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成的了大師,卻進不了美協

他成的了大師,卻進不了美協

1986年的早春二月,中國美術館靜悄悄的迎來了業餘畫家黃秋園的遺作展,起初這場展覽僅僅吸引了一些普通觀眾,而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作者的名字開始被美術界廣泛關注,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當時國畫界一些領袖人物也把目光都聚集於此。李可染、劉海粟、趙少昂、潘絜茲、黃君璧、葉淺予、蔡若虹等人都先後親臨參觀,有的人甚至不顧身老體弱,站在畫作前久久不願離去。這些名家大師眾口一詞地對黃秋園的作品發出好評。尤其是從來不作溢美之詞的李可染,在參觀了遺作展後,發出「國有顏回而不知,深以為恥!」的慨嘆。之後,李可染主動向作者家屬提出想以自己的一幅畫換取黃秋園的一幅畫作為收藏,並親自寫下題跋,認為黃秋園作品「氣象萬千,朴人眉宇。二石、山樵在世,亦必嘆服。」

李可染何以對一位素不相識的業餘畫家有如此高的評價呢?

黃秋園1914年出生於江西南昌縣黃馬鄉,字明琦,號大覺子、半個僧。其父是教書先生。幼時讀私塾,後入讀南昌劍聲中學。他7歲開始臨摹《芥子園畫傳》,因家貧失學後在裱畫店做了學徒,這期間他大量接觸古代書畫,目識手追,打下了過硬的筆墨功夫。1938年他迫於生計進入江西裕民銀行做文書。雖然他成了一名業餘畫家,但他對繪畫投入的精力卻絲毫沒有減少。中國古代文人畫家認為「以畫為寄則高,以畫為業則陋」,黃秋園選擇的「以畫為餘事」卻是生活所迫。

雖然黃秋園生前困頓,但他孤介不媚時俗,遠離名利,不求聞達。由於一些人的排斥他畢生沒能進入地方美術家協會,直到逝世五年後,他的作品公諸於世,震撼整個中國畫壇。1987年中央美術學院追聘黃秋園為名譽教授。中國畫研究院追聘他為榮譽院委委員。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江西省文化廳決定批准在南昌建立「黃秋園紀念館」江西人民政府、南昌市人民政府先後將「黃秋園故居」,黃秋園居室列為省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台北出版的《近代十大名家書畫選》將黃秋園與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潘天壽、張大千、傅抱石諸家並列。黃秋園的「人亡業顯」看似偶然,其實必然。歷史終於沒有埋沒一個畢生追逐藝術夢想,取得了輝煌成就的人。

縱觀黃秋園的藝術人生可分成兩個階段:1949年以前黃秋園完成了由臨摹古代名家作品到吸收其所長融通自運的第一步。1949年到1979年畫家去世,是他由融匯古人到師法自然終於大成的時期。多年的藝術積澱使他對古代繪畫風格臨仿已出元入宋,他的含英咀華已在薈萃百家的基礎上化古為今。黃秋園在風格成熟的晚年,仍不廢師法古人。這一時期他作了《仿范寬溪山圖》、《仿郭熙早春圖》、《仿宋人江山密雪圖》等,這些雖是臨摹古人之作,但呈現出來的都是自家面貌。他的畫可謂「得形於古人,得神於自己」。而此時黃秋園也堪稱是現代中國畫壇借古以開今的典範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訴家 的精彩文章:

談往︳張大千與張伯駒的半生緣

TAG:藝訴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