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很多大齡剩女的要求並不高,為什麼還是找不到伴侶?

很多大齡剩女的要求並不高,為什麼還是找不到伴侶?

前不久一次網路直播課程中,有一位聽眾提問:「黎陽,你為什麼在愛情這裡徘徊這麼久,卻遲遲不肯進入婚姻,或許婚姻不是我們的必修課?」想必她一定是經常聽我課的人,也難怪,因為我的課大部分都更加傾向於戀愛,很少提及與婚姻有關的內容。

我對這個問題的興趣,遠超過了那節課內容本身。

多年的演講經驗告訴我,講戀愛內容的主體,大部分集中在16到25歲,講婚姻的主體,大部分集中在28到45歲。年齡跨度往上一提,就會遇到很多壁壘,有些年齡在45以上的聽眾,會直接問我:「你別在那說些有的沒的,你就告訴我該怎麼辦就好了。我吃過的鹽比你走過的路還多,活得比你明白。」

主基調一直宣揚活到老學到老,任何年齡階段都是可以完成自我發現的。可事實卻是,一旦年齡趨近於30或者30往上,這些個體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生理上的細微變化,更多來自於社會輿論,環境對她造成的影響。這個年齡階段的人,生活工作基本成型,可調整變化的空間不大,然而就像醫院就診一般,保守治療可以勉強維持,但遲早會有更多的事情發生,一旦大刀闊斧,面對的將會是兩個極端,要麼根治,要麼變本加厲。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是在儘可能為自己爭取更多的選擇餘地,而不是華山一條路。年齡,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有著先天的優勢。年輕一點的時候,有挑三揀四的資本,一旦生活相對模式化,想要跳出來就比較困難了,選擇上的策略從擇優錄取,變為風險越低越吃香。

說自己要求並不高,卻仍然單身的人,包括但不限於一部分大齡剩女,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單身的人,也是將這樣的口頭禪時不時的掛在嘴邊。唯一不同的,除了好像對現實層面的要求更多一些以外,並沒有什麼太多的差異。繼續深究下去,都只是含含糊糊的說一句,看感覺。

感覺這東西很奇妙,感覺好的時候,什麼條件都成為浮雲。感覺不好的時候嘛...條件再好,也能雞蛋裡面挑骨頭。可問題恰恰就在這裡,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到了一定的年齡階段,追求穩定,攜手共度餘生的想法會越來越明確。雖然不能說所有人是這樣,但至少這仍然是我們的主流思想。

木桶效應很多人都耳熟能詳,追求穩定的時候,更加註意的是短板,而不是長板。一個人優缺點都極為鮮明的時候,其實也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我們的文化,講究分寸感,講究得體,講究合適。合適就像太極一樣,陰陽調和,而不是對立。

可惜的是,生理年齡的增長,並沒有讓更多人明白自己的人生到底朝哪個方向前進,甚至連自己都沒有明白自己。心理年齡拖著後腿,雖然可能擁有一個極為年輕的心態,但心態畢竟不能代表心理成熟度。

短板顯而易見。

無論在哪個年齡階段,有時候,我們真的應該來一個自省三連:我有什麼?我要什麼?我能給別人帶去什麼?知己知彼的前提,是明白自己,而不是先去看別人。只不過太多人自以為了解自己的時候,就會自我定位失調,剩下來,也是大勢所趨。

我挺佩服那些準確認識到自己的人,單身的原因,是真正意義想一個人好好生活下去。而我們在討論剩女的時候,應該把這一部分人先排出開。一個擅長取悅自己的人,比我們這些圍觀群眾要悠然自得的多。

我是黎陽,祝你幸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黎陽David 的精彩文章:

愛情,在疑問中走向崩潰的邊緣
前任始終是前任,你也始終是你

TAG:黎陽David |