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標題:從「追趕者」到「領跑者」 銀行們強勢出擊

標題:從「追趕者」到「領跑者」 銀行們強勢出擊

2017年以來,從四大行紛紛宣布與BATJ合作,到多家銀行逐一宣布獨立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很顯然,在短短一年的時間裡,銀行在金融科技競技場的角色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已從過去的「追趕者」強勢轉換到到如今的「領跑者」。

據了解,自2015年底,興業銀行(行情601166,診股)、平安銀行(行情000001,診股)、招商銀行(行情600036,診股)、光大銀行(行情601818,診股)等銀行先後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起步最早成立的興業數金累計與346家商業銀行建立信息系統建設合作關係,輸出機構對象包括村鎮銀行、城商行、農商行以及民營銀行等。

日前,安永發布的《中國上市銀行2017年回顧及未來展望》顯示,41家上市銀行中有35家在2017年年報中提到了大數據、雲計算、生物識別、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在具體業務中的運用,銀行進一步推動了新技術與銀行業務的深度融合。

2018年以來,銀行對金融科技的布局力度則再上新台階。2018年4月,建行宣布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僅僅一月之後,民生銀行(行情600016,診股)便也宣布,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

2018年5月25日,招商銀行首席信息官陳昆德在銀行業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招商銀行將金融科技公司視作全面對標的對象,從機制體制、基礎設施、業務與IT融合以及人才結構四方面進行全方位對標。「要錢給錢」,「要平台給平台」,「要氛圍給氛圍」。

隨後,中國銀行(行情601988,診股)方面在2017年業績發布會上也明確表示,每年對科技創新的投入不少於上年度集團營業收入的1%;光大銀行則表示,2018年之後每年在科技創新上的投入約為凈利潤的2%。

業內人士指出,不同於傳統銀行內部的部門,金融科技子公司可以採取與科技公司類似的經營模式和激勵機制,運營效率和積極性都將大幅提高。

然而,面對風起雲湧的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不少專家對監管缺位表示了擔憂。特華財經研究所研究員李關政指出,銀行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在我國仍有政策、法規、監管等諸多方面的空白點。未來監管部門可能會對可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機構設立標準。

光大雲付副董事長兼總裁夏令武建議:明確創新性新金融機構的責任主體,鼓勵大型綜合性持牌金融機構或企業集團成為金融科技企業的監護人;推進監管科技,提升監管手段,加強監管模式創新,提高監管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對於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的未來,交通銀行(行情601328,診股)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專員張哲宇表示,面對互聯網企業崛起帶來的客戶流失、存款搬家、技術迭代等一系列問題,銀行業最初擺出牽頭合作的姿態,而實質性的合作推進卻緩慢而艱難。銀行要牢牢掌握核心技術,以金融科技基礎研究帶動應用技術創新才是銀行業在金融科技浪潮中獲取長遠競爭優勢的關鍵。

(《金融理財》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理財》雜誌 的精彩文章:

TAG:《金融理財》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