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嚴孟達:新加坡人「厭倦」了?

嚴孟達:新加坡人「厭倦」了?

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近日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訪問時說:「我想新加坡人民就像馬來西亞人民一樣,一定也厭倦了獨立以來,面對同樣的政府,同樣的政黨。」曾經在位22年,卻把馬來西亞落後於新加坡的發展差距不斷拉大的馬哈迪,每次說到新加坡,總無法掩飾他的心理芥蒂。

新加坡的成功反證他那一套馬來人權益至上的治國理想的失敗,納吉政權的腐敗,根本原因可以上溯到馬哈迪時代金權政治的體制化。當「國家元老精英委員會」成員企業家郭鶴年在馬國大選後不久回到吉隆坡,一見到馬哈迪時激動地說「你拯救了國家!」所謂「解鈴還需系鈴人」,郭鶴年說的是心底話。

馬哈迪給新加坡人的「啟示」,不少人從網上看到覺得很不爽。但是,平心而論,他那幾句有點不安好心的話,對新加坡還的確是有點啟示作用。新加坡也確實存在部分人,對人民行動黨的長久執政生出厭倦之心,希望看到新加坡出現另一個政黨起來「做做看」。他們以為他們已經「厭倦」的新加坡式的長治久安和高效率,即使換了政府也一切照常。

也有些人希望換了政府,新加坡可以出現新的氣象,譬如,新加坡人可以隨意上街示威了。而另一些人希望換政府則不是出於厭倦,而是厭惡,他們認為現在的政府「獨裁」「專制」,應該被輪替掉。所以,最近我們也看到許多各懷心事的人,從馬來西亞的政黨輪替看到新加坡的未來「希望」。

到底有多少國人對新加坡現狀感到「厭倦」,我們還未有一個「厭倦指數」可考,但一項受到普遍關注的快樂指數,也許可提供另一個角度的解讀。

根據《聯合早報》昨天的報道: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最新公布的調查發現,比起2006年和2011年,2016年受訪的公眾,在快樂、享受生活和成就感指數三方面都下降。以快樂指數為例,2006年為72.5,2011年和2016年分別是69和53。共有64%的受訪者認為他們「非常快樂」或「頗為快樂」,11%覺得「不太快樂」或「非常不快樂」,其餘則不覺得快樂或不快樂。

快樂指數每隔五年便有所下降,但覺得自己活得不太快樂的新加坡人畢竟還是少數(11%)。調查年度跨越2006年、2011年到2016年的這一個10年期間,也正是政府最著力關注貧富差距、移民問題,加上2011年之後地鐵服務素質惡化的10年,民生和社會課題主導了公眾的議題。2016年國人對生活「最滿意的五件事」和「最不滿意的五件事」排名,也相當準確地反映了新加坡眼下的現實。

國人最滿意的五件事:國家安全和治安、可獲得的公共服務、執法素質、教育素質、公共交通便利的程度。恐怖主義是過去十多年的國際和國內關注的議題,政治領導人多次重複提醒國人,恐怖襲擊不是會不會發生,而是什麼時候發生的問題。這期間政府也有更多促進種族和宗教和諧的舉動,防範恐怖主義一旦發生後對社會的衝擊。

新加坡一次又一次平安地渡過恐襲的危機,人們對「國家安全和治安」的滿意,顯示政府這方面的努力得到人們的賞識。公共交通的不斷改善,是人們可以親身感受到的生活大件事,國人的「滿意」對有關當局是一種鼓勵。

至於國人最不滿意的五件事:車價是否負擔得起、房價是否負擔得起、生活費、本地人和外國人的比例、醫療服務是否負擔得起。其中,車價的問題牽涉到國人對生活素質所付出的代價。駕車者既要擁車成本「負擔得起」,又要公路不會出現車輛擁擠,這個「魚與熊掌」是新加坡在70年代末便開始思考的問題。總有一些人因養不起車而覺得生活欠缺樂趣,如何管控和平衡人們在這方面的欲求不滿情緒,是每一代領導人的重要政治議程。

在住的方面,組屋政策解決了國人的基本需求,卻提高了人們提升生活素質的慾望。從宏觀角度來看,世上大多數城市,汽車相對負擔得起,但交通擁擠:無家可歸者露宿街頭、公園或是天橋下的情形是城市景觀的一部分。

從全球排名來說,新加坡在今年3月公布的《2018年世界快樂報告》中排名第34,與去年相比下滑八個名次。這項報告首次針對「居住在國家內但在外國出生的人」進行調查,結果在外地出生但住在新加坡的人排名第21,比土生土長的新加坡人更為快樂。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方案聯盟自2012年以來所發布的世界快樂報告,由受訪者評估本身的幸福感(well-being)。

所謂的「快樂指數」和「幸福感」反映的是受訪者的主觀感受和期望,而且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比較也是相對的。如在印度孟買這個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貧窮人家裡只要有一間符合衛生條件的廁所,便能提高他們的幸福感。

今天新加坡人的幸福感來自多層次,他們既要政府能不斷滿足國人的物質慾望和現代城市的精神生活,又要能夠隨時上街示威,能在平面媒體上任意批評時政;國人每五年把同一政黨選上台,有些人也會不快樂……現代城市人的幸福感的複雜化,導致整體快樂指數的下降。

馬哈迪說新加坡人厭倦了,但他忘了部分新加坡人所「厭倦」的新加坡,正是不少國家拚命追求的快樂和幸福目標。就如現在的馬來西亞執政聯盟,要追求的廉潔、進步,作為最熟悉和親密的鄰國,新加坡可以為他們提供啟示。

作者是聯合早報特約評論員

本文刊於2018年6月2日《聯合早報》言論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新加坡 的精彩文章:

TAG:最新加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