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重新思考管理的本質

重新思考管理的本質

重新思考管理的本質(強烈推薦)

2018.05.30

文|王家驄

(作者聲明:此系列文章謹代表個人觀點,純屬一家之言。是對、是錯責任完全由作者一人承擔。原始思想來自德魯克,解讀源自作者。因才疏學淺,自然會產生諸多誤解,甚至謬誤。還請各位讀者予以評判指正。)

我學習德魯克近二十載,心思氣力之用恆在兩個方面。一)現代管理學要解決哪些問題,這些問題在中國是否存在;二)現代管理學作為一種外來思想,能否在中國落地,如何在中國落地?(這是個方法論的問題)

由於知識狹窄,能力有限,加上沒有前人的方法可以借鑒,思考起來十分吃力,自然也走了不少彎路。最近一段事件不斷思考,學習,終於有點心得,分享出來,供大家參考和批判。

我將用一個系列來分享我的心得。涉及的內容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德魯克的現實意義,管理的本質是什麼?

2)德魯克的管理是否能夠在中國落地?落地的根基在哪裡?

3)為什麼德魯克說「管理是一種『liberal art』」?

4)為什麼我認為德魯克是一個「意外的管理大師」?(accidental management Guru)

5)為什麼說現代管理學是建立在「租來的土壤,借來的概念」之上?

6)管理的三大「功能」

7)企業作為一個「微縮的社會」應該如何管理?

8)建設「微縮社會」的工具與方法:MBO

9)管理者的四個基本能力

10)管理者的基本素質

這些內容環環相扣,有著密切的聯繫。所以說起來前後內容會有重疊之處,還請諒解。

今天開始做第一講:管理的本質

2018年對很多中國企業,如聯想、中興、海爾、百度等,註定是流年不利,註定是個多事之秋。這些公司的品牌形象,口碑在消費者心目中已經大打折扣。

對於這些曾經的標杆,民族的品牌來說到底發生了什麼?問題出在哪裡?導致這些問題出現的根源是什麼?

確切地說,企業出問題,一定是因為管理出了問題。

這些企業都非常重視「管理」,他們在學管理,講管理,加強管理。然而管理還是出了問題。

也許到了重新思考管理的本質是什麼的時候。

公道地講,中國企業是最重視「管理培訓」的。他們每年花費大量的財力聽課。成千上萬的公司在做管理培訓,每個人都在講「什麼是管理?」 或「管理是什麼?」 市場上也不缺乏對管理的定義,如「管理就是管人理事」,「管理就是賦能和激活個體」,「管理就是從資源到價值的轉化」,五花八門,莫衷一是。

這些定義有它們的價值,給人一些啟發,但似乎它們都缺少一點東西。缺少的那個東西就是「管理的本質」或管理的目的。除了德魯克之外,很少有人提出「管理的目的是什麼?」這樣的問題。

本質,英文是essence。首先,讓我們來看一看essence的英文定義。

any substance possessing to a high degree the predominant properties of a plant or drug or other natural product from which it is extracted

the central meaning or theme of a speech or literary work

a toiletry that emits and diffuses a fragrant odor

the choicest or most essential or most vital part of some idea or experience

任何具有植物、藥物或其他天然產品的主要特性的提取物

主題演講或文學作品的中心意思或主題

一種散發香味的化妝品

某個思想或經驗中最顯著、最關鍵的部分

作為我們的討論,我們取這些定義的第二和第四條,即中心意思或主題和思想中最關鍵的部分。

眾所周知,現代管理的代表人物是彼得·德魯克。雖然還有很多其他著名學者,如查爾斯·漢迪,如弗雷德蒙德·馬利克。他們從不同的視角看管理。我個人認為漢迪著作更偏重管理的哲學,馬利克則更接近管理的技術。一個比較「形而上」,一個比較「形而下」。二者都有自己獨特見解。讀者們亦不妨讀一讀他們的著作。

我這次講的系列,偏重彼得·德魯克的管理。畢竟德魯克是現代管理之父,很多管理的基本概念都是出自他之手。我們從德魯克的角度去探索「管理的本質」。

元人張與材說「《道德經》八十一章,注者三千餘家」。此說雖有些誇張,但足以說明一本書或一個人的思想可以從不同角度去研究,去解讀。

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樣東西可以看出不同內涵。管理亦是如此。

德魯克說,企業是社會的器官;管理是企業的器官。說器官一定從其功能開始,不能討論其職能。

一個器官有多種功能。肝臟有排毒和造血的功能;腎臟有排尿和內分泌功能,分泌生產腎激素等功能。

企業作為一個新興的社會機構,作為「社會的器官」,也有多種功能。它既是一個經濟實體,也是一個權力中心,一個微縮的社會。可以稱之為「社群」、「社區」(community)。

可以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企業、學管理,也可以從政治、社會和社群的角度看企業,學管理。已經有太多的人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企業,講管理,沒有必要再去湊熱鬧。我想從政治和社會的角度審視一下管理是什麼,並探索一下如何學習管理,如何讓管理在企業落地。

既然我們學的是德魯克的現代管理,就應該從他的視角看企業,看管理。

德魯克探索管理的角度是什麼?讓我們看看德魯克自己是如何描述的。

「我很早 – 在20世紀40年代的末期 – 就意識到這一點。而自從20世紀40年代末開始,我自己越來越多的作品都是關於組織,而不是商業,比如醫院、大學、社區組織、工會(還有政府機構)」。《功能社會》

