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索達吉堪布北大演講:如何面對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

索達吉堪布北大演講:如何面對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

(一)問:有的新聞里報道有人幫助遭遇困難的人,後來反遭訛詐。這種情況導致現在很多人不敢幫助他人。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答:我覺得遇到需要幫助的人,還是應該伸手相助,這有可能給你帶來不利,但一般不會。雖然有過一些負面的新聞報道,但這只是個別記者為了吸引觀眾,故意曝光的,實際上這種事大多時候都不會發生。

而且我們也不必跟在別人後面亦步亦趨。豐子愷講過一種羊群效應:一隻羊跑了,其他的羊都跟著跑。我聽說鴨子也是這樣,一隻鴨子跳到水裡,其他的也會尾隨,一隻鴨子浮出水面,其他的也這樣做。所以一個人害怕救人,其他人都跟著害怕,最後路上摔倒的老人都沒人去扶了。去年有個新聞,標題是「十三億人沒有救到一個人」,雖然有些誇張,但確實反映出當今社會不太樂觀的一面。

我剛才在講座中舉「二戰」時的那個例子,也是特意讓大家反思一下。

其實在國外很多地方,不論古今,只要有人遇到困難,其他人都會樂意伸出援助之手。而我們這裡並非如此,即便有人見義勇為,也可能會被媒體曝出一些不好的消息……

確實現今的新聞媒體中常常充斥著兇殺、色情、暴力等內容,正面信息的傳播比較薄弱。

一些小說甚至會歪曲事實,比如把藏傳佛教的喇嘛、上人描繪成怎樣的形象呢?就是武功高強而人品惡劣。我對這些小說的作者有點意見,因為我們藏地的佛教徒沒有一個學武功的,但是被小說這樣一描寫,有人在機場看到我們時,就喊出小說里人物的名字,甚至很多孩子也會這樣。

小說、電視、電影等媒體,雖然作為藝術,有自己的一種文化,但是也最好宣傳一些正能量的內容,尤其不能歪曲事實。總之,傳播善的理念在當今社會是當務之急。

(二)問:堪布您好,扎西德勒!我是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的研究生。我想代表一些藏族學生請教您一個問題。我以前只顧著學漢語和英語,以致現在藏語的文字能力差不多消失了,回家時會有種說不清的失落。我的有些朋友剛好相反,比較排斥學漢語,但考入內地高校後就出現交流上的問題,導致心情受到很大的影響。請問如何平衡學習母語和學習漢語之間的關係?

答:今天在這裡遇到藏族的學生,非常開心。藏族學生能在這樣的大學裡學知識很好。

你剛才提的問題非常重要,我認為作為藏族學生,應該學好多種語言。

剛才北京大學的有些老師跟我說他們正在學藏語,而且學習藏語中的不同語系,有些在學拉薩語,有些在學康巴語,有些在學安多語。今年我去了美國的很多學校,比如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華盛頓大學,這些學校里的很多老師和學生,藏語學得也非常好。

作為一個藏族人,如果連藏語都不懂,那就像漢族人不懂漢語一樣,是很慚愧的。很多漢族學生,到國外留學六七年回來時,並沒有不會說漢語了。但是個別藏族學生到內地讀完大學、研究生,回去後藏語不會說、藏文不會寫,這是非常遺憾的事。

我希望在內地讀書的藏族學生,最好有時能聚在一起探討一下自己民族的語言。

如果有些藏族學生是在內地長大的,因此而不會藏語,那現在也可以學,就像在學校里學英語一樣。我在新聞里看到,今年89歲高齡的金庸,還在北大學習。你們還沒有到七八十歲,可以把原來失去的知識找回來。

如今藏地的水源、森林以及礦產,都成為世界上非常重要的自然資源,而藏語也是非常重要的民族文化。因此特別希望你們能繼承這種文化,這樣對自他的意義都非常巨大。

所以我對藏族學生的第一個希望是:要掌握自己民族的語言。

另一方面,現在漢語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語言。所以我對藏族學生的第二個希望是:要精通漢語。

不僅如此,我希望你們還要學英語、日語……現在國外懂十幾種語言的人也非常非常多。

(三)問:怎樣培養對他人的愛心?

答:首先應該學習一些很有加持的大乘佛學,如《親友書》《入菩薩行論》,這些著作里的教言對培養愛心很有幫助。

其次多閱讀一些有關慈善、愛心的案例,像特蕾莎修女的故事、慈濟基金會的事迹。通過再再閱讀這些故事,也會逐漸引發對他人的愛心。

有些人很想幫助他人,當然短期利他並非難事,但要長期堅持,就需要一定的心力。而這種心力要經由一番努力才能培養出來,不是一兩天就可以一蹴而就的。

(四)問:怎樣才能獲得解脫?

答:藏傳佛教非常偉大的宗喀巴大師撰寫了一部論著——《菩提道次第廣論》,這其中宣講了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下士道講如何獲得人天的解脫,中士道講如何獲得小乘的解脫,上士道講如何獲得菩薩的大解脫。

所以,想要獲得解脫,可以仔細研讀這部著作。

(五)問:在現在的一些新聞中,常常會看到一些有關僧人的負面報道。如果這影響了佛法的普及,您有怎樣的智慧可以解決嗎?

