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揭秘:玉琮的製作工藝!

揭秘:玉琮的製作工藝!

琮是中國古代典籍中記述的一種玉質禮器。《周禮·大宗伯》曰:「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

玉琮王

玉琮,作為良渚文化玉器的主要品種之一,是良渚文化的創造。

良渚玉琮是一種內圓外方的筒形玉器,其表面細密的陰紋線刻技藝達到了後世幾乎望塵莫及的地步。不僅如此,良渚玉琮還以體大自居,更顯它獨特的魅力。

(大二節碧玉琮仿瑤山文物)

相信有不少小夥伴都很好奇

玉琮是怎樣製作的呢?

今天,小良就為你揭秘!

玉比普通的石料堅硬的多,加工起來很困難。良渚時期治玉的工藝,大致有切割、打樣、鑽孔、琢紋、研磨、拋光等工序,已經具備了後世玉器加工的所有技法。

良渚玉琮的主要材質叫做透閃石。透閃石玉是個不親民的學名,其實它包含了我們熟悉的羊脂白玉、青白玉、青玉、黃玉、墨玉和碧玉。

湖南電視台《東方尋寶》欄目諮詢報名(一五零七九九八一四一零)地址:湖南長沙開福區德雅路湖南電視台辦公三樓!徵集範圍:精品陶瓷、名家字畫、翡翠玉器、雜項清玩、明清傢具等!

玉器加工,首先要將大塊的玉料切割成毛坯。

工匠用柔性的線狀物如麻繩、馬尾、動物筋等,將兩端綁在弓形木器上,製成鎪弓或直接用手攥住線狀物的兩端拉動,搭配解玉砂(金剛砂、石英、石榴石等為「解玉砂」,輔以水來研磨玉石),分別從坯體兩側向中間切割,快接近時再敲落玉料。

良渚時期,大件禮器日益增多,大面積切割的難度隨之增加。

在良渚玉器上有許多的鑽孔,一是為了實用,二是為了美觀。鑽孔有管鑽、實心鑽和琢鑽等幾種方法。

經過長時間的轉動鑽桿,才能將堅硬的玉石鑽穿。節數越多的玉琮,鑽孔的時間自然越長。

良渚玉器紋樣的線條或堅挺剛勁,或圓滑流暢,可見良渚人使用著一種遊刃有餘的雕刻工具。

由於玉的硬度很大,採用的工具也一定十分的堅硬。工匠刻玉使用的工具眾說紛紜,有鯊魚牙齒說、瑪瑙說、燧石說、鑽石說抑或是繩類混合砂礫說。

良渚晚期的玉器薄厚均勻,器表光潔,可見研磨水平之高。玉器的拋光已經超越了實用目的而進入了審美的範疇。

最早的拋光技術推測是用解玉砂磨製器表,使之平滑光潔。藏數千年,雖然大多都發白,但仍有一些依然潤澤光亮。

一件透露著玉石獨有的溫潤光澤的良渚玉琮

就這樣在古代先民的智慧中誕生了

(大二節玉琮)

溫潤而不失雅緻

無論哪個時代的人們見到

一定為之動容

感嘆其耐人尋味的美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共襄收藏 的精彩文章:

為何汝窯那麼珍貴,這篇文章寫出了內幕!
如何判斷:一件瓷器有沒有收藏價值

TAG:共襄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