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管理的本質:高效完成任務

管理的本質:高效完成任務

昨天在陝西建工11建設集團與馮總的團隊組織【博雅沙龍】,一起探討交流德魯克博雅管理的學習、實踐感悟,期間11建設集團的周書記問我一個問題:「管理的本質是什麼?」我當時的回答:這個問題實在是太大了,我無法用語言來定義管理的本質是什麼?不過我可以從管理需要完成的任務來理解管理,體會管理的本質是什麼···然後我分享了管理的三大任務和一個維度我的理解,今天早上聽虹發在【企業家博雅同修營】里的朗讀《管理的維度與任務》,感覺特別好,又一次觸動了我的思考。

昨天回復周書記有一個邏輯是對的,要理解管理是什麼,不能從名詞解釋,從內部來看,就好比要理解心臟,如果只是從解剖的視角來理解心臟,那是不恰當的,需要從心臟的功能出發,也就是說從了解心臟在身體內部(心臟之外)的功能出發,然後才知道它的任務(功能)是什麼?它如何履行職責?如何組織開展工作?面臨的挑戰和現實是什麼?正如德魯克所說:我們不應該問「它們是什麼?」我們應該問的是:「它們應該做些什麼事情以及它們的任務是什麼?」

每一個機構,無論是一個企業、一家醫院還是一所大學,它的管理當局都面臨著三個同樣重要但有著本質區別的任務。

·深入思考並且界定機構的特定目的和使命;

·讓工作富有效率,使員工有所成就;

·管理機構的社會影響和社會責任。

思考清楚這三個問題,就理解了管理,就了解了管理的本質。

德魯克認為企業就是為了經濟效益而存在的,這是企業的定義。對於其他所有機構,例如醫院、教會、大學和軍隊,等等,經濟因素只是一個約束條件。在這些機構中,整個機構以及管理者所能做的事情會受到預算的限制。對於企業而言,經濟效益則是它們存在的根本原因和目的。

前幾天在洛陽還與某德友爭論一個問題:企業家關心的究竟是什麼?如果我們從顧客出發,我們應該從什麼出發?我的答案是:企業家關心如何健康長久經營企業?如何取得傑出績效?如何獲得好的的回報?···這些問題是企業家首要關心的,我們【企業家博雅同修營】能夠幫助企業家怎麼樣提升經濟績效,是我們需要面對和回答的,當時這位德友不以為然,反問我「那你對企業的目的是創造顧客」怎麼理解?···我沒有正面回答,只是堅定的說如果【企業家博雅同修營】不能幫助企業家提升經濟績效,那一定是錯的···當時說的振振有詞,今天看了德魯克的看法,心中坦然了許多。

德魯克還說:「企業的管理當局在每一個決策和行動中都始終必須把經濟效益放在首位,因為它只有通過所取得的經濟成果才能證明自己存在與獲得職權的必要性。企業的管理當局若不能取得經濟成果,它就是失敗的;若不能按照消費者願意支付的價格提供他們想要的產品和服務,它就是失敗的;若不能提高或者至少是維持所投入的經濟資源的財富創造能力,它就是失敗的。也就是說,無論一個社會是何種經濟性質、政治結構或者意識形態,企業的管理當局都負有盈利的責任。」這段話強化了我的認知和責任:幫助企業取得傑出經濟績效。

第二個方面的任務就是讓工作有效,讓員工有成就感;我用我的話來說,必須按照工作自身的邏輯對工作進行組織,讓工作適合由人來承擔,因為人的邏輯與工作的邏輯大不相同。昨天,與陝西建設11建設集團管理團隊溝通交流,我也說到:如果管理者設計一個工作讓人身心疲憊,或者讓人一段時間以後變成吳用之人,比如收費站的收費員,當ETC出現之後,員工就被淘汰了,而且被淘汰之後,員工沒有任何技能,不能發揮自己的長處創造價值,也對社會和生活失去了信心,從這個維度來說,這個工作不符合人的特性,透支了員工的未來,這是一個錯誤的管理,或者是一個不負責的、自私的管理。也許有人說員工應該預知結果,員工可以辭職不幹,這是管理層推卸責任的說法。

因此,設計工作流程要讓員工越做越好,要能夠幫助員工成長,同時讓員工有成就感,這樣才是負責任的管理。讓工作者有所成就意味著要把人當成一個有著特殊邏輯和心理特徵、各種能力和各種局限性的生命體,並根據這樣的特徵與工作結合和設計,有利於取得經濟績效的同時照顧到員工的生命特性。

第三個方面的任務是承擔社會責任和管理社會影響;企業要履行自己的職責:生產商品和服務,就必然要對人、對社區、對社會產生影響。企業必然要對人,例如對員工擁有權力和權威;企業必然要對社區產生影響,成為社區中的一員,並且提供職位和稅收,當然同時也會帶來廢品和污染物。而且,在這個多元化的組織社會裡,除了必然關心的生活的數量(商品和服務)之外,企業還必須關心生活的質量——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和社會環境的質量。好的管理必須考慮到這些,換句話說,企業不是存在於真空之中,而是存在於社會和社區之中,必須承擔社會責任和管理社會影響,否則社會就會像對待「癌細胞」一樣對待企業。沒有社會的支持,顧客不會認同,也不會購買,真誠的為顧客兌現承諾,減少控制對顧客、社會、環境、員工的負面影響,是管理好的標誌,否則企業必然失敗。

管理始終必須考慮現在和未來,考慮短期和長期。如果短期的利潤是以危害企業的長期健康,甚至是以危害企業的生存為代價取得的,那麼管理問題也就沒有得到解決。如果為了一個輝煌的未來而在當年冒引發一場災難的風險,那麼這樣的管理決策就是不負責任的。有很多所謂的能人,在位的時候帶領公司取得讓人瞠目的利潤,可是只要他一離開,公司就成為一艘船艙開始進水的船。這就是管理行動不負責任,現在和未來失去平衡的例子。他們所取得的即期利潤其實是虛構的,是通過破壞公司的資本而獲得的。因此管理必須考慮時間維度,在現在和未來之間保持平衡,特別是現在很多針對未來的努力,需要較長時間(3~5年)的持續努力才能顯現出成果,如果沒有提前規劃和努力,企業就會面臨著危險。

在管理現實中,迅速、巧妙和理性地適應經濟變化始終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施行管理還意味著有責任努力影響經濟環境,有責任在這個經濟環境中計劃、發起和推動變化,有責任不斷打破經濟環境對組織做出貢獻的能力所施加的限制。

我們總是被限制在少數的可能性中,但是管理的一項特殊職責就是首先要使理想變成可能,然後不斷突破使之變成現實。管理不僅是適應經濟的產物,同時也是一個創造者。因此,從時間維度來看,管理需要兼顧創新和創業,沒有一個產品能夠長期滿足市場和顧客,需要不斷改善,而且需要注意,改善到一定程度,改善就失去了意義,就像馬鞭廠生產的馬鞭,需要放棄過時的和創造新的的東西。

管理注意時間維度,把企業當成一個生命體,保持活力避免僵化,注意創新和創業,注意現在和未來的平衡,這是我今天學習的重要收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順波學管理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需要管理者?
同讀《卓有成效可以學會》

TAG:順波學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