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鄭和下西洋中國航海第一人

鄭和下西洋中國航海第一人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鄭和,回族,雲南昆陽州(今昆明市晉寧縣)人。生於洪武四年(1371年),卒於宣德十年(1435年)。他本姓馬父親給他取個名字,叫馬和,或許是祈求全家和睦的意思吧由於馬和排行第三,人們也常稱他為三寶。鄭和父親叫哈只哈只是阿拉伯語譯音,意思是朝覲人,是中亞布哈拉貴族賽典赤贍思丁的後裔。他信奉伊斯蘭教,曾到過紅海邊聖地沙烏地阿拉伯麥伽朝聖。在紅海岸邊有一個伊斯蘭教大國,當時中國稱為「天方國」,它物產豐富,文化發達,被人們稱為「天堂」。麥伽是天方國的京城,是伊斯蘭教的發源地。賽典赤後來隨成吉思汗到中國定居、繁衍,逐漸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點。鄭和之父到元末時採用漢姓,稱馬哈只。洪武四年鄭和出生於雲南,母親溫氏,有教養,篤學惇德。鄭和出生時,元朝已經被推翻,但四川明玉珍之子明升與雲南梁王巴匝刺瓦爾密等割據勢力仍存在。

四川雖被明軍很快收復,但云南仍在兵荒馬亂之中,由於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銳,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遭受殘酷的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在那個年月,鄭和一家共有兄弟姐妹六人,鄭和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養,「自幼有材志」。鄭和從懂事時起,他的父親就經常給鄭和講述當年飄洋過海到麥伽朝聖的故事。說麥伽是伊斯蘭教的發源地,伊斯蘭教聖城。

又有聲有色的講述盛大肅穆的朝覲儀式。朝覲在每年回曆十二月八日至十三日舉行。在這期間所有朝聖的穆斯林,共同背誦禱文:「真主啊,我們來朝覲;真主啊,我們來朝覲;我們把頌讚歸於您和您的國度,唯一真主,求您祝福。」接著又講述朝覲的人們先要到理葬創立伊斯蘭教的先知穆罕默德的麥地那城,向穆罕默德行聖禮,頂禮膜拜,在這裡度過8天8夜,做40次祈禱,人們爭先恐後地去撫摸陵墓的大方石。然後走向巍峨壯觀的麥伽大清真寺。

大清真寺是先人穆罕默德的祖先阿伯拉罕和他的兒子伊司馬儀當初敬拜真主時修建的。這座大清真寺的正中央,有一座於公元二世紀建造的克爾伯古廟,天房裡面有一塊從天上掉下來的黑色隕石。朝聖者們視為「聖石」,繞著天降的聖石虔誠的念禱詞,每繞一次,都要撫摸一次聖石,虔誠地吻一下聖石,這時是朝聖最高潮。馬哈只又向兒子鄭和講述到麥加朝聖來回都是走海路,不管風吹浪打,也不管路途多麼遙遠,道路多麼曲折驚險,一定要到。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達目的地。講的活靈活現,津津有味。先人的勇敢冒險的航海經歷,橫越浩瀚大海的壯舉,對鄭和產生了巨大影響。三洪武十四年(1382年),征南將軍傅友德、藍玉、沐英等率師進攻雲南,梁王把匝刺瓦爾密投滇池自殺。次年春天,明軍平定了雲南。鄭和的父親馬哈只因貧病交加和戰爭的動亂離開了人世。年僅12歲的鄭和被捕入軍中。明代初年,一些將領用兵邊境,時有閹割俘虜幼童之事。鄭和被閹後帶到京城南京,被送入朱元璋的皇宮中當了小太監。後來,他又被當作禮物,送給鎮守北平的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

《明史》記載:「初以閹入事燕王藩邸」。鄭和在燕王藩邸作了一名侍奉朱棣的宦官,這對年幼的鄭和來說,自然是很不幸的。在封建社會裡,宦官是被人鄙視的,但在帝王中,朱棣對少數民族岐視思想相對來說還是少的。因此對賽典赤的後裔是很重視的,在這方面,《錦衣衛碑》為我們提供了重要史料。朱棣積極推行少數民族「一體擢用」的民族政策,那麼,起用賽典赤後裔中某一位有才幹的成員,看來並不是偶然的。所以鄭和始入燕王藩邸,就成為朱棣身邊的貼近人。鄭和在朱棣身邊逐漸長大成人,隨其從征漠北、遼東等地,屢立奇功,鄭和的才能開始嶄露頭角。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死,太子朱標早死,其子朱允即位,為建文帝。他一心想鞏固自己的皇位,在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寺卿黃子澄協助下,開始削藩,接連削廢了五個藩王,除了湘王合室自焚外,其他四個親王,不是被幽禁,就是謫往邊遠地區。五位親王被廢,嚴重的威脅著朱棣,眼看就要論到自己了。於是就在建文帝元年(1399年)的七月,燕王朱棣採取先發制人的行動,以「靖難」為名,揮師南下,直指京師。歷史上稱這場朱家王室內部爭奪權力的鬥爭為「靖難之役」。朱棣率領精兵,一路南下,渡黃河,跨長江,很快攻取了南京,皇宮起火,慌亂中建文帝下落不明在「靖難之役」的激烈交戰中,鄭和跟隨燕王朱棣,南征北戰,屢樹奇功。因此,朱棣登上皇位以後,更加賞識鄭和。就在朱棣即位的第二年(1404年)初,永樂帝親筆寫了一個「鄭」字,賜他為姓,從此他就改馬姓鄭,叫鄭和。

並提升為「內官太監」。他盡職盡責,勤勞謹慎,又夙興夜寐,刻苦學習,他既信奉伊斯蘭教,又崇信佛教。史書上說他性尤好善,謁誠同事。「魁岸奇偉,風裁凜凜可畏」,「身長七尺,腰大十圍,……耳白過面,齒如編貝,行如虎步,聲音宏亮故深得眾人愛戴和稱讚。永樂帝又擢升為管太監。因鄭和舊名小字「三寶」,所以後人們又稱他為「三寶太監」或「三保太監」。謝謝大家的觀看,喜歡小編的可以關注下,親們下期再會!

本文由唐先生說古今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先生說古今 的精彩文章:

TAG:唐先生說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