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頓河流域的雄鷹」真正的戰鬥民族哥:哥薩克騎兵

「頓河流域的雄鷹」真正的戰鬥民族哥:哥薩克騎兵

原標題:「頓河流域的雄鷹」真正的戰鬥民族哥:哥薩克騎兵


北極熊,老毛子、戰鬥民族,……中國人送給俄羅斯的各種綽號,折射出的是五味雜陳的態度,但無論褒貶,「戰鬥種族」至少算得上實至名歸。因為並不悠久的俄羅斯歷史,幾乎90%以上的時間是在進行戰爭。短短几年空隙,俄羅斯也是時刻在準備進行戰爭中度過的,完全可以說,俄羅斯的民族史就是一部戰爭史。


有數據統計,從15世紀建國到20世紀80年代,俄羅斯進行了共計46場戰爭,其中只有3場是自衛性質;從莫斯科公國建立到彼得大帝時期,400年間俄羅斯的領土擴大了400倍,他們如今坐擁的全世界最廣袤的領土,都是在這種不斷擴張中獲得的。 所以,「戰鬥民族」的稱號,也就實至名歸了……


既然是「戰鬥民族」,良將肯定是不缺的,稍微讀過歷史的人,基本都可以說出一大串名字,遠的有庫圖佐夫、蘇沃洛夫;近的有朱可夫、羅科索夫斯基、鐵木辛哥等等……遠的先不說,先看近的,翻來他們的履歷,你會發現,他們基本都是出身於同一支軍隊——著名的第一騎兵軍,比如朱可夫就曾經當過第一騎兵軍的團長,羅科索夫斯基曾經是第一騎兵軍的旅長,鐵木辛哥曾經是第一騎兵軍的師長,就連後來的蘇共總書記赫魯曉夫,也曾經服役於第一騎兵軍,可以說,第一騎兵軍,這支在國內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的部隊,是蘇聯名將的搖籃,共走出了8位元帥、4位軍兵種元帥、7位大將、4位上將、10個中將以及可能不計其數的少將。


那麼,他們的統帥自然也不是等閑之輩,是在國內戰爭中如雷貫耳,驍勇善戰的騎兵英雄。「哥薩克騎兵的尖帽和黑色的斗 蓬,鮮紅的軍旗高高飄揚,碧綠的頓河草原,白雪皚皚的高加索山岡,馬刀揮舞群馬奔殺的場景,震天的高呼「烏拉」。解放全世界受奴役的人們,那也曾是一代人的夢。緊皺的眉、張大的口、高的顴骨、深陷的眼、灼然的目光,革命與激情。血腥與柔情,毀滅一切,然後創造一切。」

「戰鬥種族」哥薩克


在冷兵器時代,哥薩克的騎兵以其速度快、機動性強、殺傷力大、驍勇善戰的輪番攻擊威震歐洲,歐洲國家也常招募哥薩克作為僱傭軍。哥薩克參加了從18世紀到蘇聯二戰中所有的戰役。有人說他們是歐俄草原上最具有草莽風格的經典騎兵。他們的騎兵馬蹄是與沙俄向外擴張的步伐同步飛揚的,多次為俄國開拓疆土立下赫赫戰功。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俄國大約組建了30萬人的11支哥薩克軍團。但是由於現代化武器機槍、排炮、坦克等的投入,騎兵註定將成為被淘汰的兵種,也就是從這個時代開始,哥薩克們再也沒有取得像此前的戰爭中那樣驕人的戰績。在十月革命後的內戰中,哥薩克分屬兩個陣營,布瓊尼、鐵木辛哥的紅軍第一騎兵軍所向披靡。蘇波戰爭時期,曾經在空中俯瞰過這支部隊的美國飛行員有這樣的描述:「騎兵每行八人八騎,有的頭戴圓筒捲毛高帽,有的身披黑色大氅,他們背上斜挎步槍,腰間懸掛馬刀,在塵土中浩浩蕩蕩前進,數萬匹馬縱橫馳騁,數萬把刀交錯揮舞,這場景極其令人震撼,成為騎兵戰史上最壯烈的一幕「。據統計,從1918到1920年,有100萬哥薩克騎兵陣亡。



蘇聯內戰結束以後,蘇聯政府採取「胡蘿蔔加大棒」的政策,一方面延續哥薩克自治的政策,允許他們自主選舉蘇維埃,成立哥薩克軍人會議,一方面加大削藩力度,實行「非哥薩克化」。隨後打壓的力量逐步加大,對不服從者就從肉體上消滅,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的哥薩克暴動,曾一度導致紅軍失利,放棄了第聶伯河左岸地區。後來蘇俄南方戰線派出大規模正規軍鎮壓,1920~1930年代在蘇維埃政府的徹底剿滅下,哥薩克力量日漸衰落。大批哥薩克逃亡者湧入捷克等國。以後蘇俄又通過移民、摻沙子,最終使這個存在了幾百年的特殊群體融化在普通百姓當中,這才結束了哥薩克的歷史。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蘇聯軍隊開始也曾以保留了哥薩克特點的騎兵再次披掛上陣,但已是強弩之末,在現代的立體機械化戰爭中,延續了400年的輝煌不再,鐵木辛哥式的哥薩克將領很快也被朱可夫式的現代軍事家取代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名狂客 的精彩文章:

《水滸傳》中魯智深為何要打死鄭屠?因為他才是真正的鎮關西
花木蘭替父從軍為什麼沒被發現?難道僅僅因為長相粗獷?

TAG:無名狂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