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學創作實戰教材「紀實二典」聯繫出版

文學創作實戰教材「紀實二典」聯繫出版

教材對於人才培養、訓練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大學教材,特別是文學教材,長期脫離文學創作和社會生活實際,「雞肋」一塊,人所共知。

民國大學,文學系教學有個光榮傳統,就是請有理論素養的一線作家去任教,以培養作家為基本宗旨,兼顧培養其他人文領域的專門人才。比如魯迅、聞一多、朱自清、楊振聲、老舍、劉半農、林語堂等等,他們編寫的教材,成為學生們步入文學殿堂的航標。徐志摩甚至不用現成教材,而是以自己的作品做範文,向學生們傳授構思、創作要領。甚至連小學畢業的草根作家沈從文,也被請到中國公學、青島大學、西南聯大任教,桃李滿天下。解放以後,特別是近年來,大學中文系、文學院近親繁殖嚴重,創作不行、甚至是不懂創作的空頭理論家霸佔教席,要麼是坐而論道,不著邊際;要麼是東摘西抄,陳陳相因;要麼是從國外「引進」點文學理論,虛張聲勢。「大學不是培養作家的」,成為他們培養不了作家的遮羞布。

紀實文學,也稱作非虛構文學,是幾十年來風靡世界的新興文學體裁。在美國,80%以上的暢銷書都是非虛構作品。1953年,英國首相丘吉爾就因二戰回憶錄《不需要戰爭》,榮獲諾貝爾文學獎;2015年,白俄羅斯著名女記者斯·阿列克謝耶維奇,又因紀實《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最後的見證:失去童年的孩子們》等,榮獲諾貝爾文學獎。近年來,中國的紀實文學創作、研究日益繁榮。從2006年起,《中國作家》雜誌改為半月刊,每月兩本,一本是《中國作家·紀實》,另一本是《中國作家·小說/散文》;2015年,多媒體電子期刊《上海紀實》問世。各大報刊也紛紛新設、擴大了紀實或非虛構欄目。不少大學,也開始關注紀實文學研究。2008年,湖南大學設立紀實文學研究所;2009年,中國紀實文學研究會宣告成立;2017年11月,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與澎湃新聞聯合成立「非虛構寫作工作坊」等等。但從總體上看,紀實文學創作、研究尚出於初始階段,紀實作品的文學性較差,專業研究人員較少、理論深度較為膚淺,創作、研究人才很不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和廣大讀者的審美需要,這種局面亟待改變。

由於工作、創作、研究關係,我一直與國內多所名校交往頻繁,比較了解實際情況。我認為,文學創作教學改革,首先應從教材改革、升級入手。十幾年前,我受美國大學開設創意寫作班(或中心)培養作家模式的啟發,結合自己的創作心得和研究所得,從紀實文學初級文本(俗稱特稿)的角度,出版《特稿采寫寶典》(新華出版社,2008年版),填補了特稿理論研究空白,受到作者、讀者好評(詳見《餘音文學理論研究成果評價選》);我也對紀實文學高級文本(即紀實文學)進行研究,相繼發表《紀實文學革命論》(《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四期)、《呼喚紀實文學時代》(《中國作家·紀實》,2009年第2期)等長篇學術論文,2010年12月,因「鼓吹創建中國紀實文學理論大廈」,而獲得陝西《今傳媒》等主辦、在北京頒發的中國「首屆人物傳播學術獎」。

2017年7月,國家教材委員會宣告成立;今年5月23日,國家教材委200餘名專家正式「上崗」,這意味著,大學教材更新、升級步入實質性階段。

據悉,美國的創意寫作班已有800多個,多數作家,都畢業於創意寫作班。連中國當代著名女作家、編劇嚴歌苓,也是經過美國創意寫作班嚴格培訓的。遺憾的是,由於各種原因,我的創辦創意寫作班培養作家的計劃一直未能付諸實施,但以自己的成功實踐、研究編寫的文學創作初級、高級實戰教材,在教材改革的熱潮中,仍然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有感於此,我擬順勢而為,將已有的創作、研究成果編寫成《特稿采寫寶典+佳作選》(《合同》到期,修訂版,屬於系統教程)、《紀實創作寶典+佳作節選》(屬於專題研究),每部20萬字左右,希望能在明年的教材征訂季前夕出版。

