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既然選擇,再辛苦也要做好

既然選擇,再辛苦也要做好

5月31日 星期四 晴

媽媽日記(西安、敦煌之旅雜感):

既然選擇,再辛苦也要做好。在兒子寫日記這件事上,行程安排的多寡跟日記質量是成反比的,但是為了經濟和高效,我只能有所取捨。遊玩一天下來,大人都很疲憊,更何況孩子,兒子有時會問我日記能不能隔天再寫,我一般都會拒絕,除非第二天沒有別的行程安排。兒子有時會敷衍了事:「今天我們去XX、XX、XX玩了,很開心」,有時寫到一半就睡著了。沒辦法,敷衍的必須重寫,睡著了搖醒接著寫。他也有鬧脾氣的時候,我選擇靜靜地看他鬧,鬧夠了讓他複述爸爸的叮囑:「不傻玩、改毛病、學知識、長本領」,如果還是不聽就使出最後的殺手鐧——選擇繼續遊歷還是回家,回家不用寫日記。到了這一步,兒子會立刻老實,為了繼續遊歷,寫日記這點苦又算得了什麼呢?在外人看來,兒子每天的日記只是粗淺的幾段文字,應該不費什麼力氣。但是只有作為媽媽的我知道,兒子在這幾段文字上所下的功夫有多深:看照片-回憶-看照片-整理思路-語音錄入-檢查,這樣下來一篇日記至少2個小時才能出爐,還不算媽媽整理的時間。世界上哪有什麼天才,你只看到了所謂「天才」的雲淡風輕,卻沒有看到他背後付出的努力和汗水。

你給孩子支持,孩子自然給你驚喜。記得參觀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那天,我原計劃的行程是上午參觀陝西歷史博物館,下午遊覽大唐芙蓉園。但是小傢伙對歷史比較感興趣,直接把大唐芙蓉園pass掉了,在陝西歷史博物館泡了整整一天。兒子戴著租來的語音講解器,每件文物介紹都很仔細地聽,把導覽器都聽沒電了,更換了兩回電池。我對歷史其實興趣不高,加上那天正值生理期,身體尤為虛弱,展廳里沒有椅子可以休息,也不能坐在地上,我陪著兒子整整站了一天,終於咬牙堅持挺了過來。兒子知道我身體不舒服,晚上又給我捶背又給我揉肚子的,還給我唱了三首跟媽媽有關的歌:《聽媽媽的話》、《世上只有媽媽好》、《我的好媽媽》,在兒子的歌聲、擁抱和親吻中,我感覺自己甜蜜得快要融化了。兒子看到這三首歌居然給我帶來這麼大的滿足感,從那晚開始每天回到賓館都給我唱一遍這三首歌,我每天在他的歌聲和親吻中甜蜜地融化一次,一天的疲勞就此消除。

做不了孩子的老師,那就幫他找到獲取知識的途徑,並為之把關。我非全才,對所遊歷的地方的風土人情、歷史風貌也不是全都了解,尤其是面對博物館裡的一件件文物,如果沒有專業人員講解,我們是無從知曉其歷史淵源的,因此我和兒子會蹭導遊、蹭講解員、租語音導覽器,我也會提醒兒子關注景區里播放的各種宣傳片和各個景點的文字介紹,兒子就像一塊渴水海綿,對什麼都感興趣,吸收著來自四面八方的知識和信息,漸漸地我發現他日記里的導遊腔和博物館講解腔越來越濃重。博物館講解還好一些,無論語音導覽器還是博物館講解員都經過專業培訓,講解相對符合史實,也比較中立。我比較緊張的是導遊講解,畢竟導遊素質參差不齊,講解的內容未必都對,甚至有些還夾雜了導遊的三觀在裡面,因此跟導遊時我不得不豎起雙耳傾聽,生怕先入為主誤導了孩子的認知。比如徐霞客之死:有一次參觀雅丹地貌,導遊說羅布泊下面有地磁場,指南針在這裡是失靈的,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也因此在這一帶迷了路,最後死在了這。徐霞客是兒子比較喜歡的一名旅行家,導遊介紹時我看到兒子睜著好奇的眼睛聽得津津有味,我趕緊上網核實,發現導遊講解有誤,只好告訴兒子導遊可能記錯了,徐霞客的真正死因是從雲南騰衝旅行回來後病死家中。

如果孩子是對的,那就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把別人家的孩子作為榜樣讓自己的孩子學習,是不是每個做父母的通病而不自知呢?在西安到敦煌的火車上,兒子很嚴肅地對我說:「媽媽,我要跟你談一談。」呵呵,像個小大人似的,我:「好呀,談什麼呢?」,兒子:「你對我批評多、表揚少,還總說別人家的孩子比我優秀。」我很驚訝:「我有嗎?」兒子吧啦吧啦舉出很多例子,說得頭頭是道,我竟無從反駁。事物都有兩面性,我的本意是讓兒子看到自身的不足,向優秀的人學習,沒想到適得其反,傷了他的自尊。我虛心接受兒子的批評,承諾以後對他多一些肯定,不拿他跟別的孩子比。昨天兒子跟我說:「媽媽,今天我要好好表揚你」,我:「表揚我什麼?」,兒子:「你最近給我的表揚比批評多了,有進步。」哈哈,兒子一直在進步,媽媽當然也不能落後,不是嗎?

文化是根植於內心的修養,是無需提醒的自覺。如果有人說你沒文化,你會是什麼反應?我想大部分人應該都會不悅吧,我亦如此。關於文化的詮釋,朋友圈裡曾經有一段話很火:文化是根植於內心的修養,是無需提醒的自覺,是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是為別人著想的善良。自從帶兒子出遊以來,我的自我認知開始受到拷問。為什麼呢?小朋友1.2米以上無論乘車還是到景點都需要買票了,兒子身高1.22米,與標準線相差只有兩厘米,目測基本看不出差別,因此火車工作人員、景區工作人員經常會誤把他當作不需購票的兒童對待,有時候報當地的散客團,導遊為了幫我們省錢也不建議兒子買票,尤其當看到跟兒子差不多身高的孩子都不需購票而暢通無阻地上火車、進入景區時,我的小陰暗和小僥倖是活動的,如果兒子不購票的話能省很多錢呢。但是,面對熱心導遊的建議和工作人員的誤判,兒子都會認真地糾正:「我已經1.22米了,我需要買票的。」當我獨自購票時,兒子也會提醒我:「媽媽,我1.22米了,別忘了給我買票啊」。我知道兒子一直以獨自擁有火車票、景區門票為豪,對於渴望長大的孩子來說,這意味著一種證明,證明自己已經長大,可以享受大人一樣的權利;另一方面兒子是個規則意識比較強的孩子,他閱讀方面基本沒有障礙,每次到景區門口他都會認真閱讀購票須知,並提醒我按規則行事。坦白說,我不是不在乎錢,一開始我只是覺得金錢和教育相比,教育更重要,所以從帶他出遊至今才從未做過讓他失望或費解的事。直到後來再次讀到前面關於文化的詮釋,我不禁汗顏,接受過高等教育不等於有文化,面對金錢的誘惑和一些不良社會現象,我居然還需要兒子的提醒才能堅定想法,這分明是文化修養不及格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與虎子同行 的精彩文章:

一天之內週遊世界

TAG:與虎子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