻皇帝的貢品,所以從創意到設計都異常新穎、奇特,迎合帝王的喜好和要求。製作時可謂精益求精,精品迭出。如今故宮博物院鐘錶館裡數量可觀的廣鍾便見證了其當年的輝煌。

廣鍾在造型裝飾上不拘一格,巧妙地將豐富的傳統文化融入其中。造型多以表現中國建築元素或寓意吉祥的器物為主,如亭台樓閣、佛塔園囿;以及寶葫蘆、寶瓶、寶盆、百寶盒等具吉祥寓意的器物形制。裝飾技法上廣泛採用廣琺琅、西式油彩繪畫、木嵌螺鈿等廣府特有工藝,結合銅鎏金鏨花、彩色料石鑲嵌、珠寶鑲嵌、玻璃畫、木雕、玉雕、牙雕等工藝,充分彰顯了彼時豐富多樣的嶺南傳統工藝技術優勢。其內部機械結構異常複雜,並在活動機關上大做文章,以活動人偶、水法、行船、轉花、滾球、變換文字、翻筋斗、音樂鳥鳴等複雜聯動的演示功能形成高級廣鐘的一大特色,深深贏得皇帝和貴族們的喜愛。


廣鍾作為極具廣府特色的代表性物產,可謂中西合璧、博採眾長。作為貢品,廣鍾既是多種工藝的集大成者,其所涉工藝又務求完美卓越,可謂多種傳統工藝的歷史標本。善於變化革新的廣州工匠,將中國傳統文化與彼時先進的西方自鳴鐘技術、技藝、藝術元素等充分融合發揚,使之渾然一體。這些瀕於失傳的傳統技藝是中國乃至世界鐘錶發展歷史的重要組成,反映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藝術、工藝、科學和經濟價值,亟待得到充分的發掘與保護。


經 典 廣 鍾


(清 乾隆)銅鎏金轉花轉水法大吉葫蘆鍾:通高86.4cm, 通體共分三層。


銅鎏金轉花轉水法大吉葫蘆鍾:上部為銅鎏金琺琅嵌料石大吉葫蘆造型,中部為水法柱,下部及為表身主體,近似方形。錶盤四周鑲嵌各色料石,指針鏤空勾勒成歐式教堂塔尖的樣式。錶盤上方開光內設「胡人獻寶」。這是一件「活動」的藝術品:伴隨著打點時優雅的音樂,幾個身著歐洲服飾的小人在油漆彩畫的布景箱內飛快跑動;雕刻精細的銅鎏金花葉式柱內,水法景觀緩緩轉動,猶如一簾瀑布;而大吉葫蘆腹部中間的一朵大轉花、周圍十朵小轉花以及頂部的菠蘿花,也在樂曲中悠然旋轉,令人目不暇接。整個銅鎏金框架布滿渦捲毛莨葉雕飾,底部四足上均有渦卷葉飾紋樣與上部呼應。鍾側立柱雕刻精美,深及三寸,繁複的蕃花和葡萄圖案與簡潔的中國柱式相去甚遠,應為迎合乾隆繁複新奇的審美偏好。帕特麗夏·克魯吉(Patricia Kluge)舊藏。



(清 乾隆)銅鎏金琺琅嵌寶石白料石西洋式座鐘


銅鎏金琺琅嵌寶石白料石西洋式座鐘:通高85厘米,自上而下分四層,通體鎏金並嵌有半透明的藍色琺琅嵌花卉飾片,底層和中層都有機械裝置,分管計時與鐘上各部件的活動;底層呈長方形,正面為機械控制的西洋式城堡、磨坊及輪轉水車等景物;二層正面嵌廣作藍色琺琅鑲花卉飾片,中間鑲三針琺琅鐘盤,鐘盤邊嵌紅料石一周,四角飾傘形轉花瓶角花;三層為輪形轉花,四角飾轉花;頂層為鎏金星形轉花,嵌料石裝飾;並配有希珍的紫檀雕木座。座鐘傳承至今仍保存基本完好,上弦後各部件運轉正常。


(清 乾隆)銅鎏金琺琅瓶式開花變字轉花鐘


銅鎏金琺琅瓶式開花變字轉花鐘:通高83厘米,鍾分三層。底層樂箱正面中央有2針鍾,鐘盤左右兩側各設一朵料石轉花。二層箱體正面是四字橫幅,字可變換4種,分別為「福與天齊」、「喜報長春」、「福祿萬年」、「太平共樂」,平台四角各設一瓶轉花。上層是藍琺琅雙獸耳瓶,瓶體飾金色八寶圖案和卷草紋,瓶腹部中央圓形窗口內有料石轉花,其花瓣形狀、顏色均可變換,有紅、綠、黃、藍4種顏色。瓶中插一花樹,頂端紅色大花的花瓣能開合,花心落一蝴蝶。機械開啟後,在音樂伴奏下,底層正面鐘錶兩側的料石花旋轉,二層四字橫幅變換,上層瓶體腹部轉花變換形狀和顏色,頂端大花花瓣開合有致。



