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恐怖 > 學佛就要忍氣吞聲,還要當窮光蛋?對不起,這個鍋佛不背

學佛就要忍氣吞聲,還要當窮光蛋?對不起,這個鍋佛不背

輕口味靈異故事 和那些血腥+胡扯的貨色不一樣!

學佛就要忍氣吞聲,還要當窮光蛋?對不起,這個鍋佛不背

作者:劉欣 (有文字調整)

現代佛教中有很多是亂七八糟的不正確見解,根本不是佛教的原意。

談到佛法,不少人就會聯想起布施,給錢!好似佛弟子都是要出錢布施,甚至必須傾盡全力布施。

還會覺得佛弟子都不會愛惜錢財、不愛惜自己家人、眷屬、說拋棄就拋棄,說出家就出家。

最為錯誤的一種聯想莫過於:佛弟子都是很清苦的,都不可以有各種享受。

而且還有好多例證,比如世尊以身飼虎、比如某大德放棄家產出家修行等等,某某大師過得如何清苦、如何簡樸......以此證實。

所以如果某人學習佛法,家屬反對的往往很多:生怕學佛後影響了現在的幸福生活。

其實這些大都是對佛教的誤解,而且這種誤解在相當多自稱佛弟子的人中也普遍存在。

我們看看真正的佛教是怎麼教導大家的。

《大莊嚴論》

所謂少欲者,非必惡衣食,無諸資生具,以之為少欲。

佛教提倡少欲知足,但少欲並不等於過得不好;少欲不等於貧窮。不是一定要很窮,很苦、怎麼難過怎麼來,才是佛教,這是兩碼事情。

你開著賓士寶馬、坐著私人飛機,也不一定做不到少欲。

少欲絕不是吃得很差、穿的破破爛爛、要什麼沒什麼、別說汽車房子,連自行車都沒有——這個只是窮,而不是少欲,更不是佛教提倡的生活。事實上窮未必一定少欲,或許慾望更為強烈。

否則佛教中不會教導那麼多讓大家擁有財富和幸福生活的方法,佛教的目的並不是過窮日子,而是過最幸福的日子。

學佛就要忍氣吞聲,還要當窮光蛋?對不起,這個鍋佛不背

《佛遺教經》講:

當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少欲之人無求無欲則無此患。.......(中略)......若欲脫諸苦惱,當觀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樂安隱之處。知足之人雖卧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

很多人認為少欲知足,就是不思進取,不奮鬥,好吃懶做。其實少欲知足是一種生活態度。

如果不少欲,我們煩惱會很多,無法幸福;如果不知足,則體會不到快樂,永遠處於苦惱之中。

這種情況其實非常多見,否則就不會有那麼多富豪、明星自殺。但也有不少人,生活稍稍好一些,知足常樂,感到很快樂,這是心態的不同。

請大家放棄一個想法,以為知足常樂就是不思進取,將來就沒有成功的希望。

少欲知足,並不等於無法過上好的生活,這個牽扯到了很多方面的理論。事實上絕大部分人,也常思進取。奮鬥了一輩子,離自己的目標差的很遠,過得既勞累,又不快樂。

大部分人靠進取是達不到自己的目標的。

不要聽信現在流行的成功學:說什麼你也可以成為比爾蓋茨、巴菲特——真相是你成為比爾蓋茨、巴菲特的幾率幾乎是零。

世界上不會全都是比爾蓋茨的,否則你出門早點都買不到,那都是廉價的精神鴉片。

佛教之所以高明,就在於他能解釋世界上的各種現象,而世間的哲學理論、道理,無法解釋這些。

比如勤勞致富就是個錯誤的命題,如果勤勞、進取能夠致富,那麼中國大部分人都該比巴菲特有錢,至少比歐洲人有錢。

歐洲人每天工作幾個小時,每年工作多長時間,大家可以查查和中國對比一下。更極端一些的例子,相當一部分富人根本不用工作,就很富有,從一出生就很富有,這是普通世間哲學理論所無法解釋的現象。

而佛教卻明了到底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具體是怎麼回事就不詳細展開講了,這裡只是請大家了解一下,佛教並非等同貧窮、清苦。

接下來,我們先和大家說一個有關布施的問題。

佛教提倡布施,很多人都害怕親人學佛後,不惜財、到處散財,搞得家裡窮困潦倒。而一些佛弟子也有類似的錯誤觀點——學佛了,要視金錢如糞土,根本不能算計金錢。這是頗為錯誤的觀念。

在《優婆塞戒經》中講到:

