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Nature子刊:癌症基因組學重大突破!泛生子成功繪製惡性腦腫瘤基因圖譜

Nature子刊:癌症基因組學重大突破!泛生子成功繪製惡性腦腫瘤基因圖譜

Nature子刊發布膠質母細胞瘤最新成果,泛生子科學家再次發現惡性膠質瘤關鍵致病基因。

5月25日,一項關於膠質母細胞瘤的最新成果在線發表於國際權威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該研究由美國杜克大學講席教授、泛生子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閻海教授主導,杜克大學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人員聯同泛生子科學家團隊共同完成。

研究首次發現了兩種新的膠質母細胞瘤分子分型,從而完成了TERTpWT-IDHWT(TERT啟動子野生型-IDH野生型)膠質母細胞瘤基因圖譜的繪製。該突破性發現有望開發針對致死性腦腫瘤的靶向療法,令更多患者受益。

圖:成人瀰漫性膠質瘤整體分子分型中膠質母細胞瘤的新基因亞型

膠質母細胞瘤是成年人最常見且最致命的原發性惡性腦腫瘤。儘管有積極治療,但中位總生存期小於15個月。對其基因譜的解析和分子分型的發展,為提升膠質母細胞瘤的臨床治療水平、改善預後提供了重要的支撐。

完成膠質母細胞瘤基因圖譜的完整繪製

作為腦膠質瘤分子分型研究的開拓者,2008年至2009年,閻海教授團隊及合作者首次發現了IDH1/2基因突變在腦膠質瘤中的重要作用,成果分別刊登於《科學》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2013年,他又發現TERT啟動子突變是多種常見腫瘤的關鍵驅動因素,可作為腦膠質瘤分子分型的又一重要依據,成果刊登於PNAS。後續研究顯示,IDH基因的突變和TERT啟動子的突變可對大約80%的膠質瘤患者進行分子分型。

基於此,2016年,閻海教授受世界衛生組織邀請,參與編寫新版《WHO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分類》指南,引入IDH1/2等腦腫瘤分子分型標準,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將分子分型納入腦腫瘤診斷金標準。緊隨其後,泛生子開展科研成果的臨床轉化,並於2018年推出國內唯一獲批適用於膠質瘤的泛生子IDH1/TERT基因檢測試劑盒

然而,仍有20%左右的膠質瘤患者無TERT啟動子、IDH突變和1p19q缺失,而這類患者通常預後最差,這部分腫瘤被命名為TERTpWT-IDHWT膠質母細胞瘤,或者叫做三陰性膠質瘤,它們沒有成熟的遺傳生物標記物,也就無法通過客觀的生物標記物進行分型。

在2018年發表的最新研究中,閻海教授及其合作者首次通過全基因組測序繪製了TERTpWT-IDHWT的基因譜。

圖:

TERTpWT-IDHWT膠質母細胞瘤體細胞編碼改變的突變圖譜

研究者發現,TERTpWT-IDHWT腫瘤實際上由端粒維持相關的兩個亞群組成,即SMARCAL1的失活突變導致的端粒延長,和TERT上游染色體重排導致的端粒激活。根據這兩種新發現的端粒維持相關的機制,可以將TERTpWT-IDHWT腫瘤分為兩個分子亞型。即TERT結構重排導致的端粒酶陽性亞型(IDHWT-TERTSV)和ATRX或SMARCAL1突變導致的ALT陽性亞型(IDHWT-ALT)。

圖:在

TERTpWT-IDHWT膠質母細胞瘤中SMARCAL1和ATRX的失活性突變以及TERT上游的重排十分常見,並且與不同的端粒維持機制有關

該項研究繼發現IDH突變和TERT啟動子突變後,基本完成了膠質母細胞瘤基因圖譜的繪製,基於這一發現,膠質母細胞瘤的分子分型判斷標準將會進行更新。對腫瘤分子機制的研究不僅是人類對疾病發生機制更深入的探索,同時可以轉化到臨床,為患者帶來希望和福音,這是泛生子的使命和初衷。

