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創造一個幸福的家——讀《我們仨》有感

如何創造一個幸福的家——讀《我們仨》有感

終於有時間讀完楊絳的《我們仨》,意猶未盡。很孩子氣的想讓這一家三口地久天長的生活下去。但是轉念一想,他們一家三口此生可以做家人應該也已無憾了,雖然他們最終散落天涯,我們卻相信他們始終在一起。

《我們仨》講述了錢鍾書先生、楊絳女士,還有他們的女兒錢媛的生活故事。從他們認識出國,到有了女兒學成回國,從因為工作兩地分開到重新團聚,從女兒小時候愛讀書到長大成人忙事業照顧爸媽,這麼多年相依相伴,滲透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這一生他們搬了很多次家,但無論搬到哪,只要有彼此陪伴,就是最好的家。看到他們一家三口相親相愛的模樣,真的是感觸頗深。我們怎樣創造一個家才能如此幸福?

首先,一家人在一起要有不分開的決心和同甘共苦的信心。

上海淪陷的時候,錢鍾書先生一家雖然遭厄運播弄,卻覺得一家人同甘共苦,勝於別離。書中寫道,當時上海淪陷的時候錢鍾書先生髮願說:今天以後,咱們只有死別,不再生離。

現在社會,大家都講究追求獨立自由,某一方跑到很遠的城市去上班而留下另一方獨守空房,是因為追求事業夢想,或者有些人還沒結婚就先立下婚前協議,哪些是婚前財產,哪些是婚後財產,發生哪些行為必須離婚,哪些行為財產全無。想想就讓人心寒。

我和老公經過大學四年的異地戀,畢業後我們暗暗發誓以後再也不分開,無論有什麼變動,都必須在一起。剛畢業的時候也是一腔熱血想去更大的城市,但是由於對方的緣故,硬是留在了一起。有一段時間也會時常懊悔,但是時間越長,越堅信兩個人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有時候兩個人的力量真的是可以戰勝任何事情。

其次,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且有保留和堅持自己思想的權利,所以兩個人在一起生活,沒有必要非得爭個對錯,也不用必須聽某一方的。錢鍾書先生和楊絳女士也曾因觀點不一而爭執不休,卻發現即使一方爭執贏了也不會開心。所以他們講定,以後各持異議,不必求同。但是他們遇到事情總會商量,其實大多數事情都是能商量通的。

我和老公屬於互補型人格,剛開始在一起的那兩年,因為觀點很少統一,而彼此又各執己見,從不讓步,所以我們幾乎天天吵架。

可能是因為我們關於世界觀、價值觀這種大方面的觀點還算能達成一致,所以我們沒有吵散,而是越來越互相了解,如今也默默地達成了各持異議,不必求同的一致想法。甚至有時候我們晚上閑下來的時候,會特意拿出一個話題,彼此表達各自的意見,如此一來,我們不但不再爭吵,反而會發現很多我們自己想不到的觀點。

再者,兩個人在一起不能只喜歡對方的優點,也要包容對方的缺點。其實有些相愛的人甚至會把對方在別人眼裡的缺點當成優點。也許這也應了那句老話:情人眼裡出西施。

錢鍾書先生和楊絳女士就是如此。楊絳女士不太會做飯,早上起得晚,所以一直都是錢鍾書先生負責做早飯,而且甘之如飴,除了他生病的那段時間。試問,現在社會,有誰願意為對方做一輩子的早飯。

書中有這樣一段描述:我(楊絳)愛整潔,阿媛常和爸爸結成一幫,暗暗反對媽媽的整潔。例如我搭毛巾,邊對邊,角對角,齊齊整整。他們兩個認為費事,隨便一搭更方便。不過我們都很妥協。他們把毛巾隨手一搭,我就重新搭搭整齊。我不嚴格要求,他們也不公然反抗。

一家人肯定不可能所有的習慣都一樣,相互包容,適當妥協才是幸福的選擇。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一家人在一起要學會尋找生活的樂趣。生活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把生活過的枯燥無味豈不是虧待了自己,也虧待了家人。而楊絳女士一家人就是很容易發現生活樂趣的人。

他們出門散步,會稱為「探險」,因為他們總是隨處都能探索到新奇的事物。他們把彼此不在身邊時發生的事稱為「石子」,而一家三口聚在一起時就會掏出彼此的「石子」把玩欣賞。他們下館子不僅僅是吃飯吃菜,更是有一項別人意想不到的娛樂,錢鍾書先生和女兒錢媛總是喜歡觀察旁邊桌上的客人,而楊絳女士會從他們連續的評論里,邊聽邊看眼前的戲或故事。楊絳女士在書中說,「我們三個在一起,總有無窮的趣味。」

現在的娛樂方式變得越來越多,我們和家人的交流卻越來越少。現在有多少家庭的人,一下班,不是各自玩手機,就是看電視,相對無語。好不容易到了周末,一個懶覺睡到大中午,懶懶散散定個外賣,吃完飯各自又繼續看電視,玩手機,如此下來會耽誤多少在一起的美好時光。所以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沒有時間,而是把時間都浪費了。

大多數初戀的人之所以沒有善終,多數情況不是不愛,而是不會相處。同樣,父母和子女也是如此,哪一個做父母的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是與孩子相處的方式卻直接導致了與孩子的關係。所以說,一家人相處,愛是前提,相處才是關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右邊的樹小姐 的精彩文章:

TAG:右邊的樹小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