答:確實,你所講的問題,也是我經常考慮的。但是單憑我個人的力量要完全解決,也十分困難,即便如此我依然在努力。

現在媒體中有關出家人的很多宣傳並不符合事實,比如把出家人描繪成專門打鬥、專門殺人的。事實上,藏傳佛教的出家人根本不會持槍殺人、操刀害人,這種事在我的印象中從未有過;漢傳佛教的出家人,不論修禪宗還是凈土宗的,威儀也都非常寂靜。但是因為媒體的錯誤宣傳,導致很多人認為僧團就是功夫團隊,一些小孩子看見漢地和尚就躍躍欲試要比武功。

另外,佛教團體中的個別人確實也有不如法的行為,比如打著佛教的旗號謀求錢財,這確實給佛教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但我認為個人的行為不能代表佛教——不能代表藏傳佛教,也不能代表漢傳以及南傳佛教,因為佛教從來都是教導人修行戒定慧三學的——守持戒律、修行禪定、開啟智慧。

再者,佛教徒以慈悲為懷、行事低調,也可能因此而導致常被媒體抹黑,如果換成其他教徒,媒體似乎不敢這樣做。這也是目前佛教徒的一個弱點所在。

其實有關佛教的報道,如果不符合事實,佛教徒有權加以制止。比如有些新聞媒體把個別人的過失歸咎於整個佛教,這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佛教徒可以站出來阻止和澄清。

(六)問:如何面對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

答:不如意之事誰都會遭遇,如果此時傷心欲絕,甚至自我傷害,這都沒有必要。那麼如何才能自在地面對逆境呢?

心理學認為成功者需要具備三個因素:智商、情商、逆商。其中的「逆商」是指一個人面對逆境時的勇氣和能力。如果逆商比較高,出現任何違緣都可以坦然應對。

那麼,如何提升逆商呢?

大乘佛教中專門有將逆境轉為道用的方法,對此不斷熏修和串習,在遭遇任何不如意時,都能處之泰然。所以,熏習大乘佛法是提升逆商非常好的方法。

(七)問:佛經中的有些公案會讓人感覺非常離奇,您是怎麼看待這些公案的?

答:我看待這些公案的方式,既不偏於理性,也不偏於感性,而是兩者結合的方式。

如果僅僅依靠理性來分析,人類有史以來的許多問題都將無法解答。如果僅僅依靠感性來判斷,比如單憑信心來判斷一件事、一個人,這樣也會有失偏頗。

歷史上堯舜禹的很多真實故事,現代人看來會覺得難以置信,但實際上在他們那個時代真實存在過。

以前我可能沒有這麼成熟的智慧,但現在我認為,無論對於佛教的公案,還是世間的事情,乃至科學領域震驚世界的發明,以理性和感性結合的方式來判斷,得出的結論會是最準確的。

(八)問:對於心中的種種貪慾,應當如何處理?

答:貪慾給人帶來的只能是痛苦與束縛,而知足卻能讓人感受到安樂與祥和,但是這種知足心是當前很多人所缺少的。

尤其現代社會中,人們對財、對人、對名,對很多東西都有一種過度的貪慾。這時貪心已經湮沒了愛、智慧和信心,所以需要節制慾望。

當然,這並不是說要把所有慾望都徹底斷除,而是說不能過分地膨脹慾望。

大約一百年前,藏傳佛教一位非常偉大的詩學家、天文地理學家說:「人不可能斷掉所有的慾望,但也不應貪得無厭。」所以,發現心中有很多過分的貪慾時,應該用這句話來提醒自己。

(九)問:我覺得佛法是一種教育,那麼應當如何在當今社會更好地推廣這種教育?

答:這個話題很有意義。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梁啟超說過:如果中國的國教是佛教,應該有非常大的利益。

實際上,在唐朝時,就出現過全民信佛的盛況。

我們現在也藉助很多方法力圖讓大學生、中學生多多少少能認可佛教。當然信仰是自由的,不認可也沒關係,佛教從來不會勉強任何人,也不需要打廣告來壯大隊伍,因為如果是無緣之人,佛也無法度化。

但是佛教作為一種善的教育,是當前很多人非常需要的,所以即便你不信仰,也可以用一種公正的態度了解一下佛教。

佛教並不是有些人所想像的——麻痹勞動人民的毒藥、影響社會發展的絆腳石,絕對不是這樣的。事實上,佛教對人類心靈的提升有著極大的作用。所以,如果用排斥的眼光對待佛教,不僅對自己不利,對你的家庭也會有害,乃至對整個社會也會帶來負面的影響。

所以我特別希望能和大家面對面地交流,這樣你們對佛教會有新的認識。如果你們中有人認為佛教有不合理之處,我們也可以討論。

(十)問:現在很多人拜佛,我相信您也拜佛,那麼您拜的是什麼佛?

答:我拜的佛就是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為主的這些佛。

其實不論是拜佛像,還是拜觀想的佛,都很有意義。今年舉辦第三屆「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時,一位香港中文大學的教授說自己每天都拜佛。

我每天早上也會拜佛二十分鐘左右,最近在北京也是如此。我希望你也經常拜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法經典教言 的精彩文章:

悲欣交集!父親奇蹟般的往生,永遠闊別之痛,令她心如刀割

TAG:佛法經典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