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為什麼孩子會對動畫片上癮?改變小小細節,孩子不再痴迷

為什麼孩子會對動畫片上癮?改變小小細節,孩子不再痴迷

你家孩子也沉迷動畫片?

有媽媽回到家,一進門,奶奶就在抱怨,說孩子看動畫片已經看了幾個小時,怎麼勸都不願關掉。

媽媽轉頭看看在電視機前的兒子,表情古怪而僵持,絲毫沒聽到奶奶的抱怨,更沒留意到媽媽已經回家。

「你昨晚不是說眼睛不舒服?還看?」

小男孩沒一點反饋,眼睛仍舊緊盯著電視機屏幕。

媽媽有些生氣,伸手把電視機關掉,小男孩這才從動畫片回過神來,哭鬧著說「我還要看」,最後還激動地衝到媽媽面前抬手捶了媽媽幾拳……

「瘋掉了,自從迷上動畫片,不畫畫、不唱歌,更不願看書……不知怎麼辦。」

在看到這位媽媽的留言時,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位爸爸的省心做法:家裡絕對不存在電視機,電腦只用來查資料,晚上全家親子閱讀。他們家的兩個小孩從不迷戀電視。

但是,有爸媽也說了,「我家不能沒電視機,老人要看啊,看電視是我家老人唯一的愛好」,「我不想買電視,可老人硬是幫我買回來了」……家裡有愛看電視的老人,孩子也常常難逃迷戀動畫片,怎麼辦?雖說連續長時間看電視不好,但孩子適當看電視也對孩子認識世界有好處。父母需要做的,便是避免孩子上癮,好讓他們把成長時間花在更豐富的活動上。到底如何讓孩子避免動畫片上癮?幼兒說要從上癮心理說起。

為什麼小朋友會對動畫片上癮?難逃動畫片,皆因兩大心理「癮」:

心理「癮」一,「愉悅迴路」在作祟,就像乳兒愛上果汁

曾經有位小女孩跟我說:「我喜歡看動畫片,動畫片讓我總是笑不停……」背後便是「愉悅迴路」在發生作用。

美國著名神經學家大衛·林登博士說,某件事物或某件事情讓大腦獲得愉悅體驗,人便會上癮,就像哺乳期寶寶意外喝到果汁繼而拒絕母乳那樣。當孩子看動畫片覺得很有趣,大腦便分泌多巴胺讓孩子體驗到開心情緒,大腦還會把這種感覺跟造成這種感覺的「原因」連結起來,多次體驗後,「看動畫片——快樂」這種「因果」關係便得到增強,繼而便容易導致「上癮」。

「愉悅迴路」讓人對事物產生迷戀,其實一點兒也不少見:

當原始人發現每次捕捉到獵物時非常有成就感,他便樂此不疲地沉醉打獵;

當某位孕後媽媽因為偶然第一次嘗到咖喱,她便愛上咖喱味,沒咖喱便沒胃口;

當一位小女孩發現盪鞦韆能給自己帶來興奮,她便可能會一次又一次地盪鞦韆……

所以,當孩子在玩耍、在吃飯,甚至在幼兒園想起某部動畫片時情緒愉悅,便是「看動畫片——快樂」的「愉悅迴路」給他帶來的感覺。跟沉醉盪鞦韆等這類淺層次的「癮」相比,小朋友看動畫片還有第二個「癮」。

心理「癮」二,中了動畫片的「蔡格尼效應」

記得有一次,我在街上聽到一位小男孩跟他媽媽說:「媽媽,XX掉進坑裡,不知道它有沒有被大灰狼捉走,我得回家看看……」他說的是某部動畫片的情節。

為什麼孩子會如此念念不忘?蔡格尼效應在起作用。

知名心理學家蔡格尼(Bluma Zeigarnik)發現,當人未完成某件事情,這件事情就會一直盤旋腦海,甚至影響人做其他事情的情緒和效率,這便是蔡格尼效應。

舉個例子,當媽媽給一位小男孩送了一件玩具,當孩子在拆玩具時,被他的小夥伴呼喚,要一起玩他們平時玩得很開心的遊戲。小男孩外出了,但是在玩耍時,一直對他那件未拆的玩具念念不忘,玩遊戲也沒平時那麼專註。沒多久,小男孩早早地跟他的小玩伴離別,趕緊回家繼續拆他的玩具。這便是蔡格尼效應。

我們不難發現,有些動畫片總喜歡在「刺激」或激動人心的情節突然結束了一集,孩子想看下一集,必須「追」劇,否則心裡總是放不下,那種迫切的心情,常常會讓孩子追了一集又一集,飯顧不上吃,遊戲顧不上玩,繪本作業也完全顧不上了……蔡格尼效應驅使孩子不停地「追」劇情,最終影響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投入和成長。

當小朋友總是沉迷動畫片,父母該如何應對?

1、「柔和」做法:反「蔡格尼效應」措施

正因為「懸念」的作用,孩子們都中了動畫片的「蔡格尼效應」,所以他們的眼睛不願從電視機屏幕離開,那麼,父母如果希望孩子沒那麼沉迷,最好在幫孩子選擇動畫片時,父母幫孩子篩選,篩選掉那些具有「連續性」劇情集的動畫片,而是選擇那些一集一個完整故事的動畫片。這些動畫片由於每一集劇情完整,比如短短十多分鐘一集,孩子也不容易沉迷其中。沒玩耍沒閱讀時偶爾看看,看完一集後按「暫停鍵」也會容易一些。

舉個例子,某動畫片是每一集營救一隻小動物,比如這一集營救小老虎,下一集營救小螞蟻,劇情關聯不大,並且沒有任何暴力和不良元素,這類便是適合年幼孩子觀看的。

2、「激烈」做法:「破壞」孩子看動畫片的「愉悅迴路」

我在很久前給大家分享過這樣的故事:

一位小男孩非常迷戀看動畫片,爸爸惱了,給孩子提了一個要求:「看動畫片可以,爸爸給你看,但是每次看完,必須寫《觀後感》,寫不出來可以口頭表述。」孩子一開始答應了,也履行了幾天。後來就偷懶了,爸爸出了「狠招」,讓家裡愛看電視的爺爺奶奶監督孩子寫《觀後感》,否則就把電視機頂盒帶回單位。結果爺爺奶奶很積極,因為這是事關他們看電視的「大事」。小男孩以往看電視很愉快,現在一點兒也不愉快了,因為完成《觀後感》很痛苦,孩子後來看到電視就要躲開,成功把電視癮戒掉了。

事實上,讓孩子每次看完動畫片分享《觀後感》,寫《觀後感》或口頭做《觀後感》的做法,是在破壞孩子「看動畫片——快樂」的愉悅迴路,既然看電視再也不愉快了,孩子乾脆就不看電視了;除此之外,爸媽還可以在孩子戒除「電視癮」後,給孩子建立新興趣的「愉悅迴路」,比如讓孩子從事有趣有益的遊戲或運動,幫孩子把時間放在更豐富的活動中。

「解鈴還需系鈴人」,孩子痴迷電視是因為心理「癮」,那麼就幫孩子從「心」開始戒「癮」吧!

關鍵字:看動畫片、電視上癮、興趣習慣、幼兒心理、親子育兒

幼兒說,一枚親子心理諮詢師,學習國外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幼兒說 的精彩文章:

當小男孩想穿女娃紅裙,父母如何做才能避免傷害?
為什麼乞丐的「破碗」總有錢?不同的視角,教娃更好成長

TAG:幼兒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