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朝時期的康熙為何會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原因其實特別的簡單

清朝時期的康熙為何會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原因其實特別的簡單

重所周之,明代的中國海盜都能與西方列強一戰,明代中國地方政府都能打敗英國明英戰爭_百度百科 ,滿清聚集中國之博物,被西方英國列強打的滿地找牙,滿清統治者也就有了這個說法「量中華之博物,結萬國之歡心」。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台灣告平,清廷方開海禁。康熙先後於二十三至二十五年間設立閩、粵、江、浙四海關,分別管理對外貿易事務,除此四關,全國開關近百處,史稱康熙開海。這次的開海,是全方位的開海,不但東西兩洋,而且一向嚴禁的赴日貿易也在開放範圍之內,較明代隆慶年間開始的局部開海範圍和作用都要大的多。

而且清代開海有資養民生,補充國用的想法,對捕漁或民間日用之物進行了多次減稅和蠲免,對於各項關稅也大幅減少。總體來說,惠民惠商的海關政策,對沿海居民的休養生息、社會經濟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始,清廷重新申嚴海禁,宣布嚴禁商船與南洋往來貿易,嚴令沿海炮台攔截前往船隻,令水師各營巡查。這就是所謂「禁止南洋貿易」,是為清朝海上對外貿易政策的一大轉變。 值得注意的是,東洋西洋貿易照舊,只禁對南洋貿易。

所以這次並不是閉關鎖國,而且雍正五年,清廷再次開海。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以英國武裝商船多次駛至浙江定海、寧波,清廷為了整肅浙省海防,下令關閉了廣州以外的所有海口,只准在廣州一口貿易。這是清廷對外貿易政策的一大轉折,即針對外國資本主義勢力而厲行閉關政策。這才是真正的閉關鎖國。

按說在這種情況下更該開放國門,學習人家先進的經驗,事實上後來日本的明治維新不就是這樣發展起來的嗎?可清政府那種自卑和自大交織的複雜心態又開始作祟了:一方面以天朝上國自居,拒絕一切變革;另一方面又極度自卑,時刻擔心西洋文明會以夷變夏——其實本質上是一種極不自信的表現。在這種自卑和自大交織的複雜心態下清政府拒絕承認外洋事物有一絲一毫的優越性,如果發現有外洋事物流入中國的徵兆恨不得立刻掐死在萌芽狀態。

當然,我個人並不喜歡「閉關政策」,也不認為它是進步的。但如果我們不去考察這一政策在歷史上的實施背景和具體情形,僅僅是想當然地罵,並把中國在近代落後的根源全都扣在康熙和清朝的頭上,那就顯得過於偏激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視野大世界 的精彩文章:

揭秘歷史上「楚霸王項羽,漢小王劉邦」,他們之間不為人知的小秘密
一代武師黃麒英到底是怎麼死的?竟被女人給害死,死的真虧啊

TAG:大視野大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