若先不能供養父母,惱其妻子奴婢困苦,而布施者是名惡人。是假名施不名義施,如是施者名無憐愍不知恩報。是人未來雖得財寶常失不集,不能出用,身多病苦。

如果我們的財富,在不能先供養父母令妻子家人惱怒,讓我們的眷屬、奴僕、下屬、職工困苦的狀態下,拿錢去布施,這樣的人是惡人,這叫假施,不是真正的布施。

這樣的布施,不知憐憫慈悲、不知報恩。這樣的人,將來的果報雖然能夠得到財寶,卻無法積攢下來,而且身體多病。

《優婆塞戒經》是講在家居士戒律的一部經典,戒律在佛教中是非常嚴肅的事情。這裡我們看到佛教對於布施,絕不是說你掏錢越多越好、都掏出去才好——不是這樣的。

如果你不能先把自己的家庭責任照顧到,那麼這樣的人叫惡人。注意,這不僅僅是不好的布施,而是在作惡!這是非常嚴重的事情。

所以不論是否信佛、是否是佛弟子,一定要先供養父母,照顧好妻兒眷屬。這樣的情況下的布施才是真正的布施,才是真正的慈善。

至於後面所說的果報,比如雖得財寶常失不集,不能出用,身多病苦,不信看看便罷。因緣果報的問題以後我們會談到。

佛教在這裡十分明確的肯定了一個觀念——布施是有順序的,是先「己」後人的。順序搞錯了,就不是真正的布施,甚至是惡人。

如果大家覺得這個觀點有問題,大可以試一試。不顧自己親屬家人的生活,把錢都布施了會有什麼結果。呵呵,說句玩笑,切勿輕易嘗試。

學佛就要忍氣吞聲,還要當窮光蛋?對不起,這個鍋佛不背

那麼接下來,我們居家過日子的財富該怎麼運用呢?賺的錢該怎麼規劃呢?佛教給了我們非常明確的指導:

《善生經》:

後求財物已 分別作四分

一分作飲食 一分作田業

一分舉藏置 急時赴所須

耕作商人給 一分出息利

第五為取婦 第六作屋宅

首先分成四份。

一份日常開銷,飲食日常開銷。這是最為基本的。

一份是做田業。就是如果是種田,肯定要投入的,田產、種子、化肥之類。這一份就是投入的錢。做實業,這個就屬於維持運營、甚至擴大再生產了。普通工薪階層,這一份用於進修、置裝、交際等等,換句話說就是對事業的投入。

一份要存起來,留待急需急用。

一份要用於投資,能夠帶來收益的投資。

如果這四份之後還可以剩餘,那就攢錢,買房子、娶媳婦、攢嫁妝!

怎麼樣,是不是類似於專業的理財規劃師?

從上面的講述看,佛弟子和月光族是搭不上邊的。

學佛就要忍氣吞聲,還要當窮光蛋?對不起,這個鍋佛不背

前面談到了布施的問題。在不少人的眼裡,佛弟子就該喜歡施捨,就該對他人進行無私的幫助,就該有求必應,就該不愛財。當然這是有點道理的,但誤解也非常多。

比如對於他人的要求,佛弟子是否可以拒絕?佛弟子是否在任何情況下都會答應旁人的要求呢?

答案是:不一定。或者說未必。

事實上,在有的情況下佛教要求大家不要布施、不要幫助。

可以看看這個帖子:什麼情況下不能布施?http://www.bskk.com/thread-2693483-1-1.html

這裡列出了不少的內容。當然如果簡單的來說就是一個原則:終不為他作惡業使

也就是說,如果這件財物我付出了、這件事情我做了,對你有害,或者令眾生不滿、對眾生有害——這個眾生也包括自己的父母、家人——那麼就不要做、不要布施。

就是這個原則。

可見佛教導大家布施善行,絕不是叫你做爛好人——你要什麼我就給什麼,絕不是這樣的。

更不是為了布施而布施,不是為了成就「布施」的名。佛教提倡的布施,是真正為了利益大家。

所以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事情我們就可以根據這個原則來決定怎麼辦了。

比如,有人求你幫忙做件事情,這件事情明擺著要耗費很大的精力、時間,會影響你的家庭生活,讓丈夫或者妻子不滿,那抱歉了,不用非要答應。

有時候過多的付出並未必會讓他人幸福。

佛弟子並不是以付出為目的,而是以利益他人為目的,不是僅僅為了布施而布施。

除此之外,佛弟子在生活中,不僅未必有求必應,甚至還可能錙銖必較,不較都不行。

不相信么?

