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清代銅元多以十文面值為主,二十文較少,一文次之,其它面值多數難得一見。因為十文是主要主流輔幣,俗稱「單銅板」,二十文俗稱「雙銅板」。其它面值無此類俗稱,比如我們不能將五文銅元稱呼為「半銅板」。

清代十文銅元最常見,也是機制銅元中鑄造最早的面值,本文便從大清銅幣十文面值開始講述大清銅幣各面值的一些重要特徵,包含鑄地信息等。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 大清銅幣十文 ·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戶部十文:這是第一枚大清銅幣,銅質為紅銅。戶部大清銅幣干支紀年分為:乙巳、丙午、丁未、己酉。在這裡順便提及一下兩個問題:一般大清銅幣的紀年方式都是放在上端滿文兩邊,少有放在左右兩側的。另外從己酉開始,背面用宣統年造,如有差異,均為錯配。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湘十文:湖南大清銅幣也是以紅銅為質地,該省光緒元寶銅元則有黃銅質地者。湖南大清銅幣的紀年只有丙午一種,背面龍形豐富。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贛十文:江西大清銅幣也只有丙午紀年一種,並且也是紅銅質地。其實,光緒元寶銅元中黃銅較多,在一定意義上來講,是為了降低成本。在大清銅幣的幣制改革中,主要面值的主要銅質,也能夠表現清政府對此次幣制改革所做出的努力。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鄂十文:湖北大清銅幣也是紅銅質地,有丙午、己酉兩種紀年,其中己酉年無部頒龍,均為地方龍。大清銅幣正面上方四個滿文對應背面漢字紀年,比如這枚滿文就是「光緒年造」,該類錢文的滿文讀法為從左向右。也有正反年號錯配的情況出現。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汴十文:河南大清銅幣十文分丙午、辛亥兩種紀年,紅銅質。辛亥紀年是最後一枚光緒式大清銅幣,也是唯一以辛亥紀年的大清銅幣品種。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直十文:直隸大清銅幣只有丙午紀年一種,紅銅質,直字十文品相好的比較少見。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蘇十文:江蘇大清銅幣十文也只有丙午一種紀年,紅銅質。蘇字十文美品難得一見。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皖十文:安徽大清銅幣十文分丙午、己酉兩個紀年,均為紅銅質地。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閩十文:福建大清銅幣十文有丙午、己酉兩種紀年,均為紅銅。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粵十文:廣東大清銅幣十文分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四種紀年,均為紅銅質。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川十文:四川大清銅幣十文分丙午、己酉兩種紀年。其中宣統己酉年為度支部,度支部是戶部改名而成。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雲十文:雲南大清銅幣十文均為丙午年。據中央雲字大小,區分有大雲、小雲版別,為紅銅,雲字大清銅幣十文少見。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滇十文:雲南滇字大清銅幣十文僅丙午一種紀年,紅銅質。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川滇十文:四川川滇字大清銅幣十文僅丙午一種紀年,是大清銅幣中唯一用兩字記地的品種。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浙十文:浙江大清銅幣十文只有丙午一種紀年,紅銅質。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奉十文:奉天大清銅幣十文受戶部影響較早,從乙巳到丙午、丁未、己酉均有,且以紅銅為主,形式和戶部大清銅幣也十分相似。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寧十文:江南大清銅幣十文紀年有丙午、丁未、戊申,為紅銅,有銅色發烏者。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吉十文:吉林大清銅幣十文均是己酉紀年,紅銅,吉字有大小之分。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東十文:山東大清銅幣十文均為丙午年,紅銅為主。背面龍頭呈葫蘆形的叫「葫蘆龍」。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淮十文:淮安管轄地清江銅元局大清銅幣十文均為丙午年,紅銅質,中央淮字有大小之分。

· 大清銅幣二十文 ·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戶部二十文:戶部大清銅幣二十文分乙巳,丙午,丁未,己酉四種紀年,均為紅銅,且光緒年間背面龍形同十文一樣為標準大清龍。戶部二十文和十文一樣,沒有使用簡稱地名,宣統時期戶部龍形發生變化,不再堅持原本龍型。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蘇二十文:只有丙午一種紀年,整體布局和蘇十文一樣,但中央記地蘇字只有陰文一種形式,銅質有紅銅、黃銅之分,這點足以說明在清政府頒布標準大清銅幣的情況下,地方造幣局並未完全遵守規定,仍然存在徇私舞弊行為。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淮二十文:樣幣,極其稀少。淮字大清銅幣為淮安管轄地清江浦銅元局所鑄,淮字並非省名簡稱,而是縣級地名簡稱,這在大清銅幣中獨有。