「紀實兩典」選題文案

一、出版價值

1、理論創新之作。「特稿是紀實文學的初級文本形態」「紀實文學與虛構文學同宗、同源、同價值」「文學體裁的『兩類七體』」「文學性的衡量標準『三趣』(文趣、情趣和理趣)」等,都是餘音的獨創理論,影響較大,並得到專家、學者的好評。

2、文學教程更新之作。理論來源於創作實踐,經過概括、提煉,對創作實踐具有指導作用。「紀實兩典」不搞空頭理論,從作家成長規律出發,分成特稿學習階段(即紀實文學的初級階段)和紀實學習階段(即紀實文學的高級階段),由低向高,自成體系,堪稱新版《嘗試集》和《中國新文學大系?建設理論卷》(胡適著)。

3、紀實作家培訓實戰手冊。對於希望轉型成為作家的記者,以及廣大的業餘文學愛好者來說,「紀實兩典」由淺入深、理論聯繫實際(創作心理及其作品),耐讀、易學、管用。

二、目標讀者

1、大中專學校中文、新聞、傳媒等專業學生的文學創作實戰教材。

2、大中專學校中文、新聞、傳媒等專業師生寫作課教學輔導資料、參考書籍。

3、大中專學生的文學理論、寫作技巧課外學習讀物。

4、文學理論工作者、報刊記者、編輯等群體的「充電」圖書。

5、廣大業餘寫作、文學愛好者的自學、自修讀本。

三、餘音紀實作品選

一、「神五」凱旋,總設計師灑淚慰亡妻

——記「神舟」五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與癌病中的妻子【廣東廣州《家庭》,2003年第12期(下半月版)頭題】

二、吉詔宏:中國大包干「第一推手」【河南鄭州《名人傳記》(上半月版),2015年第3期。江蘇南京《揚子晚報》、山東青島《讀報參考》、安徽合肥《文摘周刊》、《當代廣西》等轉載】

三、安重根義士在旅順的最後傳奇【四川成都《看歷史》,2014年第5期。安徽合肥《傳奇?傳記(文學選刊)》 2014年第8期。收入《史海鉤沉:看歷史精選集?戰爭拾遺》(九州出版社,2016年7月版)】

四、徐帆的「日子」【北京《傳記文學》,2003年第1期】

五、余仁同:中國近代首位「炮王」【廣東廣州《羊城晚報?晚會》,2012年11月15日。中國新聞網、鳳凰網?歷史頻道等轉載】

著作節選,暫略

四、幾點說明

1、素材豐富,可以從市場出發,設計出其它組合形式,比如:《特稿采寫寶典》、《紀實創作寶典》、《餘音紀實文學佳作選》等。

2、首印數、版稅、出版時間等,協商決定。

與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合影

著名作家、編劇張敏的褒獎

五、作者簡介

餘音,真名余成龍,著名文史作家、新紀實文學理論創立者、中國「首屆人物傳播學術獎」獲得者。1962年出生。大本學歷。副調研員。安徽省淮南市壽縣正陽關人。在海軍航空大學、海軍政治學院、遼寧文學院、中國文化書院等學習、深造過;在(北京)海軍政治部、大連市委宣傳部等機關工作過。曾任《東北之窗》首席記者、專題部主任、執行主編等職;曾是《家庭》、《知音》、《傳記文學》等簽約作家、重點作者。學術成果多次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收錄,多次接受《中國日報》、《中國青年報》、《中華讀書報》等專訪,並多次成為央視「實話實說」、中央台「午間一小時」、北京衛視「記憶·2015」等節目特邀嘉賓。2003年,參加北師大主辦的「文化新趨勢與文藝理論創新高級研討會」。現為中國史記研究會會員、中國音樂文學學會會員、遼寧作協會員、大連作協報告文學委員會副主任、大連評論家協會理事等。20多年來風追司馬,筆耕不輟,已發表各類體裁、題材作品500多萬字。主要著作:《傳銷內幕揭秘》、《孫家鼐創辦京師大學堂風雲》、《中國維和警察紀實》(英文版、法文版)、《春秋·大連人物》、《王亞樵真傳》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餘音聊聊 的精彩文章:

TAG:餘音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