「每一個人都『知道』一個企業只能從經濟學的領域來觀察和研究,這種觀點至今都沒有消失,比如美國重要的經濟學家米爾頓佛利德曼就堅信這一點。」

德魯克始終認為「企業作為一個社區、一個社會、一個政體」應該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功能社會》第98頁

德魯克已經指明,研究管理不應該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而應該從政治和社會的角度。既然研究管理不可以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那麼做管理也不應該從純經濟的角度入手。

聯想、海爾、中興、百度最近之所以出問題,恐怕其原因也在於他們只看到了企業作為一個經濟實體的一面,而忽視了企業還有「社區、社群」,「政體」以及「權力中心」等方面。

每個位企業家和管理者都應該記住,管理是多維度的,起碼包括社會維度,經濟維度,政治維度,員工維度和時間維度。

如果僅僅從經濟一個維度出發做管理,企業很有可能重蹈通用汽車的覆轍。

2009年6月2日,通用汽車被迫申請美國破產法保護。一個有近百年歷史的企業,曾經的美國工業的象徵,轟然倒塌。

然而,通用汽車的失敗是有先兆的。早在1972年德魯克已經預測了通用汽車的厄運。他在《公司的概念》再版「後記」中指出「顯然通用汽車已經深陷麻煩,不是它的汽車賣不出去,也不是通用汽車缺乏效率,通用汽車之所以陷入困境是因為越來越多的美國人認為通用汽車在於美國人基本需求和基本社會的價值背道而馳。」

德魯克的現代管理的確是從政治學和社會學脫胎出來。換句話說,德魯克只是一個「意外的管理大師」。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在學習德魯克管理時總覺得他的思想不落地的原因。當管理者從經濟角度看德魯克的管理,而德魯克恰恰有不是從經濟角度入手說管理,學習起來自然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德魯克的初心並非要研究企業管理。

他在《功能社會》的序中寫到:「作為一個作者,我最為人熟知的是管理方面的著作,在美國尤其是這樣。但是,我最初和最首要的關注並非管理,我對管理的興趣,始自我對社區和社會的研究。

事實上,我更多的著作不是關於管理,而是關於社區、社會和政體。」

德魯克的早期著作都是關於政治和社會的。

1939年出版的《經濟人的末日》開頭的第一句話就聲明說「這是一本政治的書」。這本書討論了當一個社會的基本信念被破壞之後,歪門邪道的勢力就會佔領思想這個真空。

1942年,德魯克出版了他的第二本書《工業人的未來》。這本書則是一部關於社會理論的著作。該書系統地探討了工業系統如何變成工業社會,工業社會「如何可能」,在工業社會中的人「如何可能」。

德魯克以他記者的敏銳,覺察到二戰結束之後,一個「工業系統」如何轉化為「工業社會」將是一個重大問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使得美國走出了經濟大蕭條。通過生產大量軍火,美國經濟開始復甦。然而德魯克擔心,如果工業企業繼續生產軍火,那麼就必須繼續打仗,才能消耗的軍火產品。那麼人類將在「戰爭中自殺」。如果停止生產軍火,大量工人將失去工作,他們會在「失業中自殺」。整個社會將無法讓工業人「有身份和功能」(status and function)。一個沒有「身份和功能」的社會,是一個無法忍受的社會,即非功能社會。

德魯克少年時代曾經有過痛苦的經歷。我們知道德魯克出生在奧地利。奧地利在一戰之前曾經是一個有著6000萬人口的工業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奧地利分裂成四個國家,大量國土被德國,義大利等國瓜分。最終奧匈帝國成為一個僅剩600萬人口的小國。

國破家亡的痛苦在他心中留下傷痕。

德魯克以其強烈的同情心看到,上個世紀四十年代,雖然美國尚未面里國家分裂的威脅,他看到當社會價值崩塌後給人帶來恐慌與痛苦。

於是,他立志要找到一種讓工業系統變成功能工業社會的方法。

沒有德魯克的那種大視野、大格局、大歷史觀很難理解為什麼德魯克要從社會和政治的角度討論管理。

寫完《經濟人的末日》和《工業人的未來》兩本書之後,德魯克意識到他必須深入一家大型企業看看它是如何運作的。

要如此做,他必須能夠深入一家大型企業,從內部研究大型企業如何運作,有哪些政策,遇到哪些問題。機緣巧合,蒼天有眼,通用汽車公司找到德魯克,並給他提供了研究機會。

研究的結果,成為德魯克的第三本書《公司的概念》。德魯克自己說「I slid into,or fell into」management(我滑到或掉進管理)。可以說這完全是一個意外。

我們要感謝通用汽車副總裁布朗的勇氣與慧眼,使得我們有了今天的德魯克。

小結一下,德魯克提出的管理本質是要建設一個「功能社會」,打造一種健康的社會環境,唯有此,企業作為社會的器官才能夠正常生存,才可以不斷為社會創造財富,提供就業機會,才可以防止工業人或者在「戰爭中自殺」,或者在「失業中自殺」。

管理的本質是打造一個「可以忍受的功能社會、社群和社區」。

也許有人問,社會思維與我何干?與企業管理有何干?

這個問題,我們留在下一節課回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德學堂 的精彩文章:

談談「目標導向管理和自我控制」

TAG:明德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