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古人太聰明了,竟發明了這麼多茶的製法!

古人太聰明了,竟發明了這麼多茶的製法!


茶的故事

愛茶、懂茶的人在這裡






眾所周知,六大茶類的本質區別主要在於其製作工藝不同。如今,我們在市面上喝到的六大茶類,在古代並不是同一時間出現的。




之前杯小茶也給茶友們介紹過,從古至今,人們利用茶的方式不斷改變。其實,這與茶葉的製作方式演變是密不可分的。




古代的茶葉到底是怎樣的,六大茶類又是分別在什麼機緣巧合下被「發明」出來的呢?一起來漲漲姿勢吧!




①兩漢及以前:食用鮮葉


約五千年前,古人就探知了野生茶樹的藥用功能,並一直作為藥用,以後又做成茶菜、茶粥當作食物。西漢宣帝時期王褒的《僮約》有「武陽買荼」和「烹荼盡具」的表述,這裡的「荼」指的就是茶,這說明當時茶葉已成為商品上市交易。




直至兩漢,茶葉的形態都是以鮮葉為主的。




②三國至隋朝:制餅晒乾


三國至隋朝這段時間,茶葉的主要加工方式是制餅晒乾。




在三國魏明帝時的張揖在《廣雅》中說明了當時鮮葉緊壓成餅的制茶方式,並對煮飲方法作了記述,即先炙烤餅茶,搗碾成末,放入碗中以沸湯沖泡,然後加佐料混煮羹飲。這種制餅晒乾的過程可以視為制茶工藝的萌芽。







③唐以及五代十國:蒸青做餅


唐代人將前人采葉作餅演變為蒸青制餅,然後炙烤、碾末、煎煮清飲。




這一飲茶方式的推廣,與當時制茶技術的進步是分不開的。陸羽在《茶經》中規範了製作和品飲方法,精心設計了配套的器具,可見唐代蒸青做餅的制茶技術及煮茶清飲的飲用方式已較為成熟。




④宋:蒸青團茶


宋代對茶的品質更為講究。





宋代茶葉製作承襲唐代蒸青制餅加工技術,但工藝更為精細,稱為團片。宋代的團餅茶一方面為了改善茶葉苦澀味,在「采之」與「蒸之」之間加入「洗之」工序,即將鮮葉洗滌之後再進行接下來的蒸壓、乾燥;另一方面壓制團餅茶的模具和技術上,力求茶餅外形奇特,面飾圖文並茂,極其精緻。「龍鳳團茶」是在北宋初期的太平興國三年,宋太宗監督製造一種皇家專用茶,因茶餅上印有龍鳳形的紋飾,稱之為「龍鳳團茶」。






⑤元:蒸青散茶


元代的飲茶方式及器具,主要承襲於宋代。蒙古人游牧民族粗獷豪放的性格和肉食乳飲的生活習慣,對繁複精緻的宋代飲茶方式產生持久的興趣。元代制茶形態從開始的蒸青團茶向蒸青散茶發展。





元初馬端臨《文獻通考》的記載說明了這種轉變趨勢:「茗有片,有散,片者即龍團,舊法,散者則不蒸而於之,如今之茶也。始知南渡之後,茶漸以不蒸為貴矣。」元黃慶二年(1313)王禎的《農書》中提到三種茶葉「茗茶、末茶、臘茶」,其中的「茗茶」即指草茶、葉茶,並且「臘茶最貴…惟允貢獻,民間罕見之」,其中的「臘茶」即為團茶,可見元代初期民間已經以散茶為主。



蒸青散茶可以保持茶葉原有香味,之後改進的炒青散茶則利於發揮茶葉的香氣和口感,是制茶工藝的重大改革。







⑥明:其他茶類逐漸出現


元代時候散茶已經流行開來,到了明代,朱元璋進一步提倡「廢團改散」,即廢除龍鳳團茶,提倡散茶,唐代時候萌芽的炒青制茶也逐漸流行,飲茶方式也順理成章從點茶變成泡茶。





在此之前的散茶、團茶、餅茶等,都屬於綠茶類。隨著散茶興起,制茶技術不斷發展,其他的茶類就逐漸出現了。




?