《優婆塞戒經》:

若優婆塞受持戒已,為於身命若作市易斗秤賣物。一說價已不得前卻舍賤趣貴,斗秤量物任前平用,如其不平應語令平。若不如是,是優婆塞得失意罪。

這是說什麼呢?說受五戒的佛弟子做生意的時候,一旦定下價格、不得反悔。不能過後覺得賣便宜了、賤了就抬高價格,見利忘義。如果做生意的時候,稱量貨物要公平,不能缺斤短兩。如果對方出現這樣的問題應該怎麼辦?應該指出來令其改正。如果不這麼做的話,是有過失的。

這裡有兩個含義,一說價已,不得前卻:是指信用,說定的事情不能改了。放在現在,就是定下的合同就要如約履行。說什麼時候到、數量如何、質量怎麼樣一定都不能打折扣,重合同守信用,不能因為自己的利益問題而毀約。

第二個是如其不平,應語令平。如果對方不公平、不守信,那麼要指出來,讓他履行自己的責任。

看到這裡,可能很顛覆佛弟子的形象。好像從前說起佛教都是忍辱、都是不反抗、都是吃虧。怎麼這裡反而說,如果你不要求對方履行責任、公平合理,就是過失呢?

這就是真正的佛教和社會上流行的所謂「佛教」的區別了。

其實這很好理解,按照上面布施的所說的原則:終不為他作惡業使。對方如果佔便宜、不公平、不守信,你卻不做阻攔、不去糾正,那麼這不就是幫助對方作惡么?這是助紂為虐。

學佛就要忍氣吞聲,還要當窮光蛋?對不起,這個鍋佛不背

現在社會上流行不少成功勵志的書,層出不窮。這些東西大部分沒什麼用處,有的人抱著成功學猛啃,真的到了做事時,說大話,不是推三阻四、就是找各種理由——真的很無奈。可以肯定地說這樣的人不要說成為巴菲特、比爾蓋茨了,就是將來做一個衣食豐裕的普通人都未必能夠。

下面這件事肯定會幫到你,尤其是年紀尚輕、剛進入社會的朋友。

請找一個筆記本,手機之類隨身電子設備也行,每天做記錄,分析。

記錄什麼呢?

1,自己都承諾了什麼,答應了什麼事情。

2,自己準備承諾什麼、準備和人做什麼約定、答應什麼事情。

3,已經承諾的事情,分析自己該怎樣實現,怎樣做到最好,都要有什麼步驟、準備什麼條件、有可能出現什麼意外和困難,該怎麼解決?

4,準備卻尚未承諾的,請分析自己能不能做到,可能做到什麼程度。如果做不到該怎麼說、怎麼拒絕,或者怎麼清晰表達說自己可以做到哪種程度。

舉例:今天答應某人,明天下午五點,帶什麼東西,到某某地方談個事情。

那麼要提前計劃一下,如果五點到幾點出發,會不會堵車?把堵車的時間計算在內,需要幾點出發?帶的東西是否準備好,自己一個人是打車,還是坐公交車?有沒有儀錶上的要求,那個地方自己不熟就先查查地圖,做到心裡有數。談什麼事情,需要做個概要,等等。

為什麼這麼做?我告訴大家,這麼做就是鍛煉做事情的能力。好多人說鍛煉能力、提高能力。其實根本不知道怎麼鍛——按照這個辦法,就能鍛煉。

剛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越早用這個辦法,你就越能積累自己的能力。慢慢就會知道:遇到事情需該注意什麼,該怎麼辦。尤其是什麼事情自己能做,什麼做不到。這樣你才能做到:承諾的事情百分百實現。

佛教提倡守信履約,注重契約,追求、維護公平正義。

學佛就要忍氣吞聲,還要當窮光蛋?對不起,這個鍋佛不背

另一個讓有的朋友反感的事就是,他覺得佛教就是忍辱偷生。不反抗、不抵抗。這樣的理念無法在社會中立足。

比如有些人見到佛弟子的時候,會直接問一些比較極端的問題:比如如果日本人再次侵略中國你會不會抵抗殺敵?如果你的家人遭到暴力侵害,你會不會反抗?

這樣的一些問題體現了對佛教理念的不了解。

大家不少佛教的概念是從電視劇、影視作品中得來的,其中就有不少「佛教弟子」不反抗暴力的片段,導致了不少人錯地理解了佛教的理念。

佛教提倡忍辱,忍辱的真實含義是指:不忿怒、不結怨、心不懷惡意

忍辱並不等於是面對暴力侵害、面對侵略無動於衷。

就如同社會上提倡愛心,不等於對犯罪姑息一樣,這其實是兩回事。

談到這個,我們就直接說說戰爭。看看佛教經典中是如何教導打仗的。

為了保護國家,保護人民而奮起抗敵,同樣是布施無畏。 http://www.bskk.com/thread-19256-1-1.html

除了戰爭之外,我們再看看佛教中談到殺人的問題。

《瑜伽師地論》:

