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荷畫論:中國畫修養的三個層次

清荷畫論:中國畫修養的三個層次

題記:

隨著中國文化儒釋道合流,

中國畫的發展實際已成為其

思想的一種表徵,以此而論

對於中國畫的學習實際上就

是對傳統文化的領悟與傳承

故而,學習中國畫實則就是

一次中國傳統文化的修養和

修行。中國畫的思想基礎是

道家文化,以道蘊萬象。

總論

畫畫者多,以圖為象,故而畫畫畫以形。形具而意指,意深意淺而已,意淺者,浮於象,人所周知,或施教於眾,或形美於人,此畫者為有用之畫,為世人所易得而共知,畫之一也;意深者,以形載意,非以形具而神美,以意為要,怡情自娛爾,偶遇兩三知己,以杯盞為歡,無酒亦無畫,此文人筆墨之畫,畫之二也;畫之三者,以筆墨擬乾坤,玄變之妙,展方寸之間,有我無我,萬象之源,近人惟青藤、大滌子可論。

畫之形者

畫之初,以意指,象形而近乎字,有象形文字以證。古言「河出圖,洛出書」,所謂「書畫同源」,而後春秋圖聖賢於四壁,漢麒麟供功臣以像,皆以用為先。花美而不開四季,鳥語而不駐長枝,卻皆人所好,以畫求形,非畫美,形美而已。

昔《韓非子》有言「畫孰最難者?」曰:「犬馬最難。」「孰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馬,人所知也,旦暮罄於前,不可類之,故難。鬼魅無形者,不罄於前,故易之也。

故畫形者不易,然此為技而非以文論,後世皆以為匠。

畫之意者

畫者,形具而神難,神具可忘形。形具而神難者,非僅以像繪,神韻不出,假而不生,故《世說新語?巧藝》載:「顧長庚畫裴叔則,頰上益三毫。人問其故?顧曰:『裴楷俊朗有識具,此正是其識具。』」後以神寫意,後荊浩論以《筆法》至宋蔚為大觀,尚意以筆墨觀,去其繁華,采其大要,水暈墨章,如兼五彩,此為意者,亦為文也。

畫之道者

畫者,神具而形忘,曰得意忘象,非解衣盤礴之姿而不得。物我為一,方愧陰陽之玄妙,執管以無象,塗之以世相,悟之以道,求無法之境,入古拙之姿,顯大氣象也。此謂畫之道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荷別苑 的精彩文章:

TAG:清荷別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