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服與漢服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兒?

道服與漢服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兒?

漢服,是中華漢民族的傳統服飾,相傳為黃帝所創。據說黃帝見九天神仙所著衣裳,便效法仙人以演華夏衣冠。

道教道袍,則是指道教徒平日所著的服飾,而道教徒舉行傳統的科儀齋醮所著的法袍也被歸如道教道服的概念之中。

其教也不異言,非先王之法言不敢言(資料圖)

《天皇至道太清玉冊》中記載道:「中國者,居天地之中,得天地之正氣,其人形貌正,音聲正。其教也不異言,非先王之法言不敢言,是無翻譯假託之辭也。不異服,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所服者黃帝之衣冠,是以有黃冠之稱也。」由此可見漢服與道教道服之間的關聯所在,本是一體同源。

然而漢服和道教道服之間,還是存在著一些差異。其關鍵所在,也如同《道書援神契》說「後世孔子徒之服隨國俗變,老子徒之服不與俗移。故今之道士服,類古之儒服也。

早期的漢服制度,常服中以素雅為主,而後魏晉時期儒仕受「重玄之道」的影響,便在傳統的漢服上加入了「道教風」的元素,這使得魏晉時期漢服特色具有靈動性、飄逸性。

中國者,居天地之中,得天地之正氣(資料圖)

當今影視中的仙俠劇裡面的服飾就是經過調整的魏晉風格漢服。另外宋明時期也因好玄學、重道教,把道教道服改製為儒生的常服以及常禮服,如宋制道袍和明制道袍。

清朝時期因為入關時要求剃髮易服,禁止普通百姓以及官員穿著,一律以滿族傳統服飾為主。今日的馬褂和旗袍就是以滿族傳統服飾為主再加入一些其他風格改制而成的。而道教徒則額外不受此限制,任然允許穿著道教服飾等,故此漢服也能夠藉此延續、發展。

道教道服在以前幾乎是完全和漢服一樣。《三洞法服科戒文》記載:一者初入道門,平冠黃帔;二者正一,芙蓉玄冠,黃裙絳褐;三者道德,黃褐玄巾;四者洞神,玄冠青褐;五者洞玄,黃褐玄冠。皆黃裙對之,冠象蓮花。

帔法陰陽,有生成之德(資料圖)

其中的「帔」、「褐」、「裙」,並及道教之中的「鶴氅」、「交領道袍」,包括頭飾如「莊子巾」、「浩然巾」、「九梁巾」等皆在今日漢服衣冠之中能夠看到,且依然活躍在社會之中。

不過,在道教的體系中,這些服飾不僅僅是一件簡單的衣服,而且還具有特殊的意義。道經記載:「帔者,披也······褐者,遏也······裙者,群也······冠以法天,有三光之象;裙以法地,有五嶽之形;帔法陰陽,有生成之德。總謂法服。」

在製作方面,這些服飾也並非隨意而為。在陸修靜祖師的眼裡,認為:夫巾褐裙帔,製作長短,條縫多少,各有準式。因而,道教道服與俗家道式常服還是有著些許的差異。

道教法衣(資料圖)

比如,道教道服之中的大袖得羅和明制道袍的區別在於道服的得羅為三寶領,以及加了慧劍(即飄帶),而明制道袍則沒有;道教的如今法事所用法衣鶴氅也和普通鶴氅有所區分,如道教法衣上綉有高真隱諱、五嶽真形、雲鶴離羅等物,取法天象地之意。

不過無論是漢服或者是道服,都是黃帝所流傳下來的衣冠,也是我們華夏乃至世界的瑰寶之一,希望這種服飾能夠繼續流傳下去,得到更好的弘揚。

近代沿襲的道衣主要有:

1. 道袍得羅:藍色,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一尺八寸以上,袖長隨身,配有慧劍兩條。冠巾或傳度之後成為正式道士,方可著用此衣。

法天相地,貼合自然(資料圖)

2. 戒衣:黃色,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二尺四寸以上,袖長隨身。黃色屬土,土可化育萬物,戒衣採用黃色,除了示以莊重之外,還寓有「道化萬物,參贊化育」之意。惟有受戒道士,方可著用此衣。

3. 法衣:又稱「天仙洞衣」。對襟,長及小腿,無袖披,袖長隨身。上有金絲銀線繡的各種道教吉祥圖案,如郁羅蕭台、日月星辰、八卦、寶塔、龍鳳、仙鶴、麒麟等。

舉行大型齋醮科儀時,主持道場的高功身著此衣。方丈在舉行隆重祀典時穿著此衣,則為紫色。傳言道祖老子騎牛出關時「紫氣東來」,故道教崇尚紫色道服。

旭日高升,紫氣東來(資料圖)

4. 花衣:又稱「班衣」。亦屬法衣。對襟,長及小腿,無袖披,袖長隨身。上面亦有各種圖案,但較天仙洞衣顯得簡潔。舉行大型齋醮科儀時,眾經師著用此衣。也有紅色或黃色不帶圖案者,為做一般道場的經師穿用,稱為「經衣」。

5. 鶴氅:有如道袍袖者,近年陋制也。舊制原不縫袖,中間一根帶子系住,披於道袍外面,故名之曰氅也。彩、素不拘。

6. 衲衣:亦稱「衲頭」。大襟,長及小腿。多層粗布縫製,顯得笨拙厚重。過去雲遊的道士野外打坐時穿用,以御風寒。今日道士多已不用,少數道士還保存著過去代代相傳的衲衣。

(編輯:柯恩)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道教醫學的現代意義是什麼?
立夏養生:神氣始發越,萬物漸隆盛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