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代「山水畫」里的山川與人 「後筆墨時代:中國式風景」在浙江美術館開幕

當代「山水畫」里的山川與人 「後筆墨時代:中國式風景」在浙江美術館開幕

記者 鄭成航

一排捲筒衛生紙、幾個家電大紙箱、一牆一次性杯子、一幅幅滿紙煙雲的抽象畫……這些展品,不由得讓人心生「你們藝術家真會玩」的念頭。5月26日,由浙江美術館、廣東美術館和山東美術館共同主辦的「後筆墨時代:中國式風景」在浙江美術館開幕。所謂「後筆墨時代」,意味著筆墨規範這一重要的水墨藝術評判標準已經失去以往的主導地位,針對當下多元的水墨藝術格局,應該有相應的多元評價體系。

策展人項苙蘋為觀眾導覽

展覽中有相對傳統的山水作品,如陳履生的虛構性山水,荒寒、澄凈。他說自己的山水畫「努力把山水變成自己心靈中的一片純粹的凈土……我希望我的山水能夠成為現代繁雜社會中的一種來自於內心的沉寂,希望能沉下心來,能夠靜心。」為了表現這種荒寒、清寂的無人之境,陳履生的山水用墨比較簡淡,多用線塑造山石和山水的結構關係,很少用大塊的墨;用皴擦,也有渲染,但渲染不為主。

咖啡漬中的山水

展覽中的實驗作品,更多的是表達作者對筆墨之外創作手段的探索。比如張羽的「對話郭熙」,是講數百張宣紙整齊地疊放在透明的亞克力箱子中,再將色墨倒入,經年累月以後再取出。隨著時間的推移,色彩逐漸滲入紙張,而根據紙張的位置而深淺不一。展覽中,幾百張宣紙懸掛在數米高的架子上,有著大抵相同又千變萬化的色墨變化。

浙江美術館主持工作副館長應金飛表示,「後筆墨時代:中國式風景」於水墨藝術始終如一的核心問題筆墨及其重要題材山水著力,旨在詮釋水墨藝術傳統在當代語境下的不同發展道路、形態和觀念。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水墨意境的自然審美滋養萬物各張其性,各任其新,唯留純粹的體驗、內在的融通相隨於婆娑世界,一併觀照了中華美學之含道映物、澄懷味象的大通神韻。

本次展覽將持續至2018年6月10日。

編輯 孫樂怡

—— END ——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後台聯繫

杭州日報藝術典藏周刊出品

掃一掃,帶你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杭州日報藝術典藏 的精彩文章:

以木築夢:開闢黃楊木創意雕

TAG:杭州日報藝術典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