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拖到不能再拖,然後呢?

拖到不能再拖,然後呢?

現代社會恐怕沒有不拖延的人。

我們已經看慣了太多在Deadline之前浪到死,在最後期限累成狗的身影,也在無數次拖延之後選擇了原諒自己,在拖延症中早已學會了適應。就好像我想寫這篇文章,也拖了一周多的時間,才終於能和大家見面。

可總是這樣拖來拖去,真的好嗎?如果有一天真的拖到不能再拖又怎麼辦呢?

1

拖延症,學名叫「Procrastination」。

說白了,就是你明知道某些事情必須要做,但是你總是習慣性地拖著不做,與此同時,心裡還總伴隨有強烈的焦慮感和負罪感。像這樣湊齊了拖拉、焦慮、負罪這三條,那就是地地道道的拖延症。

記得曾經看過一個挺火的TED演講,主題是《Inside the mind of a master procrastinator》(拖延症患者的內心是怎麼想的),這個視頻中Tim Urban先生用詼諧幽默的言語對拖延症患者的大腦構造進行了闡述,他告訴了我們一個頗具爭議的研究結果:拖延症人群真的和普通人硬體不同。

所以拖延症,就好像是那些沙漠植物,表面上看起來只是人的一個小毛病。實際上,它在人的心底是有錯綜複雜的深層次原因。說白了,我們現在人類擁有的心理學、生理學等一系列的知識可能還不足以闡明它,更別提徹底扭轉,改變它。所以,我們現在身邊各種大V所高調宣揚根治拖延症的方法,大家也是聽聽就好。

2

那拖延症究竟是怎麼糾纏上我們的呢?

這點大家倒是有些普遍共識,拖延症人群普遍都有這些特點:

1、完美主義。拖延症患者都不喜歡敷衍了事,相反,做所有事情總是想去達到一個較高的境界,希望能一次做到最好,所以才不願意匆匆忙忙開始,總希望萬事俱備才肯動手。

2、心態易崩。當任務太難的時候,就很容易提前否定自己,心生畏難情緒,當遇到重大挫折時,常常找不到出口,不願去面對現實,索性把桌子一推「等明天再說吧」。其實,等明天真的到了,心裡還是不高興做,又會繼續往後推。

3、注意力失控。特別在智能手機橫行的今天,人們太容易被其他事情鉤走了注意力,許多事情在刷微博,刷頭條,逛淘寶面前顯得那麼枯燥,所以沒有大段集中精力的時間,只好把重要的事情一拖再拖。

其實,即使大家對這一切已經心知肚明,可把控自己對大多數人來說還是無比困難。

3

拖延症這麼捉摸不定,又難以改正,那我們到底咋辦?

其實這也沒有什麼大不了,誰規定拖延症就十惡不赦,誰說拖延症就一定一事無成?

其實,拖延症背後隱藏的那種完美主義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就像達芬奇作為最知名的拖延症患者,正是他那種精益求精的態度,讓大家更加診視他的作品。

達芬奇由於追求完美和等待靈感,是當時最讓人頭疼的拖稿大王。眾所周知的蒙娜麗莎他畫了四年,最後的晚餐也畫了三年多,這種日常拖更的行為嚴重影響了他和客戶的關係。也導致最終達芬奇的傳世畫作不超過20幅,並且其中有五六幅到他去世時還壓在手裡沒能交付。

達·芬奇本人為此苦惱一生,在一則筆記中他自責地寫道:"Dimmi, dimmi se mai fu fatto cosa alcuna." (告訴我,告訴我,有哪樣事情到底是完成了的?)這種挫敗感始終圍繞著他,與我們當今飽受拖延困擾的小夥伴簡直如出一轍。

可是他也沒想到,正是自己的偏執和「懶惰」,才讓他成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正是一次次地否定自己,才讓真正的佳作得以永遠流傳,供後世鑽研膜拜。

4

當然,那是大師。

而我們,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小普通,很多小夥伴是經不起Deadline摧殘的。

我們之所以打心眼裡恐懼或者厭惡拖延症,是因為它很多時候真的影響我們的生活。

拖延症的壞處有很多,在《戰勝拖延症》一書中,作者蒂莫西·A·皮切爾先生將其總結為三點:

1、拖延症導致我們工作時間縮短,完成度差。

2、拖延症會產生更多的消極情緒,看似拖延時,我們逃避了痛苦得到一時的享受,事實上拖延的過程也是很煎熬的。

3、因為過多的負面情緒,加之拖延症後期帶來的巨大壓力,對我們的身體也是一種損害。

其實,拖延症帶來的苦惱有很大一部分並不在事情本身,而在於人們不能清醒認識自己帶來的情緒化。

更深層次的問題是,在拖延症的背後,我們真正博弈的是人類最原始的那部分基因。就好像減肥為什麼難,就是因為我們的身體是由幾百萬年的進化歷程構成的,而我們進入文明社會,能吃飽肚子才幾天啊。

所以我們從生理到心理的結構都是看到好東西就想吃,吃了東西就轉化成脂肪,然後堆在身上,以應不時之需。同理,趨利避害也是我們的本能,愛玩不愛幹活是再正常不過一種行為。

所以,大家認識到這一點後真的應該盡量去減少拖延症帶來的內耗,如果能有意識地鍛煉自己的自控力最好,如果確實在很多事情面前無能為力,你要知道那就是最真實的自己。

積極面對生活的人,最起碼要學會跟自己和解。

對於,那些真正想了解拖延症的小夥伴,我推薦一本由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哲學教授約翰.佩里寫的書,叫:《拖拉一點也無妨》。

佩里教授在多年研究和一系列自我剖析之後,認為這拖延症真的是沒辦法,畢竟人類本來就不是一些人所構想的那種光榮、偉大、正確的那個物種。從古希臘開始,世人就都尊崇理性,但是隨著活得越久,隨著科學研究地深入,我們發現人類其實有大量的非理性地帶,甚至說人類根本就不是一個理性的動物。

啰啰嗦嗦說了這麼多,那拖到不能再拖到底怎麼辦?

只要不耽誤事,當然是原諒自己了。

GIF

愛讀書 不凡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凡不平凡 的精彩文章:

TAG:小凡不平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