謂如菩薩見劫盜賊為貪財故,欲殺多生,或復欲害大德、聲聞、獨覺、菩薩,或復欲造多無間業,見是事已,發心思惟,我若斷彼惡眾生命,墮那落迦,如其不斷,無間業成,當受大苦。我寧殺彼,墮那落迦,終不令其受無間苦。如是菩薩意樂思惟。於彼眾生或以善心,或無記心,知此事已,為當來故,深生慚愧,以憐愍心而斷彼命。由是因緣,菩薩戒無所違犯生,多功德。

又如菩薩見有增上增上宰官,上品暴惡於諸有情,無有慈愍,專行逼惱。菩薩見已,起憐愍心,發生利益安樂意樂。隨力所能,若廢若黜增上等位。由是因緣,於菩薩戒無所違犯,生多功德。

又如菩薩見劫盜賊奪他財物,若僧伽物,窣堵波物,取多物已,執為己有,縱情受用。菩薩見已,起憐愍心,於彼有情,發生利益安樂意樂。隨力所能,逼而奪取,勿令受用如是財故,當受長夜無義無利。由此因緣,所奪財寶,若僧伽物還復僧伽,窣堵波物還窣堵波,若有情物還復有情。又見眾主,或園林主,取僧伽物,窣堵波物,言是己有,縱情受用。菩薩見已,思擇彼惡,起憐愍心,勿令因此邪受用業,當受長夜無義無利。隨力所能,廢其所主。菩薩如是雖不與取,而無違犯,生多功德。

大意是這樣的:

如果菩薩見到有強盜劫匪、準備殺人、劫財,這時候菩薩會考慮,用種種方便,隨自己的能力,阻止這種惡行。甚至會直接用殺人這種極端方法來阻止惡行的發生!

如果菩薩見到有權的官員對待人民非常殘暴,沒有慈悲,這時候菩薩會隨自己的能力,去想辦法廢黜這個有權之人。

如果菩薩見到盜賊肆意花費搶劫來的財物,那麼菩薩會隨自己的能力去劫奪財物,奪取的財物歸還原主。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對佛教的理念有了更為真實的理解了吧!

佛教的忍辱並非等於不反抗、不鬥爭。

佛教提倡的是不憤怒、不結怨、不心懷惡意。

在這個前提下,怎麼處理事情,是方法的問題。

在佛弟子來看,維護和平、抵抗侵略,是止惡,是行無畏布施。對惡人也好、對無辜的人也好都是不懷惡意的,是由慈悲而發動。為了保護、為了和平、為了他人的利益。

普通人的戰爭多是因為憤怒而發動、為了復仇、為了爭奪利益。這兩者的區別就是在這裡。

但千萬不要以為佛弟子不會打仗、不會反抗。

學佛就要忍氣吞聲,還要當窮光蛋?對不起,這個鍋佛不背

不僅如此,佛教中還教導弟子們在生活中要謹慎防惡,防止各種危險、侵害的事情發生。

《善生經》說:

先當習伎藝,然後獲財業;財業既已具,宜當自守護。

大家有了財富,就要善於守護它,不能令其浪費虛耗,更要防止他人行惡劫奪。佛教教導大家生活中處處有智慧,預防在先。

比如財物的寄放,佛教就提醒大家:

財物不應寄付四處:一者、老人;二者、遠處;三者、惡人;四者、大力。如是四處,不應寄付!

如果有財物寄存,不要寄存到老人、遙遠的地方、品行惡劣的人、大勢力的人這四種地方。因為老人可能會故去,一旦故去,會導致糾;遙遠的地方會導致多種不可控的因素;而惡人,大勢力的人你在要回財物的時候就可能出現困難。

很多人會說,現在大家有錢都存銀行啊。的確是,不過還有其它的財物寄存方式,經濟上的擔保、掛靠、委託等等,這些都要注意。

網上有法制頻道視頻,裡面講了不少行騙、犯罪的例子。每周看一兩個,了解一下當前最流行的騙局。如果不能上網,那找一本「騙術大全」之類的書看一下。

看這些當然不是為了讓大家學騙人,而是學怎麼識別、防範這些騙局,善於防惡,善於守護自己的財物。

你看,佛就是這麼聰明,圓融。

轉自地藏論壇,有文字調整。

原文地址http://www.bskk.com/thread-2731070-1-1.html


往期故事精選:

輪迴中反覆糾纏!親身經歷告訴你,請珍惜那些生生世世的緣分

讓人又好氣又好笑的道路鬼~真實靈異故事

原來陰差也會辦錯事,把人都冤枉死了~真實靈異事件

我從未見過如此好看的故事!輕口味靈異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輕口味靈異故事 的精彩文章:

中國詭實錄《三口之家》
看了這個通靈人的事,恐怕你就不想開天眼了~真實靈異

TAG:輕口味靈異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