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唐明皇到底有多愛楊貴妃?

唐明皇到底有多愛楊貴妃?

帝王家裡的愛情,恐怕要數唐明皇、楊貴妃的故事流傳最廣,cp人氣最高。

(孟慶江先生《長恨歌》)

從新舊《唐書》、唐筆記里隨手就能摘出幾條來,比如:

五載七月,貴妃以微遣送歸楊銛宅。比至亭午,上思之,不食。

楊貴妃出了點小錯,兩人鬧了點彆扭,唐明皇一生氣把貴妃遣送回家了。結果剛到中午,皇上就坐不住開始思念貴妃,連飯都吃不下去。所以最後,楊貴妃還是楊貴妃。再比如:

明皇於苑中,初有千葉桃盛開,帝與貴妃逐日宴於樹下。

清風徐來,桃瓣盛開,春光明媚的時節,唐明皇日常地和貴妃在這樹下看看花、喝喝酒,你看是不是特別有點小情侶的小資情調。還比如:

(明皇)憑妃子肩同看木芍藥,上(明皇)親折一枝與妃子。

你瞅瞅,不但要看桃花,木芍藥也要看,還要肩並著肩一起看!

(小宴飲酒 北昆版)

雖然能從書上找到不少秀恩愛的資料,雖然唐明皇有很多男友力max的撩妹小浪漫,但是,仍然不大相信唐明皇對楊貴妃真的有多少情可以說,畢竟把書再翻一翻,就能看到一些完全不一樣的記錄。

六軍圍困馬嵬坡,《通鑒》里「命力士引貴妃於佛堂,縊殺之」,《新唐書》里「帝不得已,與妃訣,引而去,縊路祠下」。總之都是個「死」字。

這樣冷峻的敘述,讓唐明皇顯得和剛才的溫情不太一樣,一股冷冰冰的寒涼直接從文字里透出來,不由得讓人想起「大難臨頭各自飛」的讖言,不由得讓人心寒。即使在唐代,也有人寫下「這回休更怨楊妃」這樣的句子,替楊妃放一聲悲鳴,道一聲同情。

大概文人是真的同情楊貴妃吧,李楊的故事才被一寫再寫,一直到了清朝,一個叫做洪昇的人還在寫,他把李楊的故事起了個新的名字,叫《長生殿》。

《長生殿》一共五十齣,從兩人初相識開始寫下去,一直寫到了在人間身亡、天上重逢。這本戲文,如今還在舞台上搬演。也正是因為這本戲文,慢慢相信,李楊之間,也許是有感情的。至少,願意相信在這本戲裡的唐明皇,不再是冷冰冰的那個他。

《長生殿》第一出叫《定情》,說唐明皇看到顏值在線、身材在線的楊玉環,大為心動,冊封為妃,宣楊玉環進殿。

第一次正式見面,楊玉環多少有點緊張,開口說話就是滿滿的「政治風」。比如她說「須仿,馮嫟當熊」,這話指的是漢代的馮媛,有一回跟隨漢元帝觀看斗獸,有一隻熊跑出來了,馮媛一個姑娘家家的立馬跑過去擋在了漢元帝前邊,保護男朋友的安全。所以總結一下,楊玉環的意思就是:陛下放心,我一定好好表現,報答君恩!

至於唐明皇就更冠冕堂皇了,一會兒說她「世胄名家」,一會兒誇她「德容兼備」,其實呢,在戲文里楊玉環最初的身份是——宮女。這兩人一唱一和的,直讓人想起八個字:「初次合作、商業互吹」。應該來說,還沒什麼感情。

當然了,唐明皇在戲文里依舊是撩妹力max,這天晚上就拿出了定情信物——金釵、鈿盒。

這金釵鈿盒好像也是他倆的宿命一樣,在戲文里一而再的「拆」、「合」。兩個人的感情,也似乎是在每次的「拆、合」之中,一點一點認識到對方的分量,一點一點愈加真摯,尤其是唐明皇。

這兩個人第一次吵架鬧分手要「拆」的時候,原因特別的簡單——吃醋,當然是女方楊玉環吃醋。不過玉環到底是怎麼跟唐明皇吃醋吵架的,洪昇倒沒怎麼寫,但是結局是肯定的,男朋友皇帝生氣了,「命高公公送歸丞相府」,把楊玉環送回了哥哥家。

