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十二大鼎級文物,全都是傳世孤品,中華文化的傳承價值不可估量

中國十二大鼎級文物,全都是傳世孤品,中華文化的傳承價值不可估量

原標題:中國十二大鼎級文物,全都是傳世孤品,中華文化的傳承價值不可估量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年歷史綿綿不絕,光耀於世,浩瀚的文化古籍和巧奪天工的文物珍品構成了中國歷史長河中一段段華采樂章。


讓我們細數下那些承載中華厚重歷史文化的文物吧


1.後母戊鼎


出土於河南安陽,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母親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時期青銅器的代表作,原稱「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中國國家一級文物。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器,享譽「鎮國之寶」美譽。


鼎通體高133厘米、口長112厘米、口寬79.2厘米,重達832.84公斤,是已發現的中國古代最重的單體青銅禮器,因鼎腹內壁上鑄有「後母戊」三個字而得名後母戊鼎。發現於1939年,1959年開始作為鎮館之寶收藏於國家博物館。


通過研究考證,鼎腹內壁銘文「後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婦妌(jǐng)的廟號


2.螺鈿紫檀五弦琵琶



等級:御物


價值:傳世孤品


年代:唐


質地:鑲嵌樂器


流入日本時間:古代(唐)

收藏地:宮內廳正倉院北院


這個琵琶是不折不扣的神品,琵琶一般都是四弦,而這個是傳世唯一一個五弦的琵琶,我聽方錦龍彈過一回,完全就是人間樂器中的奇蹟,它不光可以當琵琶彈,還能當吉他,三弦琴,甚至冬不拉。而且這個樂器極度華麗,唐代的螺鈿鑲嵌技巧被它發揮到了極致,世界上現存的能表現大唐盛世繁華的文物,最典型的大概就是這件了。這件樂器是日本聖武天皇的收藏,他死後,生前用過的寶物都被藏在了奈良東大寺的正倉院里,一千多年無人驚擾,倉庫裡面留下了不知道多少奇珍異寶,光是極品樂器就有四五件之多,而這件是其中的第一名品,是日本皇家收藏的最珍貴的寶物。


3.曜變天目茶碗



等級:國寶


價值:傳世孤品


年代:南宋


質地:陶瓷


流入日本時間:古代


收藏地:東京靜嘉堂文庫

這是一個神異的文物,其實就單品而論,它完全可以排到第一的。這個茶碗是宋代黑釉的建盞(福建建陽窯),是宋人鬥茶用的,但是這個樣子的,莫說舉世無雙,就連考古發現的大量瓷片中,也沒發現任何一個類似的。我曾經見過這個寶貝,當時它被單獨陳列,底座不斷旋轉,在一片漆黑中,一個個光圈閃耀著妖異的光芒,而且隨著光線角度的不同,光環的顏色會變幻不定,看著就讓人敬畏莫名,完全不像是人間燒出來的瓷器。日本人形容這個碗,都是用「碗中宇宙」這種詞,說裡面彷彿是深夜海邊看到的星空,高深莫測。這種曜變天目碗據說有兩隻,流傳到日本之後,立馬就都成了王公貴族爭相追捧的寶物,其中一隻被織田信長所得,毀於本能寺之變,剩下一隻是德川家康傳下來的秘寶,後來被三代將軍家光賜給了春日局(有興趣的可以去查查這些人的來頭,都是日本史上最出名的人物了)。這個碗在明治年間被三菱總裁岩崎小彌太所得,但是他說,這是天下的名器,不是我配用的,所以一生都沒用它喝過茶。


4.漢倭奴國王金印



等級:國寶


價值:日本朝貢史上的最珍貴實物


年代:東漢建武中元二年(57年)


質地:黃金


流入日本時間:古代(東漢)


收藏地:福岡市博物館


《後漢書 光武帝本紀》和《後漢書東夷傳》中記「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光武賜以印緩。」這枚金印後來不知所蹤,直到1784年,才在九州的福岡,由名叫秀治和喜平的二位佃農,在耕作挖溝時偶然發現。金印印面正方形,邊長2.3厘米,印台高約0.9厘米,台上附蛇形鈕,通體高約2.2厘米,上面刻有「漢委奴國王」字樣,清晰的說明了倭國是漢朝的附屬,是中日外交史上最珍貴的文物。

5.王羲之《喪亂貼》



等級:御物


價值:最接近書聖原本的摹本


年代:唐


質地:紙


流入日本時間:古代(唐代)