另外,研究者在較年輕的TERTpWT-IDHWT膠質母細胞瘤成年患者中發現,BRAF基因存在高頻突變,這為針對BRAF V600E/MEK的靶向藥物的使用提供了依據

但腫瘤的逃逸和生存機制同樣困擾著我們,對此閻海教授表示:「即使被鎖定,腫瘤細胞往往也會狡猾地進行偽裝或變化。因此,研究這種逃逸和生存的機制,對於腫瘤的藥物研發具有重大意義。而我們需要更多的了解腫瘤突變基因的信號通路,來探尋這些機制的原理,從而找到對付這種機制的辦法。」

專註癌症基因組學臨床轉化

泛生子云集了以閻海教授為核心的、多學科互補的專家團隊,自創立之初始終專註於癌症基因組學臨床轉化。在《Nature Genetics》等世界著名權威學術期刊發表研究成果10餘篇,其中在腦腫瘤領域包括:

2014年,與北京天壇醫院合作,成功發現腦幹膠質瘤又一重要致病原因PPM1D突變,成果發表在《Nature Genetics》;

2016年,構建出完整的垂體瘤體細胞突變基因圖譜,並對各亞型垂體瘤進行了基因通路關聯分析,挖掘出若干潛在的靶向治療通路,成果在線發表於《Cell Research》;

2017年,首次發現CDH23基因不僅是家族性垂體瘤(FPA)的遺傳致病基因,也是散發性垂體瘤的易感基因,結果發表於《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泛生子成立以來,以洞察基因奧秘和發展技術創新為著眼點,致力於從癌症基因開始尋根溯源,從分子水平揭示腫瘤產生的根源及其賴以發展的關鍵機制。

以癌症分子研究為槳,泛生子不斷加速技術落地,在基因大航海中相繼拋出臨床轉化的巨錨:

2015年,泛生子推出腦膠質瘤6項檢測產品,覆蓋了 WHO和NCCN指南推薦的膠質瘤分子分型必檢基因;

2016年9月,泛生子推出509panel,可用於全面指導原發腦腫瘤和腦轉移瘤的精準分型預後、靶向及免疫治療指導、遺傳風險預測;

2017年4月,腦腫瘤精準診療專用68基因panel和國內首個小兒髓母細胞瘤分子分型檢測產品上市;

2017年8月,泛生子推出了用於腦腫瘤診斷的腦脊液ctDNA檢測產品,為液態活檢領域再添利器;

2017年12月,泛生子自主開發的生物晶元閱讀儀GENETRON 3D(註冊號:渝械注准20172400136)獲批上市,並重點在液體活檢領域開發出針對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胃癌等的五十多個位點檢測LDT服務;

2018年,推出國內唯一獲批適用於膠質瘤的泛生子IDH1/TERT 基因檢測試劑盒,為膠質瘤患者病理分型提供重要參考信息。

泛生子以實際行動實現腫瘤基因檢測行業的創新突破,在為臨床治療提供多樣化的、符合患者獨特需求的選擇的同時,引領了癌症個體化醫療的發展潮流。

《Nature》是學術界享有盛譽的國際綜合性科學周刊,以報道科學領域內的重大發現及重要突破為使命,其刊登文章具有十分深刻的學術影響力及權威的專業科學地位,擁有廣泛的讀者群。在為數眾多的綜合性科學期刊中,《Nature》被引用的次數名列世界第一。《Nature Communications》是《Nature》旗下的重要綜合性子刊,重點關注發表生物學、物理學等領域的高質量研究論文。

更多詳情,點擊「閱讀原文」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課件已上線

後台回復「乾貨下載」

即可領取

大家最近還在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腫瘤 的精彩文章:

腫瘤專家堅決不會做的五件事,尤其是最後一件很多人中招!
導致聽力下降的罕見腫瘤

TAG:腫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