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日頭條口口聲聲喊冤被屏蔽,但實際上是一個 「賊喊捉賊」的故事

今日頭條口口聲聲喊冤被屏蔽,但實際上是一個 「賊喊捉賊」的故事

佛系騰訊衝冠一怒為今日頭條送上了一紙訴訟,今日頭條則在騰訊的地盤上,通過頭條系各種微信公眾號,繼續喊冤「被封殺」。

「在別人家地盤撒潑,還罵別人不開放」,這麼一個有噱頭的話題擺眼前,奈何言拙口笨(好吧,據說這是佛系)的騰訊就是沒打回去。

事實上,真要說起「封殺」這事來,頭條的故事還真不少,即使算不上「始作俑者」,起碼也是「賊喊捉賊」。不知道到底是群眾們記性太差,還是對手太心軟。

且讓我們一起來縷一縷,那些年關於今日頭條的封殺往事。

今日頭條的自媒體大V們,一定對今年1月初頭條的一紙公告記憶猶新。

2018年1月18日,頭條官方頭條號發布了一則公告,自2018年1月24日起,禁止推廣微信、微博等第三方平台賬戶,觸犯規則或對賬戶進行扣分和禁言處罰。

這則公告引發的結果,就是如果你在頭條號上發表一則文章,你既不能給自己的粉絲附上微信二維碼圖片,也無法留下任何微信和微博賬號。

你想寫一篇《這十大微信公眾號,你一定要關注》的推文?做夢吧。頭條會在發表之前審核時候,一巴掌把你這個勇敢想法給拍死的。

是的,即使正常的文章內容需要,都不可以出現任何同行賬號和相關信息。否則等待你的,要不是文章發不出去,要不就是各種處罰、乃至賬號關小黑屋。

這個規定奇葩嗎?知乎上早就有人討論過:

頭條舉起封殺大刀,可遠不止這一次。讓我們把時間倒推回2017年9月11日。

當天晚間,今日頭條向用戶發送通知,稱將於近期停止提供新浪微博的賬號服務,用戶在登錄今日頭條時將不能用微博賬號進行登錄,需改為手機號或者微信QQ等方式。

此處需要補充的背景是,此前今日頭條在推廣「微頭條」業務時,曾經允許用戶將微博上的內容自動同步到頭條上。不過,該舉遭到了微博的反對,在雙方几番協商未果後,今日頭條宣布關閉微博登錄方式。

一個正在急劇成長期的商業公司,想通過各種措施圈住自己的流量,不讓其向外流失——這個邏輯,其實並不難理解。

讓人遺憾的是,同樣的事情,自己做就是「暫停合作」,到了別人那裡,就統統變成了「封殺」。給人貼大字報、戴大帽子,這樣的做派,套用頭條說騰訊的那句話:挺讓人看不上的。

這背後,其實有兩個問題很容易被忽略。第一,今日頭條為什麼會被同行屢屢「暫停合作」?

關於這一點,今日頭條和微博此前的那場大戰,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

今年3月,在今日頭條高級公關總監楊繼斌發出「微博封殺抖音,影響用戶體驗」的喊冤後,微博公關總監毛濤濤曾作出如下公開表態:

微博作為開放平台,一直對各類合作持開放態度,但前提是要遵循規則。去年8月,因微頭條非法抓取微博內容,微博當時就暫停了與今日頭條的全部介面和其他合作,並通過法律手段進行維權。第三方獲得微博用戶數據以及微博信息內容,需要獲得微博平台授權,否則將被視為不正當競爭。事實上,在短視頻領域,微博與存在競爭關係的快手、美拍均保持著合作。

「某些公司今天起訴A明天起訴B,又借一年前被停止合作的事情跳出來說封殺,希望還是先反思一下自己的問題。」毛濤濤在最後如此總結到。

現在回頭來看,這一幕跟如今的「頭疼大戰」是何其相似:朋友圈H5誘導分享被微信暫停,西瓜視頻含有賭博鏈接被騰訊電腦管家屏蔽,在騰訊視頻上傳含抖音LOGO的視頻未能通過。這一切,背後都可以歸結為一句話:不守規則。

第二個問題是,今日頭條為什麼一定要通過各種施壓,來強迫別人「敞開大門」?

答案其實並不複雜:業務發展的焦慮。

眾所周知,頭條起初把自己定位為技術驅動型的科技公司,在通過資訊分發和「讓信息找到人」完成對內容分發領域的第一場「收割」之後,下一個目標接踵而來:社交化。

「從數據上看,無論是開屏數、日活、用戶量,還是七日留存,頭條都能輕鬆碾壓絕大多數資訊類APP,但是致命的是頭條沒有關係鏈。」有業內人士一語道破天機。

怎麼辦?對於工具屬性基因的產品來說,自建關係鏈太慢也太難,微博、微信上上那麼多現成的熟人社交鏈,引流、甚至盜取變成了一個捷徑。

社交化是今日頭條的必選項,這一戰頭條沒有退路。換句話:別人的大門必須向我打開,否則這就是生死關口。

但是,這條路能夠行得通嗎?

不久前「這屆百度公關」回應頭條的一段話,也許可以很好的回答這個問題:

企業自身的發展遭遇困境、陷入焦慮,不應該通過公關戰和訴訟戰等不當方式轉嫁,更不該以此擾亂正常媒體輿論環境、侵佔公眾法律資源、造成不良社會影響。

以此與頭條共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互聯網空間觀察 的精彩文章:

TAG:互聯網空間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