(清 乾隆)銅鎏金琺琅群仙祝壽樓閣式鍾

銅鎏金琺琅群仙祝壽樓閣式鍾:高103厘米,底座35厘米見方。銅鍍金藍地金花鐘座,其內放置活動玩意及音樂機械系統。正面居中有二針時鐘,鐘盤兩側的洞穴中有水法。底層平台上平鋪水法,最具特色的就是中間仰起的龍頭,從龍嘴中噴出一個大水柱,在水柱上方是一座重檐方樓。水柱中央有一根銅柱,既能支撐上邊的樓閣,又是通道,底座內控制樓閣上垂簾、活動人物的機械穿過銅柱來發揮作用。樓閣正面有三個垂簾拱門,中門裡是壽星,兩側門是八仙。在底層上弦後,伴隨樂曲聲,水法轉動,簾門捲起,中門走出壽星,八仙列隊由右門出,從壽星前經過,再由左門入,循環往複,待壽星、八仙退進門內,捲簾放下。



(清 乾隆)銅鎏金琺琅羽人獻壽鍾


銅鎏金琺琅羽人獻壽鍾:清乾隆時期廣州造,高97厘米,寬45厘米,厚38厘米。鐘體分三層,遍飾琺琅和彩色料石。底層正面有三個帶捲簾的拱門,中門內有一個小型人偶背插雙翅,跪地雙手捧桃。兩邊門內有攀杠活動人物。底層左右兩側是風景油畫和轉動水法。中層亭內跪一手持鍾錘的人偶,其面前設置雙套鍾碗。逢正點時,人偶便敲擊面前的鐘碗報時。上層有四個銅鎏金小人半跪手擎大花瓶,花瓶正面中心為三針鐘盤,花瓶內有花枝,兩隻翅膀煽動的蝴蝶停留在花上。啟動後,中亭內人偶敲擊鐘碗報樂,底層門上帘子捲起,羽人向前移動,到指定位置後跪下,雙手掰開桃子,展現桃子上的「福壽」二字。右左門裡人偶翻杠。蝴蝶振翅欲飛。


(清乾隆)銅鎏金鑲嵌琺琅料石轉花花盆頂水法音樂鍾


銅鎏金鑲嵌琺琅料石轉花花盆頂水法音樂鍾:高76厘米,寬33.7厘米,厚26厘米。清乾隆時期,廣州造,此鍾為(日)田中養達醫生在1930年代於上海購置,傳於其後人手中至今。鍾分三層,主體飾淺浮雕半透明藍色琺琅鑲嵌金、多色花卉紋,各開光及風景箱邊均嵌紅、白相間方形料石。底層三面有活動圖象,正面西洋建築物風景箱,內飾活動西洋人物;兩側風景箱內飾花鳥和秀石,背飾轉動水法。中層嵌琺琅二針鐘盤。頂飾花盆,底承四花卉足,盆內金銀枝葉和料石花卉,中間大花能轉動,花瓣能開合。此鍾每小時報時、奏樂。此鍾本為一對,另一半為2008年春季舉行的「日本東京根津美術館藏—清宮御藏鐘錶」拍賣中拍品第1509號檢,創下了當時中國座鐘世界拍賣紀錄。這對廣鍾原為陳設於清乾隆宮殿的豪華裝飾。



(清 乾隆)銅鎏金翻傘轉八仙鍾


銅鎏金翻傘轉八仙鍾:清乾隆時期廣州造,高74厘米,寬27厘米,厚19厘米。銅鎏金兩面鍾,正面、背面分別有二針及三針鐘盤。一面鐘盤上方有自帶捲簾的小門,門內有攀杠活動人。另一面鐘盤上方在風景畫襯托下,有騎馬持槍的獵人等活動人物。鐘頂平台上,有一把葉形大傘,平時傘葉耷下合攏,其內是水法及水法周遭站立的八仙。傘的下方,周遭有騎馬人、騎象人、象馱瓶、人推車等。啟動後,鐘盤上方的攀杠人繞杠翻飛,頂部傘葉在樂聲中撐開,並可見轉動的八仙。樂止後,傘葉耷下合攏,活動玩意結束。



(清 乾隆)銅鎏金跑鴨轉人亭式鍾


銅鎏金跑鴨轉人亭式鍾:也叫鎏金轉鴨鍾,目前收藏在廣州越秀山上的鎮海樓中,它是館藏廣鐘的代表。這座鐘表通體鎏金,分為上下兩層,上面一層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亭式建築,亭子下面有身著各色衣服的西洋人圍繞著亭子一周站立。下面一層正面的鏨花板上鑲嵌著各種造型的彩色料石,而鐘錶盤也在這一層,在錶盤的上方內側還有幾對小水鴨悠閑地在「流水」中遊動。這些動偶和機構都是以鏈條帶動,報時報刻的同時,頂部亭中的人偶也會圍著一起轉動,隨後中間的門便打開,又出來兩個人偶,一個手捧象牙,另個手捧寶物 —— 是獻寶之意。該鐘十五分鐘報時一次,此時鐘盤上方戲法台上的水鴨動偶隨之轉動,故稱「亭式轉鴨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表友天下社區 的精彩文章:

Roger Dubuis王者系列倍耐力飛行陀飛輪腕錶

TAG:表友天下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