寧二十文:樣幣,存世極其稀少,並未正式發行流通。

粵二十文:樣幣,只有丙午一種紀年,罕見,紅銅質。

汴二十文:只有己酉一種紀年。己酉年汴字大清銅幣面值齊全,從一文、二文、五文、十文到二十文均有,其中二十文還有一種寬邊樣錢,窄邊汴字二十文也罕見,目前只有數枚,應為試樣。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鄂二十文:樣幣,存世稀少,並未正式流通發行。講到這裡順便提出一個看法:整體而言在大清銅幣十文面值中龍型較多,甚至主要鑄造的是一些地方龍,而在二十文中普遍是用部頒大清龍,且二十文鑄造地數量遠不及十文多,可以看出清政府廢「光緒元寶銅元」改「大清銅幣」並未達到真正統一幣制的效果。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皖二十文:存世少,多數品相很差,應該也是試鑄樣幣,只有丙午紀年一種,紅銅質。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川二十文:分丙午、己酉兩種紀年。丙午年為光緒年造,兩邊字樣為戶部。己酉年為宣統年造,戶部已改名為度支部。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直二十文:只有丙午一種紀年,比較少見。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吉二十文:只有己酉一種紀年,紅銅,和十文一樣也是座龍,吉林銅元均比較少見。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浙二十文:只有丙午一種紀年,紅銅,少見品種。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奉二十文:分乙巳、丁未、己酉三種紀年,紅銅。奉天光緒元寶銅元以黃銅為主,而奉天大清銅幣卻為紅銅,且奉天大清銅幣的鑄造量要明顯多於奉天光緒元寶銅元。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雲二十文:只有丙午一種紀年,因為記地雲字有大小之分,固有大雲、小雲版,均少見,均為紅銅。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滇二十文:只有丙午紀年一種,銅質分紅銅和黃銅兩種,其中黃銅要更少見些。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川滇二十文:只有丙午一種紀年,紅銅質。

· 大清銅幣五文 ·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戶部五文:形制仍按十文標準,紀年分乙巳、丙午、丁未、己酉,紅銅。五文大清銅幣均少見,戶部大清銅幣中丁未紀年一般都有四柱邊花。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浙五文:樣式和十文一致,丙午一種紀年,紅銅,相對來說比較容易遇到。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蘇五文:形制同戶部標準樣式,但銅質為黃銅,黃銅成本較低,只有丙午紀年一種。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鄂五文:形制同十文,僅丙午一種紀年,分部頒龍,單冠龍,雙冠龍,其中部頒龍稀少。鄂字五文形制還分大小、厚薄。

川五文:丙午紀年一種,紅銅,罕見樣幣。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直五文:紅銅,僅丙午一種紀年,較多見。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奉五文:紅銅,己酉一種紀年,稀少品種。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汴五文:紅銅,僅己酉一種紀年,目前所見不到五枚,為稀少樣幣。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寧五文:有紅銅、黃銅之分,中心文字有陰陽之分,陽文無圓台。極少見。

· 大清銅幣二文 ·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戶部二文:分乙巳、丙午、丁未三個紀年,因二文直徑小,且面值較低,為方便鑄造、降低成本,錢幣背面無漢字紀年、英文、珠圈、馬齒。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蘇二文:多數記地文字模糊,為黃銅質地。記地文字模糊的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蘇字繁體較複雜,二是黃銅質地較堅硬。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閩二文:黃銅。大清銅幣二文的形式雖然整體來說是遵守戶部規定的,但質量並沒有像戶部那樣用價值比較高的紅銅,多數地區使用的是比較廉價的黃銅。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東二文:紅銅,僅見丙午一種紀年。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浙二文:只有丙午一種紀年。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汴二文:僅見己酉一種紀年,紅銅,傳世見有四枚,甚為珍罕。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鄂二文:湖北大清銅幣龍形多用本地龍,即使在很少需要的二文面值上也是這樣,我們注意到,在鄂字大清銅幣的背面還保留了馬齒裝飾,這是其它地區二文中沒有的。湖北的銅元雖然比較多,但多數質量好。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川二文:紅銅,僅見丙午一種紀年,罕見樣幣。

直二文:紅銅,僅見丙午一種紀年,目前發現僅三枚,罕見樣幣。

寧二文:紅銅,僅見丙午一種紀年,罕見樣幣。

· 大清銅幣一文 ·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總一文:「總」是戶部簡稱。兩種紀年,一為戊申,一為己酉。紅銅為樣幣,流通幣為黃銅。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寧一文:流通寧一文為黃銅,紅銅為樣幣。寧字一文是大清銅幣一文面值中最常見的品種。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直一文:僅見戊申一種紀年,比較常見。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鄂一文:湖北的一文在龍形上也是固定的,各個地區對於一文的形式也都比較統一,沒有什麼特殊花樣。鄂字一文僅見戊申一種紀年,比較常見。

談大清銅幣的面值

汴一文:汴字一文中戊申年為流通品種,己酉年目前僅見二枚,均為樣幣,為黃銅質。

川一文:黃銅,存世稀少,為試鑄樣幣。

閩一文:僅見戊申一種紀年,黃銅質,稀少。

從上面的例子我們看出:全國各地鑄造一文的地區很少,很多地方都是試鑄性質,並未正式發行流通。清政府改元宣統時,造幣總廠繼續發行總字一文大清銅幣,希望各地繼續鑄造同類銅元,然而各地已逐漸不再應從,隨著貨幣改革的失敗,清政府也逐漸走向滅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