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魚群中出了一個「卧底」

魚群中出了一個「卧底」

對於現在的科技來說,造一條機器魚並不是件難事。但是機器的模仿和偽裝能力又能做到什麼樣的程度?動物是否會對這類機器產生反應?

怎樣培養一條「卧底」魚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選擇斑馬魚作為機器魚的模仿對象。斑馬魚雖然很小,但生命力非常頑強,它們身體上明亮的側線部位的細胞對水流有很強的感知能力,遊動時常常會突然快速切換方向。研究人員想通過機器斑馬魚來影響斑馬魚的種群活動。

研究小組首先確定了那些會影響機器魚融入魚群的關鍵因素,這些因素包括真魚的身體特徵,如形狀、顏色、條紋等;真魚的行為特徵也被考慮在內,如移動的線速度與加速度、魚與魚之間的距離、魚群的規模、它們的交流方式以及搖動尾巴的頻率等。

根據研究結果,他們仿造了一種微型機器斑馬魚,這條機器魚長7厘米,比它所模仿的魚稍微長一些,但形狀和比例相同。研究者給它配備了磁鐵,將其與安裝在水族箱下面的微型引擎連接起來,以便能夠帶動它在水中自由地遊動。研究者將這種機器魚戲稱為「秘密卧底」,因為它可以無違和感地混入魚群。

機器魚有一套自我學習的系統,能像真魚一樣通過學習如何交流來調整自己的行為,使自己在魚群里變得越來越像真魚。

研究小組在不同的水族館測試了新研發的機器魚,在每一項測試中,記錄了單條魚和整個魚群的移動軌跡,以及它們表現出來的動作和習性等,然後將結果與沒有機器魚的魚群進行對比。他們發現這些魚對於機器魚的融入沒有異議,這條機器魚能模仿魚的行為,促使它們改變方向或引領它們從一個房間游到另一個房間。

「卧底」或可成英雄

這個「卧底」從魚群中偷師成功,學成歸來,可不是為了把真魚耍得團團轉的。這一研究不僅能夠讓人更加了解魚類的行為,或許還能拯救魚群於危難之中。

大多數魚類都喜歡群居生活。成群結隊更利於它們尋找伴侶生息繁衍、更容易在水中移動和迷惑捕食者;但另一方面,成群結隊也加劇了對食物和伴侶的競爭,且為寄生蟲和疾病的傳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途徑。也就是說,一旦面臨危險,對它們而言就是滅頂之災。

假想一下,一艘油輪發生了石油泄漏,對大片海域造成了難以挽救的生態災難。如果我們知道對魚群來說哪條路線才是安全的上上之策,怎麼才能讓其「乖乖聽話」?這時候,機器魚就可以派上用場了。我們可以為魚群打造一個「救世主」,它或許游速較快,或許具有強有力高頻率的擺尾,能夠為後面的魚開路、減少水的阻力,從而能夠吸引真魚追隨其後,引導魚群朝安全的環境前進。

科學家們在製造機器人的時候從動物身上獲得靈感,而使用機器人與動物進行互動,反過來可以造福於動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科技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河魨的「特異功能」
機甲夢,醒醒吧!

TAG:大科技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