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界上最長的手工面幾近失傳,現在不吃以後就沒機會了

世界上最長的手工面幾近失傳,現在不吃以後就沒機會了

莆田線面,是莆仙民間一種以麵粉為原料加工而成的傳統食品,承載著數百年歷史的手藝。在當地,線面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民間吉祥文化的象徵,每到大年初一,家家戶戶都要吃上一碗熱騰騰的線面,寄託對新的一年的美好希冀,更有「食麵了添一歲」的良言俗語。

在線面作坊里,幾個師傅分工明確,各自專心致志地忙著自己的工序。線面工序之串面。串面是將麵條拉伸串在兩根棍子上,使之進一步變細,成為千絲萬縷的壯觀場面。

數十來細長的線面懸掛整齊又美觀,傾瀉如簾,狀若飛瀑。老祖先傳承的工藝,一定要發揚下去。

麵線在寂靜的空氣里飄蕩,千絲萬縷如同布匹般在風中顫動。

從古至今,在莆田民俗文化中線面都作為一種象徵長壽、吉慶的文化符號,各大小喜事都能見到它的影子。

手工線面的製作十分辛苦,從麵粉到麵條,中間要經過許多道耗時耗力的工序,一個人一天通常到下午才能進行曬面工序。

莆田線面,色澤潔白、線條細勻,因純手工製作有著獨特的魅力,口味勁道是機械線面無可比擬的。

天然的曬面場,遠遠看去,掛在陽光中的線面,好似白色的樂譜,在微風輕輕中輕輕搖曳,而技藝師傅就像線譜中的樂符,譜曲著一首莆田手工麵線之歌。

老師傅忙碌於曬面場,不時揚起木棍在線面間上下揮舞,動作嫻熟而又輕柔,起伏連綿,看著十分壯觀。

傳承數百年的傳統手工線面,在一拉一抻的「跳躍」中,麵條變細變長,又稱 「壽麵」,寓意著福壽延年。

線面,天下最長最細的面。只有莆田人會做,不過現在傳統手工技藝的線面越來越少了!

線面工序之拉麵,面架一頭放在木架,一頭拉在手中,用力拉至麵線變細,然後進行自然晾曬。

」牽絲如縷玉簪橫」,絲絲銀線,曬出了鄉村的溫度,也曬出村民生活的美好企望。

師傅忙碌地穿梭在面架間,千絲萬縷的線面,如同布匹般在風中此起彼伏,飄蕩著著每一家的人情事暖。

線面是一種氣力活,也是一種技術活,光是拉伸工序,動作一要輕、快、准,才能讓線面更加細長,下面的口感才會柔韌潤滑。

手工線面的製作十分辛苦,從麵粉到麵條,中間要經過許多道耗時耗力的工序。在電子技術普及的當下,許多作坊引入機器來替代人力,衝擊了手工線面的市場,讓數百年歷史的純手工藝漸漸蕭條,由於投入高收入低,出現手藝斷層、後繼乏人,面臨失傳的境遇,無不令人擔憂。 攝影師:淼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內 的精彩文章:

獨步全球的屏幕指紋解鎖手機vivo X21,拍照也很厲害
水墨重彩下的柔術女王劉藤,大秀軟骨神功宛若仙子

TAG:京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