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37歲女子腎里長出468顆結石,醫生放話:經常吃它不得才怪!

37歲女子腎里長出468顆結石,醫生放話:經常吃它不得才怪!

正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但是人們經常吃一種食物的話,則是有弊無利,一旦不剋制,就可能會招致健康危險。

近日,37歲的曉萍總是覺得自己腰疼,身子也常常乏力,她以為是自己最近工作壓力大,累的,便一直沒放在心上。可是一次上廁所的時候,曉萍發現自己竟然尿血,還出現了噁心嘔吐,這一下子把她不敢耽擱趕緊跑去醫院。

可誰知,檢查結果出來後,醫生也頗為震驚,發現曉萍的情況相當嚴重,右腎已經損壞到無法排尿,如果再拖下去整個腎臟都要被切除。

緊接著,醫生為曉萍安排了手術,醫生從她的右腎取出了大約468顆腎結石,醫生手都取得麻痹了,直呼從醫20多年來,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情況。

術後,曉萍被安置在了普通病房,等待監護和看守。

其實,醫生也很疑惑,曉萍的身體里怎麼會長滿這麼多結石呢?

一番了解之後,曉萍說出了真相.....

其實曉萍在生活中是一個標準的吃貨,平時最喜歡吃各種過油的菜,雖然年紀不小了,可和年輕人一樣愛吃炸雞、炸薯條等。

炸雞算是曉萍最愛的食物了,平時要麼在炸雞店裡買,要麼回到家裡自己炸,她說,一日不吃炸雞,就總覺得多少點什麼。就是這個習慣,讓曉萍的腎里長滿結石。醫生聽後也放話,經常吃它不得才怪!

炸雞等過油食物易造成腎結石:

首先,含有脂肪太多。各種動物的肉類,尤其過油的肉類,都是脂肪多的食品。多吃了體內脂肪必然增高,脂肪會減少腸道中可結合的鈣,因而引起對草酸鹽的吸收增多,如果一旦出現排泄功能障礙,就會導致腎結石。

其次,常會的話蛋白質會攝入過量。肉類食物中,蛋白質含量高,如果經常過量食用高蛋白質的食物,便使腎臟和尿中的鈣、草酸、尿酸的成分普遍增高。如果不能及時將它們排出體外,這樣,得腎結石的條件就這麼產生了。

除了吃炸雞,生活中還有這兩大習慣易誘發腎結石!

習慣一、不愛喝水

不少人因為工作節奏快,而忽略了喝水,可這正是誘髮結石病的重要原因。專家表示,喝水少會減少人體尿液,並會使尿液過度濃縮,尿中鹽類的濃度增高,沉澱增多,就容易形成腎結石或尿路結石。

所以即便不口渴,個人每天也應喝水2000毫升以上的水。

習慣二、不愛運動

專家指出,人如果運動很少,一方面不利於鈣質吸收,會增加尿液中的鈣鹽成分,產生腎結石或尿路結石;另一方面人體腹壁會鬆弛,引致內臟下垂,壓迫膽管,使膽汁排泄不暢而淤積,從而形成膽結石。

如何排清腎結石?不需去醫院,教你4招終結它!

一、食療排石法

1、西瓜

西瓜水分含量大,可以幫助人體利尿,常吃能夠凈化體內廢棄物,儘快排出毒素,不過醫生提醒,吃西瓜不宜一次過多,否則反而增加腎臟負擔。此外,腸胃不佳、孕婦最好少吃西瓜。

2、黑木耳

黑木耳有化石和排石的作用,因為黑木耳中含有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能對各種結石產生強烈的化學反應,使結石剝脫分化溶解,最後排出體外。

3、胡蘿蔔

胡蘿蔔富含豐富的胡蘿蔔素,在人體能轉化成維生素A,維生素A有助於維持人體尿道內膜健康,同時還可降低結石的發病率。它也有助於阻礙結石複發。

二、飲水排石法

減少酒精的攝入,同時要多喝水,少喝飲料。每天保證飲水1500-2000mg,可以稀釋尿液的濃度,減少鈣成分的含量。

下面介紹兩種飲水方式:

第一種:水+蒲公英根

蒲公英根是一種葯食兩用的小植物,可保肝利膽,善於清熱解毒、利尿消炎,民間稱蒲公英為「尿床草」,可見它的利尿功效很強大,蒲公英強大的利尿功效可以幫助腎結石患者更快地排出體內微小結石。

第二種:水+玉麥須

玉麥須又稱玉米須,具有利尿、泄熱、平肝和利膽等功效,對治療腎炎、水腫、膽結石和腎結石等很有療效。且具有調節血糖的作用,糖尿病人也可以飲用。

如果想取得更好的排石和預防效果,可以用玉麥須1g,蒲公英0.4g,玉竹0.3g,玫瑰花0.3g製成蒲公英玉麥須茶喝,對輔助治療、預防腎炎、腎結石都是有幫助的。玉竹可調節體液,玫瑰綜合滋補,四者搭配可長期飲用,不光對防治腎炎、腎結石有益,對調節血糖、預防糖尿病併發症也有幫助。

三、運動排石法

跳躍運動有助於排石,每天堅持,效果較佳。

方法:每次跳躍200次,100次休息一會。跳躍方式為彈跳,腳尖彈起,腳後跟著地。

四、服用藥物排石

甲磺酸多沙唑嗪緩釋片可治療腎結石,具有消炎止痛的功效,用藥方法為每日一次。服用藥物後,患者輸尿管得以擴張,排尿增加,結石隨尿液被排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大顧問 的精彩文章:

認真的提醒女性:你要是沒有這4個癥狀,宮頸癌離你遠遠的!
蒲公英被譽為「最好的排毒草」,泡水喝,要注意這4個禁忌!

TAG:健康大顧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