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有所不知:汕尾捷勝鎮六千年前的「沙坑文化」

你有所不知:汕尾捷勝鎮六千年前的「沙坑文化」

一位朋友告訴我,他說:汕尾市城區捷勝很早就發現沙坑遺址,一開始,我半信半疑,後來通過多方查證,大量出土的各式形狀的「文物」讓我驚訝,捷勝一小漁村發現的沙坑遺址,到「沙坑文化」的重現,原來與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有著直接的關係,是新石器時代最早到達汕尾的文化,從這裡也可以追溯中國新石器時代的中國文化的起源。思索半天,已是滿目眼淚。土生土長的汕尾人,竟不知這片土地藏著這一巨大的秘密,這眼淚的成分非常複雜。是憎恨,是失落,又不完全是。

從沙坑遺址的重現,活像一個殘疾了的悲劇英雄。期待著發掘者來講述其「英雄故事」,沙坑遺址昭示著滄桑,讓人偷窺到古汕尾步履的蹣跚。沙坑遺址是年邁老人發出的指令,使你不能不動容。

據資料顯示:沙坑北遺址位於捷勝城西南四公里處,遺址東南面約一公里是沙坑村,南面距龜齡海約二公里,逶迤的丘陵山地成為該遺址北面的天然屏障,東面有淡水山坑向南流出龜齡海。由於歷年來造林砍林,該遺址受嚴重破壞。出土文物有磨光石器和夾砂粗陶片。

石器,只有雙凸面磨光石斧,沒有發現石制飾物和其他器類。

陶器,多為夾砂粗陶器,有夾砂陶罐、釜殘件等。器形呈敞口、斜肩、鼓腹。器表加淺褐色陶衣,飾繩紋、刻劃紋、篦點紋等。燒制火候低。

還有製作精良的泥質軟陶陶器,有圈足盤、敞口罐等,並有彩繪圈足盤出現,敞口罐的頸部有較精細的刻劃紋,或飾篦點紋。

這類遺址還包括捷勝東坑遺址。

沙坑北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中期,距今約為五千年至六千年。

從沙坑遺址的重現,誰說潮汕地區只是雜居的文化?很長一段時期以來,有很多人(其中也包括相當部分汕尾人)認為,汕尾沒有屬於自己的文化,又是潮汕文化,又是客家文化,作為我們汕尾人也很迷惘,有一種無家可歸的失落感。還有一種狹隘的觀點,認為沙坑文化就是捷勝的古城文化,或者簡單的認為就是那些石器、器皿和陶片,沒有認識點和面的關係,沒有認識其中的文化價值和歷史意義,忽視了沙坑文化強大的擴張力和無限的包容性。

沙坑遺址重新燃起我的企盼,片片瓦礫散落在荒草之間,層層的黃土在夕陽下站立,如果說昔日創業的祖輩成了嘲弄,那又何必尋根呢?大可把大片的遺址鋪成鋼筋水泥,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幾千後成不也成了遺址嗎?只有那不屈的靈魂在海風中聲聲咆哮,回望六千年前,就有先民在這裡聚居生息、捕魚狩獵,在不斷遷徙的過程中來到此處,定居下來,生息繁衍。

興許夜臨了,先輩們對著海上明月苦笑一下,然後躲進山洞裡,成了一片陰影。他們沒有太多的認知,他們只會製作簡單的工具。一塊粗糙石斧,稍加打磨也是鋒利的刀具。但,先輩們並沒有太多的思考,只有時間的力量,在這片沙坑遺址大地上留下痕迹;歲月的巨輪,理應在車道間輾碎凹凸。沒有沙坑遺址,就無所謂昨天,沒有昨天就無所謂今天和明天。

沙坑遺址是課本,讓我們把一門地理讀成歷史;讀懂了「沙坑文化」,就讀懂了五、六千年前流傳至今的故事,當然,對很大部分人來說是那樣的陌生,那麼的神秘。

(圖/源自網路)

沙坑遺址是過程,人生就是從舊的遺址出發,走向新的遺址。營造之初就想到它今後的凋零,因此遺址是歸宿;更新的營造以遺址為基地,因此遺址是起點。遺址是進化的長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十三遊記 的精彩文章:

消失的古村落-障崗村
從未枯竭的村落-水西村

TAG:陳十三遊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