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那些「賴」在中國的老外

那些「賴」在中國的老外

原標題:那些「賴」在中國的老外



湯若望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我們看到大街上的外國人,總是充滿了新鮮感。我們喜歡到國外買東西,因為免稅,因為便宜,也因為「質量好」。我們喜歡看國外的電影,喜歡去國外旅遊。

我們似乎忘了,曾經有那樣一段時代,有一些外國人,總是喜歡削尖了腦袋,往中國跑。


李白朋友圈裡的日本人


這個人,名叫阿倍仲麻呂,中文名字叫晁衡。



唐朝的時候,日本派來很多遣唐使。


遣唐使這個名字,聽起來好像是外交官,蠻高大上的,其實說白了其實就是留學生。


那時候以日本的國力,根本沒有能力和大唐王朝平起平坐搞外交,所以只能單方面的學習。


而阿倍仲麻呂,就是當時遣唐使中,最為出色的一名。


出色到什麼程度呢,作為一名日本派來的遣唐使,他在中國學習了《禮記》、《周易》、《左傳》等經典。


影視作品中的阿倍仲麻呂


這個人一學就通,被皇帝派去陪太子讀書。


他學習中國的詩歌,和李白、王維等詩歌界大佬關係很好,送過李白一件袈裟。


阿倍仲麻呂的主要貢獻,就是加深了日本對唐朝文化的了解,這在當時是意義重大的。


公元753年,阿倍仲麻呂乘船回國,結果遇到海上風浪,不得不放棄回國計劃。


結果李白誤信謠言,以為阿倍仲麻呂死在了海上,傷痛欲絕,還給他寫了一首詩。


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辭帝都,


征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

白雲愁色滿蒼梧。


這是阿倍仲麻呂先生,最後一次試圖返回日本,公元770年,這位日本友人,病逝在了中國的長安。


我不知道諸位怎麼看,我覺得做人能做到讓李白給他寫詩的程度,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到現在,西安市,還留有阿倍仲麻呂的紀念碑,來紀念這位為中日友好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日本人。


哦對了,這個阿倍仲麻呂,有兩位大家比較熟悉的親戚。


作為日本孝元天皇的後裔,阿倍仲麻呂有兩位遠房親戚。


一位是日本著名的陰陽師——安倍晴明。


另一位嘛就是大家熟悉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我覺得阿倍仲麻呂先生若泉下有知,後代有安倍這麼一位,棺材板怕是夠嗆能按得住了。


拯救唐王朝的伊朗人


這第二個外國官員,還是唐朝的,只不過,是一名武將。


公元783年,已經是唐朝中期。經歷了安史之亂的唐朝,雖然暫時安穩,但是畢竟元氣大傷。


各地的節度使還是隔三差五地搞些事情。


就在這一年,淮寧節度使李希烈又叛亂。


唐德宗李適派兵圍剿,沒想到因為軍餉分配問題,士兵嘩變,反而打進了長安。


這個時候突然從潼關,蹦出來了個伊朗人,名叫駱元光。



他自發地組織了一支萬人軍,披著毛氈,拿著竹竿就打了過來,雖然沒有成功阻止叛軍。

但是沉重的打擊了叛軍的氣勢。為其他地區的勤王軍趕來,爭取了一定的時間。


後來為了表示嘉獎,皇帝直接就賜駱元光姓李,改名李元諒。


人家救了你全家,你表示感謝的方式就是改了他的姓,還給了他一個綠油油的名字……



這皇帝腦迴路也真的是可以。


但是不管怎麼說,在「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思想盛行的古代,一個外國人,能夠統兵打仗,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了。


改變中國歷史的傳教士


這第三位外國人,真的是比前兩位厲害太多了。


因為他直接參与,並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


湯若望,是一名在明朝末年,就在中國傳教的傳教士。


他的老家在德國,他的墳墓在中國;他是伽利略的學生,是南懷仁的老師。


本名叫做亞當·約翰。


湯若望來到中國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姓(亞當)改成發音近似的中國姓(湯)。然後,他又從《孟子》的「望道而未見之」里,給自己取名「若望」。


他本來是就職於明朝的官員,但是清軍入關之後,他得到了舉薦,在清廷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


在這個工作崗位上,他有一件壯舉——直接促成了康熙繼位。


電視劇裡面告訴我們說,順治皇帝因為迷戀董鄂妃,出家當和尚了。


但是真實的歷史其實沒這麼浪漫,順治皇帝就是死於天花了。


感染天花的順治皇帝臨終前就繼承人事件猶豫不決。


整個朝廷束手無策,這個時候湯若望站出來告訴大家:

「天花這個病,只要得過一次,就不會再得第二次」。


而當時得過天花並且活下來的皇子,只有一位,那就是愛新覺羅·玄燁。


現在看來簡單易懂的免疫理論,在當時,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都是缺乏理論認識的。


而也正是湯若望的這一句話,讓順治帝堅定地立玄燁為太子,這也就有了後來的康熙大帝。



湯若望在中國期間,為中西之間的藝術、文學、宗教的交流,都做出了巨大的推動。


與之前傳教士一味傳播基督教打壓中國傳統宗教不同,湯若望吸收了中國本土文化的精髓。


甚至結合了儒家傳統「天人感應」的方式,來對順治進行勸說。


順治信佛,曾經一度想要把蒙古的達賴五世接到北京,商量政教的事情。


作為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教人,湯若望一直希望順治能夠更加偏向於天主教。

這個時候,他做了一件史上所有傳教士都不曾做過的事情——和漢族大臣們一起,用「白星與日爭光,流星入紫微宮」為理由,勸說順治,沒有迎接達賴入京。


不僅如此,湯若望還屢次用「具有中國特色的基督教義」來勸諫皇帝,實行一些仁政和愛民的措施,收益甚好。


真正的共產國際


看到小標題,你們大概已經想到這位的名字了。


沒錯,白求恩。



不遠萬里從加拿大漂洋過海,投身到中日戰爭的戰場上,治癒中國的病人。


為名?那個時代的中國根本是一片泥潭,有什麼名可言。


為利?那他應該站在國民黨的隊伍里,畢竟那才是資本流動的江河。


他為的只是四個字:共產主義。

和上面幾位一樣,他也是後半生來到中國,然後長眠在了這片大地上。



不同的是,他真的把自己當成了中國人的一份子,願意為中國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貢獻自己的生命。


1939年11月,白求恩在搶救八路軍傷員時感染了敗血病。生命垂危時,白求恩給聶榮臻寫了封信,把遺產一一分給戰友們。


他也想起了他的妻子。他請求國際援華委員會給他已離婚的妻子撥一筆生活的款子,或是分期給;並要求向她說明,自己十分抱歉,同時也告訴她,自己曾經是很愉快的。


這些外國人來到中國,有的是羨慕中國優秀的文化,有的是想要在中國的疆土上建功立業,有的是想要來中國輸出自己的文化,也有的,就是單純地想要幫中國人做一點事情。


但是不管怎麼樣,這些事例,都說明了一個問題。


中國,自有屬於中國的魅力。


我們,也應當有屬於我們的自信。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文化 的精彩文章:

清醒的人比墮落的人更可怕
沒關係,你不化妝的樣子也很漂亮,但前提是……

TAG:拾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