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腸道菌群失調為現代文明病的發生奠定了基礎

腸道菌群失調為現代文明病的發生奠定了基礎

許多慢性疾病,比如炎症性腸病、尋常痤瘡和2型糖尿病等等,影響著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多的人;但是,在狩獵採集人群和其它傳統的非西方化的文化中,幾乎沒有這些疾病。這種差異很大程度上是由現代生活方式造成的。缺乏運動、日照不足、晝夜節律紊亂、過度衛生、微生物接觸不足、接觸有害化學物質以及慢性壓力似乎是導致現代社會許多慢性疾病高發的主要因素。長期以來,我們知道這些類型的刺激可通過影響我們的基因表達而對我們的健康產生負面影響;但是,最近十多年來,我們了解到它們對我們的第二基因組人類微生物組的影響在某些方面可能要嚴重得多。

與我們自身所攜帶的人類基因組不一樣,我們的共生微生物組是動態的、適應性強的,擁有數以萬億計的微生物,棲息在我們的皮膚、肺部、消化道以及我們身體的其它一些部位。我們所擁有的微生物細胞數量遠遠超過我們自身的細胞數量,並提供人體一些必需的生理功能。

腸道微生物通常被稱為「被遺忘的器官」,因為直到最近十來年,我們才真正開始了解到生活在腸道中的數以萬億計的微生物對我們的健康有多麼重要。雖然人體被看作是一個超級生物體,但是這些微生物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我們」。它們可以說是我們環境的一個重要部分,這些細菌、病毒、真菌和古生菌與我們共同進化。

我們與微生物之間的共生關係數百萬年之前就已經形成

其實,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想像出我們與微生物之間的這種共生關係形成的部分原因。 因為微生物能夠幫助消化那些不易消化的食物成分並有助於抵禦病原體,因此與細菌合作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生存優勢。我們不是通過緩慢的生物進化來形成自身消化非澱粉類多糖的能力,而是將這些工作外包給了微生物。作為回報,我們宿主為它們提供食物和住所,形成互惠共生的關係。

生存與繁殖是進化的基礎,只有雙方都能從中獲益,這種共生關係才能得以進化。

——宿主通過將其消化功能、代謝和免疫的某些方面外包給微生物而從中獲益。沒有微生物,宿主就不能正常工作。

——腸道微生物因宿主為其提供一個可以生存的環境而從中獲益。它們通過宿主的飲食和腸道黏膜產生的某些化合物而獲得能量。

人類與微生物攜手向前

人們普遍認為,大約260萬年前,當肉類開始成為人類飲食中越來越重要的一部分時,我們的消化系統開始發生變化。也許最重要的是,由於從低質量的植物性食物逐漸過渡到高質量的飲食,我們的大腸變得更小。換句話說,因為更多的食物可以被宿主酶分解並被小腸吸收,我們不再需要微生物的發酵。然而,我們並沒有完全切斷與微生物小夥伴的聯繫。

根莖類蔬菜、水果和其它高纖維的食物是許多舊石器時代部落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這些食物中人類難以消化的部分的分解工作則被分配給位於我們腸道內的微生物。

所以,狩獵採集的傳統人群所攝入的食物會為我們腸道中的微生物提供了大量的食物。這一觀點也得到了研究的支持,比如哈扎人,他們每天會攝入大量的膳食纖維。除了為腸道細菌提供可發酵的食物外,他們還經常從一些較髒的食物、土壤和其它自然環境中獲得新的微生物。

人類和微生物與現代生活方式的碰撞

那麼,現在發生了什麼呢? 隨著農業革命的開始,人類共生微生物可能開始發生重大的變化,因為我們開始定居下來並將一些新的食物納入我們的飲食中。我們知道,這種轉變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人類健康水平的下降,至少在轉變初期是這樣的;當然,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不衛生的生活條件導致傳染性疾病的猖獗,但是也包括其它一些生活方式的改變,比如開始轉變為吃一些富含澱粉、營養不良的飲食。