玉環當然是難過了,在家裡「愁淚千行」不停哭。皇宮裡的唐明皇,也不太開心,甚至是連自己都沒有想到的不開心。「誰想佳人難得,自他去後,觸目總是生情」,看見什麼都能想起自己女朋友來,心情一路走低。

我想,唐明皇談起戀愛來,大概「人品」也有點問題。這一天小太監心疼皇上大半天不吃飯,叫皇上也不理,沒轍了只好自己說「後宮傳催排膳伺候」,唐明皇一聽就生氣了「唗,什麼後宮!叫內侍!」就把太監拉下去打了一頓,說不是因為楊玉環,鬼都不相信。統計一下,在這一天,唐明皇連著打了三個人。(幕後插播一句:皇上談戀愛,殺傷力真大)

也不知道在這之前,唐明皇有沒有這樣的因為妃子而惱怒過。在這一次「小彆扭」結束的時候,唐明皇說了一句,「從今識破愁滋味」。在《長生殿》的世界裡,這也許是唐明皇第一次嘗到「愁」的滋味吧。

這一次的「拆合」之後,兩個人雖在《絮閣》一出里出了點「情感風波」,但總歸是走上正軌,他們的生活甚至可以說是令人艷羨了。比方在涼亭之內,一起定譜制樂;比方屏退小車,攜手而歸;比方在七夕之夜,與天盟約生生世世。這兩個人,似乎越來越合拍。

只是有些可悲的,人總是有悲歡離合,「七夕盟誓」之後,兩個人的二次「拆合」也要到了。

一聲「漁陽鼙鼓」,安祿山發兵造反,唐明皇與楊貴妃倉促西逃,暫停馬嵬坡下。在這,六軍不發,陳元禮請死貴妃。「國難」和「家恨」被二元對立一般得擺上檯面來,成了非此即彼的選擇題。這似乎是一道答案顯而易見的題目,可仍舊免不了讓人有些許不忍。楊貴妃還是沒躲過命喪馬嵬宿命。

想來洪昇也是矛盾的,倘若真的護住楊貴妃而不顧國家震蕩,這樣的做法顯然不符合君主的行為準則,而在情感上,又不得不說唐明皇負了一語諾言。這個矛盾是洪昇要去解決的問題,他選擇了馬嵬之後的「情悔」。

馬嵬之後,唐明皇似乎變了一個人,他傳位太子,再沒有君王氣度,每一次出場悲悲戚戚。他卸下了肩膀上的責任,不再是一位指點江山、意氣風發的帝君,現在似乎有理由退回到一個「人」來,思考他的感情,責備他的薄情負義。

唐明皇逐漸地自己說來出:

昧了誓盟、負了恩情;「倉皇負了卿」。

他還想到了拚死謝天下的另一種可能:

「若肯將身去抵搪,未必他直犯君王;縱然犯了又何妨,泉台上,倒搏得永成雙。」

甚至在夢裡,他真的斬殺了六軍將領陳元禮。

這大概也是《長生殿》動人之處。唐明皇負了約就是負了約,唐明皇自己承認了、悔恨了。至少,他沒有為自己開脫,沒有說著「為了國家大義,寡人只得當即立斷犧牲了妃子」,這般看似的大義凜然與惋惜,壓不住的是對「聖明之君」的吹噓和對情義的嘲諷。所以這一次,做著「無用功」徒徒悔恨悲切的唐明皇,在這份感情里,反到站在了底線之上,沒有流於虛偽。只是原來,皇帝原來也是這般軟弱的。

《長生殿》里這個悲情的皇帝,終究還是幸運的,他得到了織女的原諒,織女決定幫他一把,讓他與楊妃在嫦娥的月宮相會。兜兜轉轉,唐明皇終於還是在另一個時空,完成了自己當時許下的諾言。

此時,能不能說原諒了唐明皇呢?我也不知道。在最後一出《重圓》里,離開后羿獲得長生的嫦娥對他們兩人說「情緣永證。往事休提了。」

是啊,誰沒在愛情的世界裡犯過錯呢。那麼往事,就不要提了吧。

只是在這之後,是否,還有一起走下去的決心和勇氣?

一個幕後:

既然看到了這裡,那麼,關注+轉發一下再走唄~~

一顆小心心

下周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言之有戲 的精彩文章:

TAG:言之有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