收藏地:宮內廳


唐模本《喪亂帖》,這可是被認為最接近於王羲之真跡的唐模本了,相傳是鑒真大師東渡時候帶到日本的。要不是它與《二謝


帖》和《得示帖》連成一紙,根本就會被當成是書聖唯一的傳世真跡。此貼為硬黃響拓,雙鉤廓填,白麻紙墨跡,筆法精妙,字體

跌宕起伏,完全表達了書聖寫字時「追惟酷甚」的心境,是晉唐書法中的極品,完全可以和台北故宮的鎮館之寶《快雪時晴帖》和


故宮的秘寶《神龍蘭亭序》並駕齊驅,價值無可估量。


6.曾候乙青銅尊盤



祭祀時就擺放到曾國國王的寶座前。與編鐘相比,雖然體積較小,但它的地位卻絲毫不亞於編鐘。尊盤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面的叫做尊,高30.1厘米,口徑25厘米;下面是一個大盤,高23.5厘米,口徑58厘米。尊盤合為一器,尊上鑄有28條龍,盤上鑄有56條龍,共84條。在尊上還飾有32條蟠螭,盤上飾有48條蟠螭。玲瓏剔透的蟠螭和鏤空花紋,形似朵朵雲彩,上下疊置,整件器物精美絕倫。尊盤上的龍和蟠螭象徵著大大小小的諸侯,這套青銅尊盤一直從先君傳到曾侯乙的手中,成為曾國的傳國之寶。


7.四羊方尊



商朝晚期青銅禮器, 祭祀用品。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於湖南寧鄉縣黃材鎮月山鋪轉耳侖的山腰上)。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8.翠玉白菜


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著一件中國玉器的稀世之寶,這就是翠玉白菜。翠玉白菜被陳列在台北故宮三樓展廳的入口處,每天,都會有不少遊客在這裡駐足觀看。


翠玉白菜,高9.1厘米,寬5.07厘米,長18.7厘米,是一塊難得的翡翠美玉。它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是由一整塊半白半綠的翠玉、運用玉料自然的色澤分布雕刻而成。綠處雕作菜葉,白處雕作菜幫,在綠色最濃之處還攀爬著兩隻小憩的螽斯蟲,俗名「紡織娘」或「蟈蟈兒」。


9.「金縷玉衣」於1994~1995年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出土



由徐州博物館花費兩年多的時間修復完成。是目前國內出土的金縷玉衣中玉質最好、玉片數量最多、工藝最精的一件,這件金縷玉衣目前有很多全國之最:年代最早,距今超過2000多年,推斷墓主人是第三代楚王劉戊;玉片最多,玉衣長174厘米、寬68厘米,


用1576克金絲連綴起4248塊大小不等的玉片;玉質最好,玉衣全部用新疆和田白玉、青玉組成,溫潤晶瑩;工藝最精,玉衣設計精巧,作工細緻,拼合得天衣無縫,是曠世難得的藝術瑰寶。 河北滿城漢墓也出土一件金縷玉衣,但是玉質沒有這個好。可能是岫岩玉,這是和田玉。


10.慈禧夜明珠



慈禧太后死後葬於清東陵裕陵,隨葬有大量的珍寶,包括聞名中外的夜明珠在內。慈禧死後,夜明珠含於其口中,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寢陵被軍閥孫殿英指揮的軍隊所盜。


據蔣卜力《慈禧陵墓被盜案》一書載:『第五十一號夜明珠,重四兩二錢七分(合今133.4375克)值一千零八十萬兩。」

11.秦始皇陵銅車馬



1980年,中國陝西臨潼秦始皇陵封土西側20米處的一個陪葬坑裡,出土了兩乘大型陪葬銅車馬,一前一後排列。經復原,大小約為真人真馬的二分之一。製作年代至晚在陵墓興建時期,即公元前210年之前。銅車馬主體為青銅所鑄,一些零部件為金銀飾品,各個部件分別鑄造,秦代工匠成功地運用了鑄造、焊接、鑲嵌、銷接、活鉸連接、子母扣連接、轉軸連接等各種工藝技術,並將其完美地結合為一個整體,是20世紀考古史上發現的結構最為複雜、形體最為龐大的古代青銅器,被譽為「青銅之冠」。


12「傳國玉璽」



又稱「傳國璽」、「傳國寶」,為秦以後歷代帝王相傳之印璽,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鐫。


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

嗣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由此便促使欲謀大寶之輩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玉璽屢易其主,輾轉於神州赤縣凡2000餘年,忽隱忽現,終於銷聲匿跡,至今杳無蹤影,令人扼腕嘆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畫行者-鄭泰均 的精彩文章:

從古到今為什麼沒人盜秦始皇陵?秦始皇陵裡面到底有什麼國寶文物?
中國歷史五大末解之謎,至今沒有合理解釋!你能解答便可流芳百世

TAG:畫行者-鄭泰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