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工業革命起源於英國?別鬧了,我們才是真正的先驅者!

工業革命起源於英國?別鬧了,我們才是真正的先驅者!

工業革命,始於十八世紀六十年代,一般認為它發源於英格蘭的中部地區,是以機器取代人力,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

而這當中,機器普遍用於生產,又首先出現在紡織業。因此,作為工業革命完成階段見證人的馬克思,對其作出了如下總結:「棉、毛、麻、絲等的紡織業」,是「最早依靠水力、蒸汽和機器而發生革命的工業部門」,是「現代生產方式的最初產物」。

所以,按照目前一般的看法,工業革命又是以水力紡紗機的發明和使用為開端的。

但這個雛形最早並非出現在英國,而是在我國南宋後期(1127-1279年),當時發明的水轉大紡車就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來紡紗的機械,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紡紗機械,要比西方的水力紡紗機早上四個世紀。在元代(公元1206年—1368年)開始盛行於中原地區。

這種水轉大紡車結構比較複雜,主要由轉錠、加拈、水輪和傳動裝置四個部分組成,體積龐大,全長約9米,高2.7米左右。通過將水的動能轉化為大紡車的動能,從而實現自動化的工作,每台紡車每天可紡紗100斤,是一般人力紡車的30多倍。

元代科學家王禎在其《農書》中記載:水轉大紡車在「中原麻苧之鄉,凡臨流處多置之」。可見,這種自動化的紡紗機器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但可惜的是,到了元末以及明代之後,棉花開始逐漸推廣起來,麻紗的需求量開始下降,大紡車紡麻因之日漸減少。因為棉花纖維短,拉力小、水轉大紡車不適用於紡棉紗,所以慢慢就被淘汰了。

而西方一直到1764年,才由英國紡織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造出用一個紡輪帶動八個豎直紗錠的新紡紗機,該紡紗機以他的女兒的名字珍妮來命名。不過效率才提高了8倍而已。

珍妮紡紗機的發明,揭開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大幕。

一直公元1769年,英國理髮師理查德·阿克萊特,這才以水力作為動力,改進發明了新型的水力紡紗機,比珍妮紡紗機效率更高、紡出來的紗也更為堅韌結實。後來,他與人合夥在英國的曼徹斯特創辦機器紡紗廠,一改以往家庭手工業生產形式,改為了工廠僱傭式的大機器集體分工合作模式,因而被譽為「近代工廠之父」。

紡紗機的發明極大地提升了勞動效率,使得大規模的織布廠得以建立,進而出現了產業工人與工業資本家,並帶動了蒸汽機等其他機器的發明與應用。

後來,英國政府對該技術進行了嚴格的保護,規定:出口紡紗機械或者圖紙都是非法行為,並禁止掌握紡紗技術的人員向海外移民。

可天不遂人願,1789年,21歲的斯萊特裝扮成農場僱工,偷偷乘船來到了美國,並成立了紡紗機公司。後來,斯萊特還被美國第7任總統安德魯·傑克遜稱為「美國工業革命的先父」,不過在英國,他則被稱為「叛徒斯萊特」。

一部紡紗機,串起了三個帝國的輝煌,但別忘了,我們才是領頭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媛媛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從呂布被殺來看,劉備當真是假仁假義的偽君子嗎?
劉備為何沒能像曹操那樣成大事?根本原因在這裡!

TAG:媛媛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