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初級鑒定瓷器方法

初級鑒定瓷器方法

瓷器是一種由瓷石、高嶺土、石英石、莫來石等組成,外表施有玻璃質釉或彩繪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過在窯內經過高溫(約1280℃-1400℃)燒制,瓷器表面的釉色會因為溫度的不同從而發生各種化學變化。燒結的瓷器胎一般僅含3%不到的鐵元素,且不透水,因其較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廣為世界各地的民眾所使用。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是漢族勞動人民的一個重要的創造。瓷器的發明是漢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

中國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體現在中國歷代瓷器上的紋飾圖案的文化內含是豐富多樣的。歸納起來大致有神話傳說,歷史人物故事、宗教文化、飛禽走獸、花卉翎毛,以及風俗習慣等。釋其文化寓言,既有趨吉避凶的吉祥,又有美好的憧憬。中國歷代對吉祥圖的想往都有典籍可鑒。表現在中國歷代瓷器的吉祥紋飾,反映了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企盼和嚮往,已成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清朝的紋飾,更為豐富多彩,紋必寓意,意必吉祥。

粉彩壽桃盤口瓶

古瓷鑒定是一門綜合性的技術,要掌握它,需要下一番工夫。鑒定一件古瓷的真假,首先要對中國幾千年各地陶瓷的生產有所了解,其次要從胎質、釉色、造型、紋飾、款識等方面入手進行分析,才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對於初學者來說,鑒定古瓷雖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抓住重點。所謂抓重點就是看胎釉、辨紋飾。

胎質釉色看仔細

鑒定一件古瓷器一定要仔細看胎釉,從胎質、釉色可以基本看出其年代和窯口。例如,距今4000年的商周時代的青釉瓷器,又稱原始青瓷,是青瓷的低級階段,其胎為灰白色和灰褐色,胎質堅硬,瓷化程度較高;其釉色青,釉層較薄,厚薄不均。如果我們發現一件古瓷符合上述特徵,則其基本屬原始青瓷。

宋元吉州窯開光梅瓶

明永樂、宣德、清康熙的江西瓷器,胎釉各具特色。永樂時期白釉最負盛名,釉質肥厚,潤如堆脂,純白似玉,釉面光凈晶瑩;胎色純白,胎質細膩,並且有厚薄不均現象。如在強光下透視可以看到胎釉呈一種粉紅、肉紅的傾向。這一特徵,是其他瓷器中所沒有的。

明宣德與明永樂時間雖然接近,但瓷胎釉色卻迥然不同。同一器皿,永樂胎厚,宣德胎薄。宣德時大件瓷器底部多無釉,露胎處常有紅色點,俗稱「火石紅」,還有鐵鏽斑點。清康熙、雍正時的仿宣德瓷器則無此特徵。

清康熙瓷器,胎色細白,胎質純凈,細膩堅硬,與各朝代的同一器皿相比,它的胎體最重。此外,這一時期的瓷器,往往施兩種白釉。器內、口緣、器外底施粉白釉,其釉較稀薄,有時還有縮釉現象,且底部有旋紋痕迹;器身施亮青釉,其釉瑩潤光亮,胎釉結合極細密。一件器皿施兩種釉,是清康熙年間瓷器的最大特點。

青花山水花鳥人物碗

造型紋飾用心去辨析

鑒定古瓷,就比如宋瓷。除了看胎質和釉色外,紋飾器型也很重要。瓷器上的紋飾器型就像一個人的衣冠,有鮮明的民族性和時代性,鑒定時千萬不能忽視。

1、器型和概貌。宋代造型。大多用來祭祀或陳設,也有部分日用品。一般概括為厚胎厚釉、厚胎薄釉、薄胎薄釉、薄胎厚釉以及胎不太厚(3.5毫米左右)釉也不太厚(0.8毫米左右)適中型等。釉色紛繁。釉質瑩潤如玉。釉面開片,大片紋者多。里外披釉並有紋。類似哥窯瓷容易混餚,但仔細看能辨清。在燒制方法上為墊燒(使用匣缽裝燒,底部有墊圈)或裹足(釉將底足全部包住不露胎)支釘燒。支釘燒制底部留有支釘痕,支釘數為三、五、七個或更多不等。

2、胎色和胎骨:宋官窯瓷胎色從傳世和窯址出土兩種情況看,為黑、黑紫、灰黑、香灰、淺赭、灰(含深灰)、灰白(有的趨白)、土黃(含褐黃紅)。黑胎數量有限,而相當一部分為香灰、灰、灰白等色。

製成的宋官窯瓷胎骨有厚薄兩種,厚者5毫米左右,薄者3毫米左右。宋官窯瓷胎土細膩溫潤,特別是一些精品由黑或紫黑土燒成胎後其質如同古代筆硯(端硯石類),有筆硯胎之說。

鑒別古瓷器除了要抓住兩重點外,還應結合其他方面綜合考慮,這樣才能得出更為準確的結論。廣大藏友只要潛心鑽研,循序漸進,多看多學,就一定能逐步掌握鑒別古瓷的要領。

收藏有風險 投資需謹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