所有這些肯定都會影響生活在我們體內的微生物小夥伴,因為我們的新的生活方式讓我們接觸到了一些新的微生物,並改變了我們的腸道菌群組成。

然而,相對於最近幾個世紀,特別是最近幾十年的變化來說,這種轉變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不值一提。讓我們來看看現代社會的一些生活方式特徵:

我們把自己與自然環境隔離開來,搬進了大的公寓樓;

我們過度使用抗生素;

我們開始吃一些高度加工的、富含各種添加劑的食物;

我們的晝夜節律被破壞;

我們變得很愛乾淨,甚至「痴迷」;

我們很少運動和戶外活動;

我們的食品供應變得很「乾淨」。

證據表明,這些生活方式讓我們的共生微生物發生了翻天覆地的破壞性變化。

由於這些改變,發生了兩件事:

——我們失去了許多微生物,它們曾經是我們的共生微生物群落的一部分

——我們的共生微生物群落組成變得與史前的祖先非常不同

突然之間,我們的內部環境發生了劇烈的變化。數百萬年以來,一個多樣化的微生物群落與我們逐漸發展進化形成互惠共生的關係,但是現在,我們突然打破了這種平衡。通過吃一些新的食物,我們選擇讓一些本不屬於祖先的共生微生物群落中的細菌生長;通過使用抗生素,我們失去了許多微生物老朋友,也就是說,我們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們的共生微生物群落。

這也難怪,現在腸易激綜合征、炎症性腸病、食物不耐受和其它腸道相關疾病的發病率如此迅速上升。當然,並不是說腸道菌群的失衡是這些疾病發生的唯一原因,但它絕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而且,破壞還遠不止於此,腸道菌群失調還與許多其它腸道以外的慢性疾病有關。

我們的環境變化太快,我們的身體無法跟上步伐,現在我們正在為此而承擔惡果。

我們應該怎麼做?

對於那些沒有明顯的腸道相關問題和/或輕度腸道菌群失調的人來說,改變生活方式,選擇一種更為傳統而古老的生活方式應該就足以達到非常好的健康狀況。最重要的是,多吃富含可發酵的膳食纖維的食物,適當是一些發酵食品,適當的補充一些高質量的益生菌。

對於那些有更嚴重的腸道菌群失調的人來說,改變現有的生活方式,包括飲食的改變,以及適當的補充益生菌和益生元,絕對是修復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僅僅如此可能還不夠。一種健康的腸道菌群是由數百種微生物組成的,這種多樣性很難通過益生菌和膳食補充劑來實現,我們還應該通過其它一些方式增加自己接觸各種好的微生物的機會。

現在,糞菌移植技術已經越來越受關注,研究表明,糞菌移植對艱難梭菌感染的治癒率高達90%。糞菌移植對於其它疾病的治療效果的研究還處於早期階段。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健康的人,人與人之間的菌群也是不同的,只有一小部分菌群是重疊的,我們或許可以選擇讓哪些細菌移植到我們的腸道中,但是我們自身的基因或腸道環境可能會在某種程度上決定哪些細菌能夠在我們腸道中定植,這也導致部分患者由於移植的糞菌不能在腸道中定植而需要反覆進行移植。此外,人與人之間的菌群本身就存在差異,即使是在健康的情況下,那麼對於一個人來說健康的糞菌對於另一個人可能不一定健康,從而可能帶來其它健康風險,所以糞菌移植的另一個最大的挑戰就是找到最合適的能夠與之相匹配的糞菌供體。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可以通過個性化高級定製獲得最適合自己的個性化益生菌和飲食干預方案。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菌情觀察室 的精彩文章:

不確定你的腸道是不是很糟糕?找找有沒有這15種跡象
孩子免疫力的發育需要微生物,而不是抗生素

TAG:菌情觀察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