黃茶


黃茶的產生是從綠茶製法不當演變而來。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提到「顧彼山中不善製造,就於食鐺大薪炒焙,未及出釜,業已焦枯……乘熱便貯,雖有綠枝紫筍,輒就萎黃,僅供下食,奚堪品斗。」其中「乘熱便貯」類似於現代黃茶製作工藝中的「堆積悶黃」。由上述史料可知,黃茶的製作方法在明代即已形成。




?

黑茶


綠茶殺青時葉量過多、火溫低,使葉色變為近似黑色的深褐綠色,或以綠毛茶堆積後發酵,渥成黑色,這是產生黑茶的過程。黑茶的製造始於明代中葉,明御史陳講疏記載了黑茶的生產( 1524年):「商茶低仍,悉征黑茶,產地有限……」。







?

白茶


宋時所謂的白茶,是指偶然發現的白葉茶樹採摘而成的茶,與後來發展起來的不炒不揉而成的白茶不同。到了明代,出現了類似現在的白茶。田藝蘅《煮泉小品》記載:「茶者,以火作者為次,生曬者為上,亦近自然……清翠鮮明,尤為可愛」。




白茶最初是指干茶表面密布白色茸毫、色澤銀白的「白毫銀針」,後來經發展又產生了白牡丹、貢眉、壽眉等其它花色。




?

紅茶


紅茶起源於十六世紀的明朝。最早的紅茶生產從福建武夷山的正山小種開始。




清代劉靖《片刻餘閒集》中記述「山之第九曲處有星村鎮,為行家萃聚。外有本省邵武、江西廣信等處所產之茶,黑色紅湯,土名江西烏,皆私售於星村各行」。自星村小種紅茶出現後,逐漸演變產生了工夫紅茶。 20世紀20年代,印度將茶葉切碎加工而成紅碎茶,我國於20世紀50年代也開始試製紅碎茶。







?

青茶


青茶的起源於明朝末年至清朝初年,最早在福建武夷山創製,其製法介於綠茶、紅茶之間。




清初王草堂《茶說》:「武夷茶 ...茶采後,以竹筐勻鋪,架於風日中,名曰曬青,俟其青色漸收,然後再加炒焙……烹出之時,半青半紅,青者乃炒色,紅者乃焙色也」。現福建武夷岩茶的製法仍保留了這種傳統工藝的特點。




?

花茶


茶加香料或香花的做法已有很久的歷史。北宋蔡襄《茶錄》提到加香料茶「茶有真香,而入貢者微以龍腦和膏,欲助其香」。南宋已有茉莉花焙茶的記載,施岳《步月·茉莉》詞註:「茉莉嶺表所產……古人用此花焙茶」。




到了明代,窨花制茶技術日益完善,且可用於制茶的花品種繁多,據《茶譜》記載,有桂花、茉莉、玫瑰、薔薇、蘭蕙、桔花、梔子、木香、梅花九種之多。現代窨制花茶,除了上述花種外,還有白蘭、玳玳、珠蘭等。







如今,我們能飲用到這麼多種類的茶,這離不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也離不開現代人民的智慧。




中國種茶、制茶、飲茶的歷史久遠,在很多古代關於茶的典籍中,都有記載。儘管茶的形態在變,飲茶的形式在變,但愛茶的心不變。一杯茶,把古人和今人連在了一起。






你對哪個朝代的茶感興趣?





文:茶的故事(訂閱號:teastories)編輯整理。


圖:

來源網路

。內容僅供參考。轉載請聯繫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的故事 的精彩文章:

酸中帶甜,下午茶的絕配非它莫屬
入門級普洱生茶,應該喝哪種?

TAG:茶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