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芒種民俗物語!百花逐落,祭祀花神,餞送花神歸位!

芒種民俗物語!百花逐落,祭祀花神,餞送花神歸位!

芒種時節將近,我們一起聊聊芒種!

6月6日或7日, 當太陽運行到黃經75°時為芒種節氣。「芒」是指麥類等有芒作物收穫, 「種」是指谷黍類作物播種。芒種是表徵麥類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個反映農業物候現象的節氣。

古文獻中均有對「芒種 」解讀。

芒種節為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古文獻中,多言其可種有芒之谷。明·馮應京《月令廣義 》卷一O《五月令·節令》: 「忙種五月節。」

注引漢《孝經緯》雲: 「小滿後十五日,斗指丙為芒種五月節,言有芒之谷可播種也。」

南朝梁·崔靈恩《三禮義宗》卷三《仲夏之月》: 「五月芒種為節者,言時可以種有芒之谷,故以芒種為名。」

明·郎瑛《七修類稿》卷三《天地類·氣候集解》: 「芒種五月節,謂有芒之谷可稼種矣。」

芒種時節,百花逐漸零落,按舊俗會在此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

經典的餞送花神歸位儀式在我們四大名著《紅樓夢》在有所體現。

《紅樓夢》第二十七回: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來這日未時交芒種節。尚古風俗,凡交芒種節的這日,都要設擺各色禮物祭餞花神。言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眾花皆謝,花神退位,須要餞行。然閨中更興這件風俗,所以大觀園中之人都早起來了。所以大觀園中之人都早起來了。那些女孩子們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的,或用綾錦紗羅疊成桿旄旌幢的,都用綵線系了。每一棵樹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這些物事。滿園裡綉帶飄飄,花枝招展。

紅樓里芒種節那天,女孩子們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的,或用綾錦紗羅疊成桿旄旌幢的,都用綵線系了。每一棵樹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這些物事,滿園裡綉帶飄飄,花枝招展 。

這些場景可以看出來古時的人對芒種時節的重視程度。

芒種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

在我國大部分農業地區, 芒種既要播種秋收作物, 同時也要爭分奪秒, 趕在雨季前搶收夏熟作物, 同時還要管理好春種作物。

南宋詩人范成大在《芒種後積雨驟冷》寫到:「梅霖傾瀉九河翻, 百瀆交流海面寬。良苦吳農田下濕, 年年披絮播秧寒。」這樣的場景生動的描述出芒種時節人們忙碌的場景。

芒種是「收、種、管」同時交叉進行的節氣,一旦錯過農事將都落空!民俗上說,芒種不種, 過後落空。芒種麥登場, 秋耕緊跟上。芒種刮北風, 旱斷青苗根。芒種大家樂, 夏至不著棉。

芒種時節長江中下游地區先後進入汛期, 日照較少, 同時有可能伴有低溫天氣。常見的天氣災害有大風、暴雨、乾旱等極端天氣, 對農作物的影響很大。所以農諺上有「芒種麥上場, 龍口奪糧忙」。

然而,芒種時期,高溫天氣, 雨水天氣, 空氣中瀰漫悶熱氣息。

我們在忙碌的同時,身體的汗液無法通暢地發散出來, 人身之所及, 呼吸之所受, 均不離濕熱之氣, 人難免感到四肢睏倦, 萎靡不振。

所以唐朝的孫思邈在芒種時節時提到:「常宜輕清甜淡之物, 大小麥曲, 粳米為佳」「善養生者常須少食肉, 多食飯」。

所以我們在芒種時節飲食清補,勿過咸、過甜。起居晚睡早起, 順應陽氣的生髮, 利於氣血運行。中午注意休息一下,有助於恢復體力。注意個人衛生, 預防疾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指尖科普 的精彩文章:

量子計算機「薛定諤的貓」和「量子態的貓」!傻傻分不清楚?

TAG:指尖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