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行研究報告:外資銀行將加大在重點地區和業務的布局力度

中行研究報告:外資銀行將加大在重點地區和業務的布局力度

中行研究報告:外資銀行將加大在重點地區和業務的布局力度

=記者 周萃

來源:金融時報

本報訊

記者周萃報道中國銀行(601988)國際金融研究所近日發布《外資銀行發展及政策評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外資銀行在特定區域(如上海、珠三角等地)及特定業務領域(服務中資「走出去」客戶、高端財富管理、現金管理、交易業務等)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在新一輪銀行業開放政策下,外資銀行將加大在重點地區和業務的布局力度,並進一步增持中資機構以實現綜合化經營架構,但受其投資決策和監管政策的影響,外資銀行擴張節奏不會過快。

《報告》還顯示,自中國加入WTO以來,外資銀行在華髮展經歷了由高速發展到平穩增長的歷程,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對其衝擊較大。

從自設機構來看,2003年至2007年,外資銀行資產平均增速為30%,2008年、2009年為7.4%、0.3%,2010年以來年均增速為7%。同時,外資銀行資產規模集中度逐步下降,前五大外資行資產占外資行總資產的比重由 2008年的42.6%降至2017年的38.6%。此外,外資銀行在華營業性機構數量穩步增加,由2007年的440家增至2017年的1013家。

從入股情況來看,2004年以來,大量外資投資者開始投資中資銀行,2007年末共有25家中資銀行引入33家境外機構投資者。而2008年至2017年,外資持股行為發生切換,至少有10家大型銀行(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遭外資股東撤資或減持;而入股城商行、農商行等中小銀行的外資銀行有所增加,至少有16家外資銀行入股17家中小銀行。

外資銀行在華資產佔比較小,主要與外資銀行集團層面戰略收縮和風險偏好選擇等自身因素相關,也與近年來我國中小銀行規模擴張較快相關,部分國家(如美國)的監管也是重要因素。此外,外資銀行由於註冊資本規模小、機構網點數量和布局有限、存款規模和貸款占資產比重較低等,在傳統業務上與中資銀行相比缺乏競爭優勢,且由於槓桿使用不充分、管理費用較高等,外資銀行盈利水平較低。(來源:金融時報

本報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同花順 的精彩文章:

全球半導體資本支出將首破千億美元 中國大陸約佔7%份額
中行理財產品遭大額贖回 業內:不必過度解讀

TAG:同花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